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是第三課第二框題的教學內容,這節課是第三課教學的落腳點,它具有十分濃厚的人文色彩,它對于指導學生的消費行為起著重要的影響。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的消費行為已經比較充分,并已形成自己一定的消費觀,但良莠不齊,有些明顯不當。部分學生甚至過早地把自己放在享受消費、娛樂消費的人群中,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艱苦樸素的精神,而他們自己往往沒有覺察。因此,要引導學生站在理性的高度看待紛繁復雜的消費世界,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三、教學整體設計理念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為政治教師應該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實際,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體驗中感受知識,在質疑中升華知識,營造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幫助、共同發展的課堂教學。
根據這一理念,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1.注重教學方式的改變和課程資源的開發。按照學生主導的“活動—體驗—表現”的教學流程,組織本框的教學,從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挖掘富有思想性和知識性的生活素材,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融入其中,從中感受知識的生成、情感的體驗、覺悟的升華,突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提高教學實效。
2.把“一種健康、合理、文明的消費觀念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成長,還關系到社會和集體的利益”作為主線索貫穿整堂課;同時,以“生活”為核心,用“回歸生活,體驗生活”“領悟生活、反思生活”“探討生活、反思生活”“展望生活、發展生活”貫穿全課。這樣既能結合現實生活,體現時代特點,也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知識的指引下,加深學生對生活的體驗。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消費心理的種類,怎樣評價各種消費心理,為什么要堅持四大消費原則。
2.能力目標:能根據理智消費的原則,模擬一份家庭消費計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使學生成為理智的消費者。
五、教學重點:做理智的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六、教學難點:“適度消費”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
七、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問題教學法、討論歸納法、事例分析法、啟發式講授法與談話法相結合、探究學習法等。
八、教學手段:多媒體、電腦、音像;制作多媒體課件等用生動、新穎的材料,真實的事例來吸引學生;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九、課時安排:1課時
十、具體教學步驟與流程(略)
十一、板書設計與教學小結
做理智的消費者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十二、教學反思
這一課例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領域的教學目標明確而且全面,既反映課程標準的要求,又符合學生特點。教學內容科學準確,處理得當。聯系時事和經濟生活,從經濟現象中引出經濟學的結論,實現了課本與課程資源的和諧統一。教學形式靈活多樣,有采訪對話、小組討論、辯論,還有自我測驗、欣賞感悟,教學媒體使用恰當、合理、有效,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高,凸顯實踐性。通過師生的互動,使教學目標在學生身上得以實現,有效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也使學生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得以提高,弘揚環保觀念和綠色消費觀念,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在經濟生活中堅持正確的消費原則,成為理性消費者。
(作者單位 東華理工大學行知分院)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