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單純傳授知識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把語文教學的重點由“獲得已有的知識”轉移到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之上。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儼然已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育的一個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
那么,小學生應具備哪些綜合能力,培養這些能力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又應如何對這些能力進行培養呢?
一、小學生綜合能力的結構
綜合能力包括智力和各種專門的行動能力。小學生的綜合能力構成主要有以下三個部分:
1.一般能力
即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它以思維能力為核心,是人的心智能力,即內容操作能力,它對行為能力起主導、控制、選擇的作用。
2.學習的基礎能力
即從事學習活動都必須具備的能力,如預習能力、聽課能力、完成作業的能力、從事實踐訓練的能力、自我測評的能力以及自學能力。其中,自學能力是學習基礎能力的綜合表現,也是學習基礎能力的最高階段。擁有了自學能力,學生將終生受益。
3.各種專門的能力
即體現小學各門學科特點的能力,如言語表達能力(語文、英語課)、運算能力(數學課)、實驗能力(科學課)、藝術活動能力(音樂、美術課)、社會認知能力(品德與社會課)等。其中,語文是學好各門學科的基礎,數學的運算能力又次之,它是學好自然學科的基礎工具。
二、語文學科中小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基本原則
基本原則是指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東西,語文學科中小學生能力培養的基本原則主要有以下幾條:
1.語文學科中綜合能力的培養應以必要的知識為前提
知識與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綜合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以必要的知識為前提、基礎,而知識的有效獲得又有賴于能力的進一步提高。知識不等于能力,但能力的培養又離不開知識。如,培養思維能力,必須以必要的信息與體驗為基礎。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大發明家愛迪生為什么有如此多的發明,這和他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是分不開的。曹沖為什么能想到用船稱象,因為他利用了關于浮力的知識。象壓在船上與石頭壓在船上同一刻度,說明兩個物體的重量是相等的,這樣就可以將象的重量化整為零來稱。可見,浮力的知識是曹沖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必要前提。
2.語文學科中綜合能力的培養應以實踐活動為載體
綜合能力要在實踐活動中才能表現出來。實踐活動是智力與體力的有機結合,是內部的心智操作和外部的行為操作的統一。如學習汽車駕駛,雖然懂得了汽車的性能、結構和駕駛的知識,但這不能變成能力。要培養以及加強能力,就必須參加實踐活動。長期從事語文教學、科研及學校管理工作,引起教育理論界的爭鳴并得到普遍認同的上海語文特級教師錢夢龍先生提出“以實踐為載體”進行教學,是符合這一原則的,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我們有一些老師會犯這樣的毛病:課堂上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則聽得很乏味,并無多大收獲。有句話說得好:“講得再好,不如實踐來得好”。所以,老師為學生學習構建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一個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知識加以綜合和應用于實踐的機會,會使課堂教學變成學生積極參與并動手實踐的場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語文學科中綜合能力培養應以循序漸進的過程為依托
技能就是初級的能力,技巧就是較高級的、復雜的能力,熟練、程度較高,能靈活應變。習慣則是一種更高的綜合能力,是最高層次的能力。如,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感能力”就是一種習慣。因此,綜合能力的培養應該有一個序列設計,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如,小學語文教學對聽力能力的培養安排了一個訓練序列,對聽的感知力、注意力,聽的分析力、理解力,聽的品評力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對說的能力目標提出了具體要求,并采用答問介紹、講故事、敘述見聞、交談、討論、說明事物、演講辯論、即席發言等訓練形式。
三、語文學科中小學生幾種重要能力的培養
1.思維能力的培養
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人的活動的內部操作的主要能力。語文學科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主要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川:
(1)激疑法
疑問可以使思維活躍起來,成為思維活動的一種動力因素,教師要善于設疑,善于提問,善于擺不同的觀點、爭論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思路導引法。思路是思維的方向和路線,教師要從多方向、多角度開拓學生的思路,要揭示思路的秩序、過程,把握類型,如語文解題的思路、步驟,教會學生以自我的思路為對象,審查思路是否科學、合理,這樣,學生可以找到自己思維的錯誤,有利于提高解題能力。
(2)創造性思維培養法
創造性思維培養是與習慣性思維相對而言的,可以從平中見奇,反向思維,發散性思維、收斂性思維、特異組合等方面進行培養。
2.行為能力的培養
思維能力主要是認識能力,以思考為主,不以做為主,而行為能力的特點主要是做,以思想導做。如,說話、作文、實踐等能力。行為能力訓練的設計應該以質量為主,同時又要注意數量,但不能搞題海戰術,而要注意積累和選擇典型的訓練題。行為能力的培養還要注意思與做的結合,思指導做,做反映思,做的錯誤主要從思中找原因。
3.自學能力的培養
自學能力的培養關鍵是要在養成自學習慣上下工夫,注意平時經常訓練,并指導自學方法,如,查閱文獻資料,做讀書聽課筆記,利用卡片積累資料,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自我解疑,獨立完成作業,自我測評,自我控制等。
(作者單位 江西省廣豐縣銅鈸山小學)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