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對農村教育的大力投入,班班通已經普及,作為語文教師應如何運用多媒體來激發學生興趣、豐富教學內容,打造與傳統教學不同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略談一下在教學實踐中的體會。
關鍵詞:多媒體;興趣;模式;投入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就要善于運用多媒體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我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中,就讓學生邊聽朗讀邊觀看Flash視頻,從視頻中“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就能讓他們形象地理解“可人的百草園”中迷人的景物特點,掌握閏土父親傳授的“冬天雪地捕鳥”的方法,了解先生讀書入神時怎樣“把頭拗過去,拗過去……”再讓學生根據視頻復述,他們就能準確地抓住關鍵詞了。這個視頻,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對課堂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承載著豐富的知識,傳遞著海量的信息,在語文教學中能更大限度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掌握更多知識,學習的欲望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如:學習《黃河頌》時,運用豐富的圖片展示黃河的特點,從清澈見底到“濁流宛轉”,從壺口瀑布到黃河入海口落日的壯美,還有它悠久的歷史,風土人情……再伴以男高音雄渾的《黃河頌》,孩子們自然受到感染,在朗讀的過程中就格外的認真、投入,而且還對了解黃河產生極大的興趣,于是我就趁熱打鐵,要求他們課外收集有關黃河的傳說,黃河流域的古都,古戰場遺址,黃河的現狀等等,在“黃河,母親河”的綜合學習課上,孩子們表現非常踴躍,課堂氣氛活躍,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更為抒寫赤子情懷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運用多媒體有利于重難點的教學。多媒體直觀的方式,豐富的知識容量,能讓我們化難為易,積極地調動學生去感知識,迅速進入動態的教學環境,興趣盎然地投入課堂教學中。如:在教《海燕》這首散文詩的時候,考慮到教材通篇運用了象征手法,學生比較難于把握主題,于是采用多媒體循圖入文,先展示配有文字說明的背景圖片,再讓學生看海燕在風卷云集的海面上飛翔的畫面,感受海燕矯健、勇猛、不畏強暴、勇于搏擊的雄姿。同時播放錄音用形象的圖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樂語言去調動學生的感官,他們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海燕的象征意義。
運用多媒體還能有效地激發靈感,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如:《皇帝的新裝》一課,通過多媒體為皇帝設計服裝打開學生豐富的想象。教師抓住兩個騙子是怎樣給皇帝設計新裝這個契機,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掌握課文大意。這樣就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總之,只要我們教師在設計制作課件時,聯系學生實際,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并不斷地學習,我們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 重慶璧山縣河邊初級中學校)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