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語文學習更是如此。基于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以提高課堂的時效性。其中,利用材料拓展來開發學生思維,不失為一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良法。
在備講李煜的《虞美人》一詩時,我就采用了這種方法。
為了使學生能透徹地領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句的精妙,我通過三次材料拓展,對學生進行思維開發、興趣激發。
首先我采用求同思維,補充了下列一組用“水”寫愁的詩句:
①李頎: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
②秦少游:落紅萬點愁如海。
③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讓學生比較欣賞哪一句最精妙。
然后我又采用求異思維,補充了一組用“山”寫愁的名句:
①杜甫:憂端如山來,澒洞不可掇
②趙嘏: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閑愁一倍多
讓學生探究這一組詩句與李煜的詩句的各自妙處。同時還讓學生進一步思索:同是“愁”,用“水”和“山”來寫,各有什么優劣。
最后我又采用發散思維,讓學生先說出自己最喜歡的寫“愁”的詩句,并說出理由。然后補充下列一組寫“愁”名句:
1.李清照: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有重量)
2.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有韌性且磅礴)
3.李煜: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有韌性且凌亂)
4.李清照: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能游動)
5.賀鑄: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有形象且磅礴)
讓學生自己揣摩“愁”的萬千姿態,“愁”的肝腸寸斷……以及古人的生花妙筆。
通過這三次材料的拓展,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開發了學生的學習思維,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使他們的語文學習由被動學習逐漸向主動學習轉變,進而真正落實“小課堂,大語文”的語文觀。
作者簡介:
陳忠章,1993年參加工作,中學語文一級教師,縣高考質量先進個人、教學名師,市學科優秀教師,國家級優秀輔導員。迄今在各類報刊雜志發表教育教學論文40多篇,文學作品近百篇。
(作者單位 陜西省柞水中學)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