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決定了語文的學習與運用不能沒有聽、說、讀、寫。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學生學習和運用語文的重要途徑,是學生語文能力核心的基本要素。離開聽、說、讀、寫,語文活動與評估將無法進行。
語文教材的編寫缺不了聽、說、讀、寫。從小學到高中,語文教材都包含了聽、說、讀、寫四大模塊,只是它們所占比例各年級有所不同。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聽、說”所占比例較大,而到了高中,“讀寫”內容在語文教材中的比例更高。如,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一至五中“閱讀鑒賞”、“表達交流”兩項內容約占全書的五分之四;選修:《語言文字應用》《先秦諸子選讀》《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文化經典研讀》《新聞閱讀與實踐》《文章寫作與修改》《外國小說欣賞》《中國小說欣賞》《中外傳記作品選讀》《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其中,也是“讀寫”模塊占主要。但不論小學還是高中,“讀”始終是語文教材的主要內容和核心內容,所占內容比例最大。因此,在語文教學聽、說、讀、寫四大根本任務中,“讀”是最主要的最核心、最基本的任務。
在語文教學的四大根本任務中,“讀”是基礎,并可指導其余任務的完成。“讀”可以為聽、說、寫積累表達素材,“讀”可以為聽、說、寫積累表達技巧,“讀”可以為聽、說、寫積累表達模板。“讀”文本的過程是感受文本的人文積淀的過程,是感悟作者思想情感的過程,也是品味文本的語言技巧的過程。傳統語文教學,十分重視學生讀文本,可以說是緊緊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根本和核心的。
在聽、說、讀、寫四種語文學習與運用途徑中,“讀”是最重要的途徑。“讀”的對象可以是有字的文本,也可以是無字的客觀世界(如人類和自然)。不僅如此,它還積極影響著聽、說、寫三大途徑學習和運用語文活動的開展。“讀”的“收獲”可以指導聽、說、寫的進行。聽、說、寫可以看作是變相的“讀”。如“聽”可以看作是用“耳”讀無字的文本,“說”可以看作是用“口”讀無字文本,“寫”可以看作是用“眼和手”讀有字文本。因此,在聽、說、讀、寫四種學習和運用語文的途徑中,“讀”處于基礎的核心地位,它對其他途徑具有積極的引領作用。以“讀”促“寫”,以“讀”促“聽”,以“讀”促“說”,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受廣大師生青睞已久。
語文能力核心包括了聽、說、讀、寫。聽、說、讀、寫是學生運用語文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這一過程的質量和結果如何,當然由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來決定。學生學習和運用語文都需要聽、說、讀、寫。離開了聽、說、讀、寫,學生的語文學習與運用將無法進行。
綜上所述,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最根本的四大任務,也是語文學習與運用的最基本的四大途徑和四大能力。其中,“讀”是基礎,處于核心地位,對其他三個方面有積極的引領作用。讓學生在廣闊的時空中自覺學習和積極運用語文,語文教學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作者單位 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第三中學)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