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時,也應清楚了解自己的德——師德。我認為尊重學生,培養學生創造性,樂教敬業,就是師德的最好表現。
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首先,要對學生有愛心。不管學生有何種表現,教師可以向學校反映,但絕對禁止教師對學生進行言語上的侮辱和身體上的傷害。由此,我想到了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案例:2007年2月16日傍晚,蘭州市永登縣河橋鎮縣級“骨干教師”毛淑英在家中殺害三名幼童后自殺。這件事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家長紛紛強調應該加強教師的心理素質水平。
其次,教師要注重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不能因為強調知識和學習的重要性,而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在學生發展與知識學習的關系上特別強調不能因為突出知識學習的重要,而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要防止學生由于學習或智力活動所產生的“學習壓力”及“精神負擔”。一位師德高尚的老師,不只是愛少數學生,而是愛每一位學生,愛全體學生,尤其要關心、愛護家庭有困難、學習落后、身患疾病的學生。
再次,教師在教育中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反對用統一的模式對待每一位學生。王××同學是從其他學校轉來的一位新生,他初來乍到,從不跟其他的同學交談和玩耍,只是一個人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看到這個情景,我的內心感到一絲不安,同是渴求知識的孩子,作為一名教師有責任讓他接受一切教育,讓他享受到其他孩子能享受的一切權力。于是課堂上我經常讓他發言,下課了我找他談心,幫他樹立自信心,讓他和其他孩子一起參加集體活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我不懈地努力,他變得活潑、開朗了,并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尊重學生是教育進行的一個前提,只有充分尊重學生,才能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創新能力。教師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傳輸探索和創新的方法,讓他們自己去積極地想方設法獲取知識。使學生最終成為一個在學習上不依賴于別人、具有獨立性的人。記得有位教育家說過:一個好的教師能告訴他的學生關于許多問題的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師能夠不說話,而是幫助他的學生自己去思考答案。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雖然許多已知的知識已經代替了未知的知識,但仍有許多未知的東西在向已知挑戰。僅僅給學生已知的知識是不夠的,必須培養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已知和未知。教育應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與思考來充實自己的頭腦,而不是依賴別人的頭腦。因此,教學過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學會對自己負責,使學生善于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判斷,并得出自己的獨立見解的過程。教學中,應把學生的質疑、提問的作為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否則,學生學到的東西再多,也是別人的死東西,不能夠繼續豐富與創新。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加強師德修養是必須和必備的,這對自己教育教學工作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也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會不斷提高對師德的再認識,規范自己的行為,隨著時代的前進,不斷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為人師表。
(作者單位 甘肅省永登縣柳樹鄉王家臺小學)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