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從情境法、問題法、任務法等三個方面,論述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美術;興趣培養;學習策略
興趣的培養,是美術教學中不應忽視的問題。下面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以培養小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為切入點,從情境法的運用引發興趣、創作激情的激發培養興趣等幾方面,談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的具體可行的策略。
一、情境法,引發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美術課特別感興趣,非常想上美術課。原因有二:一是源于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學習壓力;二是小學生喜歡觀察、想象豐富、把美術課當作游戲而倍感輕松。而情境法正迎合了這一特點,學生在特殊、生動、形象的情境中激起好奇心、輕松學繪畫。因此,情境法被多數教師所認可和使用。
如:“畫人像”一課,可以創設幾個情景:一個少先隊員攙扶一個老太太過馬路的畫面,學生除了觀察畫面,還可以體會助人為樂的情感;創設一個全家團聚為孩子過生日的畫面,融于舉行生日派對的快樂情境中,觀察小壽星的外貌等,畫下來,情景交融,可以畫出聲情并茂的作品。
二、問題法,誘發興趣
巧妙的問題,可以引發學生思考、誘發學習繪畫的興趣。仍以“畫人像”為例,教師讓學生試著畫出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老師的畫像,啟發學生重點畫哪些方面?這樣的問題對學生的繪畫有指導作用。通過學生談論,加以引導,從外貌、發型、臉型等重點描繪。如此,在繪畫的同時,也是學生情感歷練的過程。
再如,學習畫小動物時,引導小學生思考:所喜愛的動物是什么?動物的毛發是什么顏色,眼睛、鼻子等是什么樣子、坐著和立著的神態如何等,學生有了這些經驗,畫起來會得心應手。另外,通過這些問題的回顧,學生想象動物的可愛,也誘發了小學生的興趣和蠢蠢欲畫的激情。
三、任務法,強化興趣
美術教材有“小花鏟”一課,這節課主要是手工制作,要求根據自己的制作,畫出所制作的小花鏟。為此,課前的準備工作不能忽視,如:準備易拉罐或塑料瓶,以備上課使用。
上課時,交代學習任務后,啟發學生思考:如何制作小花鏟?此時,教師最好不要先講怎么制作,否則,抑制了學生的創新發展。之后,以小組為單位或個人獨立完成,先討論制作的步驟,再討論制作的方法,這樣,學生在合作、探究中體驗成功。
總之,美術教師應順應課改的潮流,用心耕耘,勇于創新,繪出湛藍的天空。
參考文獻:
陳昕華.小議小學生美術興趣的培養[J].小學教學參考,2013(33).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第一小學)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