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學經典教學如果運用以前傳統的教學方法——讀讀背背、觀察掛圖,很難讓幼兒園這么小的孩子有興趣,并了解其內涵。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信息技術已廣泛地進入幼兒園教育教學領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國學經典教學,老師可以在有限的時間里把大量的知識信息形象地傳遞給幼兒,傳達多元信息。幼兒在接受各種信息的過程中,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消除學習壓力,提高對國學學習的熱情和求知欲望,激活思維,強化記憶。也可以使教學的手段運用與目標培養達到和諧、高效,有效地提高幼兒園的教學效率,從而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學習興趣;理解能力;主動探索
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國學教學促進了孩子學習興趣的提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推動孩子探索、學習和思考的原動力。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為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鮮的學習氣息,鮮艷的色彩、動聽的聲音以及多變的圖像,有利于刺激孩子的多種感官,各種教學情境的創設,喚起幼兒的情感活動,促使他們發揮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極大地調動起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幼兒參與更是熱情高漲。國學內容本身是枯燥、難懂的,而且現在的孩子不像以前的孩子那樣生活在傳統經典的環境中,因此,學起來更加困難。而現代信息技術為孩子的主動參與提供了條件,教師設置的模擬情景,能夠刺激孩子完成具體任務的信心和角色意識。孩子在思想上能融入教學情境中,對教師的講解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就會有許多獨特的情感體驗,也能更好地吸收國學經典深厚的內涵。
例如,活動《孔融讓梨》,本次活動是讓孩子懂得謙讓和尊老愛幼的道理,如果運用以前靜態的圖片和教師講述故事,現在的孩子可能不會認真地聽,但是,現在有了信息技術后,教師將故事內容制作成動態的課件,生動形象的畫面,讓孩子們能夠邊看邊聽,就像看動畫片一樣,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了。孩子們在信息技術創設的情境中,興趣非常高,能夠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孩子有了強烈的學習欲望后,才能更好地學習后面的內容。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國學教學提高了幼兒的理解能力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具有深刻的內涵,對于孩子來說,特別是年齡小的幼兒來說更是不易理解。但是,有了信息技術這先進的教學技術的參與,讓我們教師找到了方向,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化深為淺,理解內涵,這樣,我們教師不用花更多的時間向幼兒解釋,既省時又能達到教學目標。
例如,學習《弟子規》原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需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當學習“父母呼”的時候,教師通過讓幼兒觀看平時生活中自己經常做的事情拍攝的二段短片進行對比,懂得父母長輩呼喚的時候怎樣做是對的。正因為孩子們是通過自己的比較才得出來結果,因此,孩子會記得很牢,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長輩的呼喚時,兩段短片的內容會同時出現,這時幼兒肯定就會選擇回答。把深奧的字文,通過簡單的視頻播放出來就解決了問題,這就是現代信息技術之奧妙。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國學教學發展了幼兒主動探索的能力
幼兒的年齡小,好動性、好奇性強,往往坐不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而現代信息技術的參與能夠讓孩子在點擊鼠標的同時,產生相應的反饋信息,讓孩子們感覺在游戲,有效地激發了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是幼兒教育中所倡導的適合幼兒的教育方法。因此,我在教學中,利用計算機的交互性,制作一些有游戲情節的課件,通過幼兒動手操作來主動探索并感受學習的快樂。
例如,學習《弟子規》的原文: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是讓幼兒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在活動中我設計了“故事欣賞”的環節和“你會讀嗎”的游戲,讓幼兒在活動中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其中的一樣來學習,只要鼠標點一下圖標,就能播放,另外還有語言提示呢。如果孩子們“泛愛眾,而親仁”這句還沒有學會,他就可以點擊相應的圖片,電腦就會發出正確的朗誦聲音,讓孩子們感覺很有趣,既增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讓孩子們養成自主探索的好習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習國學經典后,老師和家長欣喜地發現,孩子們的語言變得豐富靈動了,更讓家長高興的是,孩子們懂得了孝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一衣一食來之不易,并凈化了幼兒的品格,全面提升了幼兒的素養。
總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國學教學促進了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無論語言、氣質修養和行為習慣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變,這將為幼兒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港口幼兒園)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