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在課堂教學中建立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機制,才能達到培養人、發展人的目的。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師;評價內容
課堂學習是學生生命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作為在實施主體多元評價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師評價,必須要建立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評價的機制,這樣才能達到發展人、培養人的目的。我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評價內容拓展的實踐嘗試。
一、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嘗試
新課標理念下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而在學生的發展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進行評價呢?我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制定了“學生課堂學習情感、態度信息評價表”。從課前、課中、課后按不同的指標內容進行打分,最后再進行優、良、一般、須努力四個等級進行評價。具體在評價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在班級中選擇一些學生進行對比,再進行評價。評價以鼓勵性評價為主,主要采用課堂觀察法,可以進行多次測評。通過對評價對象的多次評價,最終幫助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二、對知識技能方面評價的嘗試
知識和技能是學生三維目標中的重要內容,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評價,是學生發展的重要方面,傳統的評價往往注重的只是學生學習的結果,忽視了知識形成的過程。因此對知識技能的評價必須首先要體現出評價的過程性。例如:學生在學了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計算后,一位老師設計了求長方體的表面積的練習(單位:厘米)。
■
課堂中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計算公式很快列出了以下兩道算式:
①(5×5+5×10+5×10)×2
②5×5×2+5×10×4
這時有一個學生卻列出了5×5×10的算式,并說:“5×5是一個正方體的面積,10剛好是5的兩倍,如果分成左右兩部分,共有10個相等的正方形,所以列式5×5×10”,老師和同學情不自禁地為他的獨特思考而鼓起掌來;在這位同學的引導下,又有一位同學站起來列出了另一道算式:5×10×5,理由是前一個面的面積是5×10,四周共有4個相等的面,再把左右兩個面合并在一起,一共就有5個相等的面,所以列式5×10×5,這里兩個5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樣的。很顯然,在這個案例中,老師如果只關注學生的結果,就不再重視后兩位學生的算式,但經過學生的解釋,讓大家都經歷了算式的過程性探索,而且學生在思維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可見,只有關注知識形成過程的評價,才能對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才能實現學生的三維目標,才能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
三、對數學問題意識評價的嘗試
學生的數學問題包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這些問題能力的素養是未來人才素質的重要標準之一。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特別修改了學生的能力要求,由原來的“雙能”到現在的“四能”,過去僅僅強調的分析和解決問題雙能,現在增加了兩個,就是增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要十分關注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上老師可以從以下這些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
1.能否根據具體的情境和生活實際提出數學問題;
2.能否根據課堂教學過程發現數學問題,并能積極尋找有效地解決問題的方法;
3.能否結合有關的問題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4.能否根據已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等。
對這些問題的評價,我們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數學情境,采用觀察法、提問法、實踐操作法、小組合作交流等積累指標,為后續的評價奠定基礎。老師可以結合學生課堂上的具體表現進行及時評價,也可以在課堂小結時進行終結性評價。
四、對學習方式評價的嘗試
在教師對學生的行為評價中,除了以上評價的內容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評價。我們知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達到不教,如何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呢?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各種學習的方法,用不同的學習方式進行主動積極的學習。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方式進行及時評價,讓學生通過老師的評價、對比,再經過自己的反思,逐漸獲取適合自己的最佳學習方式。如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對小組學習的評價,老師可以從以下這些方面進行有效監控。
A.小組的每一位同學在交流合作前是否進行了獨立思考;
B.學生在外界的干擾下是否積極參加小組的交流與合作;
C.小組中交流與合作的過程是否有效,是否流于形式主義;
D.小組交流合作的時間是否充分;
E.小組內是否團結齊心、是否分工合理、效果突出;
F.小組中學生交流匯報的語言是否規范,交流時是否代表小組的意見,其他人是否在認真傾聽等等。
對于小組評價的形式,可以采用比賽的形式,在教室黑板的右上角制成小組成員表格,表現好的小組可以用★、■、■,取激勵性的小組名稱(如:冠軍組、太陽組、五星組)等進行鼓勵,以便達到促進、激勵小組同學不斷進步的目的。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內容拓展只是一個嘗試,這種嘗試我們在實施階段雖然獲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但它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改進、完善、發展。另外,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評價內容拓展只是評價改革的一部分,我們還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把他同小組評價、全班評價和自我評價等形式相結合,這樣才能進一步發揮評價的激勵性功能,才會更加全面、客觀地對學生進行評價,才會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和諧、全面的發展,從而達到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
(作者單位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城北小學)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