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語文課閱讀教學,尤其是要重視知識發展過程的教學,突出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以此來真正達到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學習能力;閱讀習慣;合作學習
一、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并且學會在閱讀中思考,以此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誠然,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共同圍繞本節課所確定的具體明確指向性的教學目標,而進行的知識的獲得、加工和輸出的動態過程。可是我們要完成這個目標,如果只靠講解傳授是無法實現的,那么,我們向學生預示結果或解決方法,勢必會阻礙學生的努力研究。所以,這些必須依靠學生在眼看、耳聽、口讀、手寫中更用心地思考才能完成,在這里我們要大力提倡開放性的自主閱讀。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組織閱讀教學時,就必須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組織好學習活動,創設積極思考的契機。
二、讓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活動中,學會合作學習,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閱讀創新能力
是的,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主學習閱讀文本,理解感悟,暢談交流,都可以得到解決。還有針對學生在自讀中發現的問題,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討論,使一些疑難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這個過程就是學生獲取新知識的過程。好就好在敦促學生學習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夠依靠自己的毅力和集體的智慧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當學生提出了種種有利于理解探究的問題及能牽動全文的疑點時,我們就要放開手腳,引導學生深入閱讀,讓他們共同閱讀相關的文章、資料和書籍等,通過閱讀組織有針對性的交流和研討,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向未知領域探索,把學生創新思維潛能挖掘出來,最終獲得真知灼見,以此達到在閱讀課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總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讓學生自己去學會自主閱讀,通過合作探究,有所感悟,有所收獲,達到我們閱讀課的教學目的,這是我們所能做到的。
(作者單位 吉林省梨樹縣實驗小學)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