摘 要:語文作業——作為課后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對白天學習內容的一種強化,一直是讓孩子頭痛的事情,適量合理的語文作業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更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提升。但是作業太少起不到強化作用,作業太多又會使孩子做作業變得機械化,那如何才能使孩子轉變對作業的態度呢?
關鍵詞:語文作業;自身態度;作業內容
首先,轉變自身態度,不再板著臉面對不完成作業的孩子, “你今天的作業進步不大,能不能告訴老師為什么沒完成呢?”“這段時間表現還不錯,千萬不要讓老師和同學失望呀!”一句耐心的詢問,一個小小眼神,都有可能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讓學生在不同層面的作業上享受成功的樂趣。不但能提高孩子做作業的熱情,更能讓孩子從心底愛上語文作業。
其次,改變作業內容,語文學習要求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所以作業應該從“寫”這一單一模式走出來,將重復而機械化的作業變為充滿挑戰與樂趣的知識城堡,讓孩子學習攻破并占領它。讓作業變成有趣味、有吸引力的學習,當然,沒有一定量的作業就做不到熟能生巧;然而作業不是越多越好,一個班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分層次分類布置作業便成了語文老師最重要的方法了,我們要讓每個學生在作業中有收獲。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寫作業的興趣,讓每個孩子都能愛上語文作業。
最后,放手放權,學會相信孩子。語文學習有其特殊性,它融入我們的生活中,所以語文作業可以讓學生參與設計讓并切身感受到自己是語文學習的小主人,增強學生的主人公意識,讓學生創造性地在完成作業的同時鞏固白天所學知識,長久堅持下來。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都會有很大幅度的提高,讓孩子從內心愛上語文作業。
從孩子方面來說:與父母相互配合,從思想讓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孩子認真做事的習慣,包括檢查作業、收拾學具、整理書包等所謂的小事。通過這些小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習慣。針對孩子不愛檢查自己的作業,父母切記不要包辦代替,那樣做只能更嬌縱孩子并且使孩子養成依賴心理。這就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從作業內容上找點小竅門了,比如,今天晚上的作業明天的提問中就出現了,當孩子回答正確的時候及時表揚并鼓勵,讓孩子覺得原來做點作業就能掌握如此重要的內容啊,還會得到表揚,真是太棒了啊!如果在考試的時候正好也有平時的作業內容,那就更好地督促了孩子做作業的積極性。通過這些小技巧,相信孩子們會漸漸愛上語文作業這個“負擔”的。
我相信,語文作業若得法,知識將變興趣,腐朽化為神奇。
(作者單位 聊城大學 山東濰坊濱海央子小學)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