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音樂作為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在小學教育中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培養小學生的素質,還能為他們今后的藝術發展奠定基礎,更重要的是還能進一步陶冶學生情操。主要講述教學實踐中通過“主動唱演”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被動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學習,感受美,孕育美,領悟美和創造美,從而滿足學生自我認知、自我表現和自我發展的需要。
關鍵字:小學音樂;以美激趣;以美潤心
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習慣于采用“教唱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一貫地使用練聲、視唱、節奏訓練、學習歌譜、歌詞的傳統套路,學生圍著老師的指揮棒團團轉,只有在臨下課的十幾分鐘才能進行個唱或是集體唱獲得一些音樂體驗。這樣的教學模式,手段單一,信息量少,活動量少,學生缺乏學習過程,更不必說培養學生的藝術性和創造性精神了。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構建一種具有時代氣息的新型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經歷音樂實踐過程,滿足表演欲望,讓音樂課堂變成學生自主表演的大舞臺,讓學生得到心理素質、協調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以美教學,讓音樂課堂真正“活”起來。
一、以美激趣,在音樂環境中感受美
音樂教室是教師進行音樂教學的主要場所,教室中音樂環境和氛圍的好壞同樣影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情緒和興趣,因此,我在教學中非常注重在教室中營造音樂氛圍。在木質的鋼琴上擺放一盆綠植,不僅為教師彈鋼琴的畫面添彩,也為教師增添生機和活力;在雪白的墻體上張貼一些動物彩畫,有歡快跳舞的小兔子,有悠揚彈琴的小猴子,還有鼓腮吹號的喜羊羊……一場美妙的森林演唱會躍然墻上;在教室的一角處設置一塊紅花臺,讓學生在屬于自己的小舞臺上盡情地表演,激勵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再在后景貼滿了各國音樂家的畫像,讓學生更多地認識和了解音樂家,從而更加熱愛音樂等等的這些教室設計,都是為了讓學生在結束了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后,能在音樂教室中獲得輕松的情緒和優美而富有感染力的藝術情境的感染。從邁進教室的那一刻,就猶如闖進音樂家的神圣殿堂,從心底里感受到歡快和美好,從而激起學生強烈的音樂渴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自覺、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的學習中去。
二、以美潤心,在音樂情境中孕育美
我們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注重課堂紀律,重視音樂知識的灌輸,那么將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自信心的持久。學生在學習中帶著厭惡、壓抑、抵觸的情緒,學習怎么會快樂,又怎么會對音樂學習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消除學生的思想顧慮。營造良好、輕松的學習氛圍,在保證自己良好教學情緒的基礎上,將這一份積極向上的情緒傳染給學生;同時注重自己的教學魅力,運用語言的藝術、親切的微笑、鼓勵的眼神和熱情的動作,讓學生在聽覺、視覺和感覺上都能感受到老師從內而外散播出來的溫度,從而和老師走得更近,更喜歡音樂課;其次,要創設音樂情境。小學音樂教材大都是形象鮮明、文情并茂的曲目,每一首曲子的背后都隱藏著一副優美的畫作。這也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是單純地教會學生唱歌,而是要創設美的音樂教學情境,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美景之前,從而感受到音樂深處孕育著的美,從而受到藝術上的熏陶,提高審美的能力。
三、以美怡情,在音樂欣賞中領悟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比藗儗τ诿篮檬挛锏淖非笫翘煨允谷?,因此,音樂本身的美好,就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法寶。就拿教授《春江花月夜》一曲為例,課堂伊始,我為學生們介紹曲目風格和大意時,學生左顧右盼,私語不斷,開始時我以為學生是因為剛上課,狀態還未調整過來,于是決定先給他們聽聽這首歌,之后再進行講解。誰知道,音樂一開始,學生們突然就從不安靜的課堂氣氛中豎起了雙耳,有的同學甚至有點想要起舞的沖動??梢钥闯觯瑢W生們被委婉的旋律、流暢的節奏帶入了三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興趣也被激發了,精神也變愉悅了??梢姡ㄟ^這種娛樂性的音樂欣賞,可以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并煥發出神采,可以對學生的思想情感產生強烈的感染。因此,我在教學中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聽、多想,用心去感受、體驗和領悟音樂之美。
四、以美導行,在音樂實踐中體驗美
音樂的藝術性和音樂的思想性應該是一體化的。在音樂教學中,德育也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其中,沁人心脾。以大合唱為例,合唱是由多人組成的集體性質的唱歌活動,首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大家要唱齊。只有學生們齊心協力才能把歌曲唱齊;其次,就是大家要配合,只有在唱齊的基礎上,再加上學生在方方面面的協調配合,才能將音樂作品的藝術性完美地展現出來。通過合唱練習,除了學習音樂知識之外,還能對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進行培養,從而產生“以美導行”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段小軍,惠君.小學音樂欣賞課芻議[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9(13).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泗陽縣眾興鎮中心小學)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