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學低段學生識字量少、集中注意力時間短、認知能力有限,所以,教師在電子導學設計與使用上與小學中高學段年級不一樣。怎樣使小學低段課堂導學更具實用性和針對性呢?下面結合教學實例談談個人對小學低段電子導學的幾點認識:
一、電子導學學習任務要“小”
教師依據學生學識能力合理設置電子導學學習任務,電子導學學習任務不求多、求大,追求的是“小”(任務量適宜而明確),以使低年級的學生不僅看得明白而且有能力達成。
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爺爺和小樹》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為:認識“爺、棵”等10個生字,會寫“不”等4個字;認識一個筆畫“L”(豎彎)和5個偏旁“父、刂、冫、人、灬”。
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分析,其中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的任務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達成,而認識一種筆畫和5個偏旁的任務僅有個別學生課前了解,需要由教師講授。依據這一情況,將教學目標重組、分解后設計如下:
導學任務1:認識課本70頁上面的10個生字。
導學任務2:會寫課本70頁田字格中的4個生字。
而另兩個學習任務則由教師講授完成。這樣的導學任務單一,具體到哪一頁,多少個生字,學生在引導下通過獨學、互學、合作能夠完成。這樣的導學設計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
而像學習任務:①檢查預習情況;②小組讀課文,把字音讀正確、句子讀通順;③想想課文寫了什么事。因為導學任務籠統、量大,學生的合作學習容易流于形式,難以落到實處。
二、電子導學學習方法要“實”
富有實效的合作導學方法將促使任務達成、能力培養。教師在確定學習任務后,要在以符合低段學生學習認知規律的前提下,設計實用、有效的學習方法。
1.導學方法學生要能掌握、會運用
如,認識課文70頁10個生字的任務出示后,教師出示相應的學習流程與方法:①在課文中圈出來,獨立拼讀,注上拼音。②兩人互讀、組詞,有錯糾錯。③小組依序說偏旁,有疑問提出疑問。這三步程序清楚地指出了獨學、互學、合作學習,拼讀、標注、質疑等方法,這些方法都是低年級學生所掌握的。由于已經掌握了,所以學生會運用,因為會運用,所以實用而有效。
2.流程表述學生要能看明白、知道做什么
用序號標注,讓學生知道要做哪幾步的事情;用符合學生年齡段特點、學生能接受的語言,如,“有疑問提出疑問”的表述,學生就知道要做什么。
3.流程出示要能引導學生落到實處
在課堂教學中,導學流程的出示一般有兩種方式,方式1:所有學習步驟同時出示,分別預設時間,學生依據預設時間完成相應任務,教師隨機調控。方式2:利用PPT中的“自定義動畫”功能,把幾步流程分步出示。
同樣以低年級生字教學為例,教師所設計的導學流程為:①在課文中圈出來,獨立拼讀,注上拼音(3分鐘);②兩人互讀、組詞,有錯糾錯(2分鐘);③小組依序說偏旁,有疑問提出疑問(3分鐘)。
三、電子導學達成維度要“清”
低年級的導學達成標準不一定要全部清楚出示,但教師對每一學習任務要求達到的標準及展示反饋的方式要一清二楚,并在教學中達成。以學習任務——認識課本70頁上面的10個生字為例,此任務要達到正確認讀、組詞、認識筆畫和5個偏旁的目標,如果電子導學中顯示文字多,反而會影響教學,所以,教師將此要求省去,在展示反饋中設計了帶拼音讀、去拼音讀、開火車組詞、依號輪流說偏旁等環節,使導學目標最終在教學中達成。
另外,低段電子導學還應該體現“趣”,融入學生喜愛的游戲等富有趣味性的元素,如,摘蘋果識記生詞,算出得數幫小動物過河,用自制樂器給同學伴奏,當醫生找錯誤,背誦比賽等等,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不斷提升。
(作者單位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小溪塔街道中心學校)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