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在小學音樂教材中,出現了像《春曉》《憫農》等由唐詩演變而來的歌曲。由此可見,古詩詞與音樂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而在我國新的音樂課標中也指出,在音樂教學中應當提倡將學科綜合。隨著新課標的實行,音樂教師在改變舊的教學模式的前提下,應該更加注重教學上的創新能力,轉變自己既定的思維模式,讓音樂課堂更加豐富、更加多元化發展,把唐詩和音樂教學結合在一起,可以讓學生豐富自己的想象力,開拓自己的思維。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唐詩;運用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唐詩的內容,更能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體驗到音樂的美,但是,對于唐詩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我們還要注重實際性和有效性,而不是盲目地把任何有關或者無關的都聯系在一起,這樣的話,就只會起到反作用而不能真正地讓學生感受美、體驗美。本文就主要針對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更好地運用唐詩談一些看法。
一、讓學生傾聽唐詩的音樂,激發學生音樂興趣
“音樂教育不是理論的說教,而是長期滲透的攻心教育,通過共鳴達到情感變化。”音樂是一門特殊的藝術,是一門聽的藝術,對于音樂的欣賞,對于樂曲的感受,對于音樂中形象的感受,會因為每個個體的不同認識、不同感受,從而產生不同的情態,這是藝術欣賞的特點。正是因為音樂欣賞擁有這樣一個特點,所以,對于學生的音樂欣賞,教師要學會尊重他們的天性和個性,要注重強調學生個體在欣賞中的獨特感受。對音樂的感悟,教師不能包辦代替,也不能讓學生人云亦云,不要讓學生成為想象的懶漢,要讓學生創新思維,力爭創造與眾不同的音樂形象。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的,這既是優點也是缺點,由于這樣的性格特點,小學生就不能完全靜下心聆聽音樂,集中聆聽音樂的精力較差,聆聽音樂的時間也比較短,聆聽音樂過程中,也容易轉移注意力,這樣就會造成聆聽效果不佳的結果。因此,小學音樂教學中,不能做過多的枯燥的介紹,更多的就是要求學生聽,并要求學生能夠聽出不同,能夠讓學生有目的地聽,并且在此過程中,要更多地給予學生以表揚和鼓勵。對于低段的學生來說最受用的就是表揚和鼓勵。社會心理心理學家認為,受人贊揚,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動力和自身的價值。一個人的辛勤努力,如果不能得到肯定和贊許,長此以往,就有可能失去繼續努力的動力,所以在學生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吝嗇贊揚,應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例如:《春曉》,這首唐詩對學生來說是非常熟悉的,但是當學生聽到用音樂的手法表現的《春曉》這首唐詩時,學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興奮感和新鮮感。整首歌曲優美流暢,一氣呵成。再加上高素質的童聲合唱隊員的完美演繹,給學生逞來一種不同的感受,從而很自然地就想自己嘗試一下,將唐詩演唱出來會是怎樣的一種效果。所以在學生感受和體驗音樂的美的情況下再讓學生自己來演唱,就達到一種學生自覺自愿演唱的效果,這往往比老師一遍又一遍地反復教唱效果要好得多。由此再加上課外的內容《憫農》,既拓展了學生的感知又增加了音樂課堂的有效性。當學生能聽出音樂中強弱的變化,用樂器演奏的時候我們可以說:哇,你的耳朵真靈,聽得真認真,這么一點小小的區別你也能聽出來;你的聽力真的很好,這樣也被你聽出來了,了不起。其實,一句贊揚的話語,一個微笑的肯定,教師沒有損失什么,但學生卻收獲到了勇氣,這樣一種不花時間,不費力氣就能收到明顯教育效果的教育方式,運用在教學中,又何樂而不為呢?長期這樣堅持,從正面評價激勵學生,能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興趣。
學生的欣賞過程,就是他們對作品接受、理解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生動的引導是必要的。但過多的鋪墊與說明,不僅會干擾學生的聆聽活動,使學生不能專心致志地通過聆聽來有意識地參與音樂欣賞,而且會將學生的思維框住,得不到發散性的思考與感受。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聆聽環境和條件,不給學生過多的任務,將學生的靜心聆聽放在第一位。
二、讓學生感受唐詩的意境,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
教師可以通過具有感染力、形象性的古詩詞和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切入口,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藝術情境,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例如,同樣在教學《春曉》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放映幻燈片的多種圖片將古詩的意境讓學生有初步的了解,另外添加一些風雨聲與鳥鳴聲的音效,刺激學生的聽覺從教學的開始就調動學生的興趣。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表現出音樂的特點,可以專門做一個花瓣落下的演示,從而正確引導學生演唱歌曲的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古詩詞的意境美、聲律美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唐詩與小學音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一種全新嘗試,通過這種嘗試,相信可以在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上取得一定的成效。除了讓老師在自身的教學觀念上有所轉變,也真正地讓學生學習,從被動轉變成主動的、自發的一種學習模式,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使學生從小感受到我國古代經典詩文的魅力和文化古韻,將中華民族文化發揚光大。我們的音樂教學將唐詩這些古詩詞融入音樂教學中,并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多角度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瑞.論小學音樂欣賞教學[J].成功:教育,2011(2).
[2]謝月琴.如何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J].才智,2010(18).
(作者單位 江西省德興市昄大中學)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