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在中考時尤為重要。考試之前,老師總是會反復地強調,一定要認真審題,仔細斟酌,讀懂題目的意思,切不可匆忙下筆。一旦中考作文審題失誤,即便文章寫得再好,那也于事無補。盡管老師這樣反復叮囑,但是,在考試時,還是會有很多學生在關鍵時刻犯這種“審題失誤”的錯誤。
一、思慮不周,理解片面化
中考時的氣氛本來就很緊張,畢竟這是學生面臨的第一次大型考試,關乎以后的學業甚至人生,大家都希望能取得好成績,進入一所好高中。有著這樣的緊張感,很多學生的思路就無法拓展,考慮問題不夠全面,就很容易出現理解片面化,導致審題失誤。例如,2013年江蘇揚州的中考作文題是“漸至佳境”“成長中,誰都有過姿態不斷調整、認識不斷深化、領悟逐漸加深、境界逐步提升的經歷,要求以此寫一篇文章‘漸至佳境’。”很多學生看到了“佳境”二字,以為只要寫出自己的“佳境”就行,片面化地理解題意,卻忽略了還有一個“漸”字,它要求寫的是一個過程,從劣到佳的過程。這樣思慮不周,就是審題失誤。
二、看題不清,忽略寫作主體
中考作文對文章的寫作主體都有明確要求,學生需要看清題目,弄懂題目要求以第幾人稱進行寫作。很多學生為了節約時間,急匆匆地看題,連最基本的主語都沒看清;或者看到了題目的主體,卻忽略了它。這樣,也會導致審題失誤。例如,2012年江蘇南通中考作文題是:“一個人心靈成長和心智成熟,是一個漫長、漸進過程。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切身體驗,以‘就這樣慢慢長大’為題寫一篇文章。”這道作文題雖然沒有直接寫出文章的主體是第一人稱,但是它說“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切身體驗”來寫,這就是要求考生在寫作時應該以“我”作為敘述人稱。可是,卻有學生沒有看清,以第三人稱為寫作主體,這就是明顯的審題失誤。
三、過于拘謹,審題失“靈”
部分考生可能是擔心自己的作文會逾越了有關限制的警戒線,所以審題時就格外拘謹,但卻最終造成了作文失分問題。比如說,常常會有這樣的作文,看前面還不錯,但是到結尾卻讓人感到語言啰嗦、拖泥帶水。細細分析,原來是考生寫到最后,發現若用精煉的語言結尾則作文字數就達不到題目“要求”(比如說“字數不得少于800字”),不得已才想出了這樣的“高招”,殊不知這樣的“高招”,卻讓本來還算不錯的作文滋生了冗繁累贅的硬傷。
由此可見,應試作文,一旦審題失誤,就會“一招棋錯,滿盤皆輸”。只有正確審題,全面、準確地理解命題的含義,才會寫出符合題目要求的文章,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吳長青.2012年中考作文審題失誤例析[J].語文建設,2012(11).
[2]徐定高.帶著“準備”上路,給力中考作文:教學反思[J].新課程,2011(6).
(作者單位 陜西省咸陽市旬邑縣)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