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沒停止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作為一名教師,我能教給孩子什么?
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應盡的職責。但在現實中,我們總有一份無奈,很多時候都會遺憾于無法做到“教書”與“做人”的兩全其美。特別是面對班里的一些后進生,該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去正確教育引導他們呢?是不顧孩子的身心健康狠抓成績,還是坦淡面對成績對教師個人的影響而寬容教育呢?也許在兩難面前作出抉擇并不難,誰都以為后者是明智的選擇。然而在平日瑣碎與繁重的工作及壓力下,真正做到又談何容易啊!
今日之事,或許做得有點固執。部分學生昨日未完成背誦一單元的課文及聽寫詞語而沒有父母簽名,我采取強硬的方式:請學生打電話通知家長,在門衛處完成家庭作業。即使有個別孩子哭了,我仍是鐵定心不肯原諒,我只想教育孩子要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也想告訴家長要做孩子的榜樣,何況昨日放學前已用校訊通告知家長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并簽名。結果讓我欣慰的是,打通電話的家長都能支持并配合老師的工作。其中一個孩子的爸媽在我的辦公室里等孩子下課,利用課間時間給孩子聽寫,這個孩子的聽寫書寫,竟然出奇的端正、漂亮,這是他轉入我班以來寫得最認真的一次作業。看著那孩子因我對他的贊賞而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時,他的父母也開心地笑了。不過,更好笑的是,當我在他爸爸簽名過的聽寫作業中檢查出五六個錯字時,他爸爸變得很不好意思了。
是啊,哪個老師不希望學生進步?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能成才啊?就算是后進生,父母的期望也是相同的。
課上,在分析試卷中的一篇課外閱讀《媽媽的禮物》時,我有意把話題扯開了。文章之后有這樣一個問題留給學生回答:媽媽為孩子留下的最珍貴的禮物是什么呢?學生按照文章的回答是:明亮的眼睛、聰明的耳朵、兩條腿、一雙手、一顆充滿熱血的心。有孩子大聲說:“老師,媽媽為孩子留下的最珍貴的禮物就是生命。”當我隨即在試卷的投影上寫下這兩個紅紅的大字“生命”時,孩子們不約而同地提筆寫了下來。
生命的真諦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似懂非懂,但是每個孩子都知道是父母創造了我們,讓我們來到了這世上。所以,我又把話題扯遠了:“那就讓我們都做一個會感恩的人,去感受父母對我們的愛!”
我說:“今天很多學生沒完成作業,爸媽再忙都趕來學校,因為爸媽心中只有孩子!”我又提了班上一個女生寫的文章《我懂得了父愛》,這個女生從小被人領養,所以,即使回到親生父母身邊跟父母關系還是比較疏遠,但在她的作文中我分明能感受到這孩子從生活的小事中感受到了她爸爸對她的愛。當讀到這篇作文時,我很是欣喜,我的學生能感受愛了。因為我一直以為只有會感受愛的人,才會去愛人。
當孩子們都把臉轉向這個女生的時候,我不禁又想起了昨天放學時的那一幕。于是,我問了一句:“不知有誰看見昨天放學時發生的一件事。”這是發生在放學大家在校門口排隊等爸媽來接時的一件很不引人注意的事,我以為除了我不會有人在意,至少現在的孩子很少去關注這樣的小事。沒想到,班里的一個男生舉手說:“老師,我知道!”我很詫異,不過我以為他要說的不是我指的那事,但我還是請他站起來說說。更沒想到的是,這個男生竟然真的看見了我看見的那一幕:“洪××的爸爸跑到校門口,脫下衣服,蓋在兒子的頭上和身上,用手摟著兒子的肩膀。”這么一個個不經意的動作,只有會感受愛的人才會在意吧!
當聽到這個男生清晰地描述出這樣一幕時,我或許真的感動了,感動這么小的孩子也能感受生活中那么一個小細節。回想這孩子平時的表現,我又想起了這男生曾經不小心摔斷腿的那些日子,是他爸爸每日背他上下樓梯,上學、放學。說到這些事時,這男生竟然趴在桌上哭了。這哭不正是因為他感受到爸爸對他的愛了嗎?落下幾個月功課的他很努力地追趕著,慶幸的是他不僅追上了,而且進步了。
你能說這樣的孩子還不懂得愛嗎?大家情不自禁地把掌聲送給了他。此時此刻,淚水已不只是潤濕我和很多孩子的眼眶。我想克制,淚水卻仍是奪眶而出。
從孩子們的淚水中,從孩子們的掌聲中,從孩子們的沉默中,我相信我的孩子會懂得愛,有的孩子已經懂愛了!
(作者單位 浙江省浦江縣黃宅二小)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