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可當前作文教學的現狀是:學生難寫,要么泛泛而談,東拼西湊,要么選材陳舊,單調乏味,甚至總覺得無話可寫,或干脆不寫;教師難指導,收效甚微。
如何改變這種現狀,讓學生從厭煩寫作轉向愛好寫作?這是語文教師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賴于興趣。”因此,我認為,要讓學生走出作文的困境,首先是讓學生喜愛作文,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下面筆者主要從以下幾點談談寫作教學。
一、寫作形式多樣
1.集體作文
傳統都是學生獨立成文,但可以嘗試讓學生集體作文,讓學生自由組合為四人一小組,根據個人愛好和優勢承擔任務,家有電腦的負責查閱資料,書寫好的書寫成文,善于畫畫、攝影的還可配插圖或照片。同學在小組的完成后,全部張貼出來評出等級,集體成文后小組成果一般要高于個人成果,因為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個人在參與的過程中從同伴身上學到不少東西,這參與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個人展現、互相學習的過程,這樣的活動過程學生心理一直處在積極、興奮、主動的狀態中,寫作不再是枯燥、無味的,學生不再是應付了事的完成。
2.在活動中作文
寫作要重內容,要言之有物,寫出真情實感。那么,怎樣才能算有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我不把作文課上成講讀教學課,利用作文課組織了許多活動。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好動好說、表現欲強、形象思維強等特點,舉辦一系列教育活動,像才藝展示、辯論比賽,在活動中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為寫作積累素材。根據班級發展情況,學生心理特點舉辦“上網的利與弊”“自尊與尊人”等討論、辯論活動,把做人與作文緊緊聯系,讓學生寫生活、寫自己。在作文中審視自己做人,在做人中悟出怎樣作文。這些活動討論得轟轟烈烈,甚至觸動他們對人生觀的思考,學生寫作欲望極為強烈,在文章中抒發自己感情,文章自然“言之有物”。活動作文是新課程的要求,更是廣大同學的要求,因此,在今后教學實踐中應多精心安排活動作文。
二、寫作成果的展示
學生平時寫的作文,一般只有語文老師看,很少得到交流的樂趣。這是抑制學生寫作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學生的習作不止語文老師一個讀者,還有可能更多的讀者,就會覺得寫作是有用的,自己的寫作成果是被需要的,自己的表達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價值得到了證明,寫作興趣就會有所提高。因此,教師需要為他們搭建“發表”的平臺,讓學生體驗到自己習作被發表的樂趣。發表的形式有多樣,每樣有各自的效果。
1.排行榜。優秀習作由老師或學生推薦,在教室的一面墻上展示,投票選出班級優秀習作排行榜。
2.班級網頁。把優秀習作或習作片段發表在班級網頁上,鼓勵或者要求其他同學跟帖回復,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圍。
3.班刊。由學生組成編輯小組一學期編一本到兩本,收集同學習作,設計欄目、刊名等。
4.自選集。每位同學在一個學期或者一年內編一本自選集,自己設計欄目、書名。請人寫一篇序文或者自己寫前言、設計編輯版面等,再在班級或學校展示。
5.參加作文大賽。作文大賽有多種級別,任何機會都不放過。
6.推薦到網站和正式出版的報紙、雜志上發表。
以上幾個方面的教學都能夠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此外,借助學生喜歡的電腦、網絡等工具,創設有利于學生發表、交流互動的網絡平臺,或進行微博寫作等,學生寫作的興趣也會因此得到激發。這不論是對眼前的考試分數還是長遠的語文素養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八步區信都中學)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