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求婚、南極結婚,在中國,從來沒有一對情侶,像張昕宇和梁紅這樣“侶行”過:他們在北極圈零下72℃的極寒之地穿越600公里“幽靈之路”;他們在恐怖之都摩加迪沙差點被自己雇傭的安保隊長劫持;他們在魔鬼之城切爾諾貝利親密接觸被“石棺”封存的致命輻射源4號反應堆……
索馬里 非去不可的理由
我和未婚妻梁紅,年初剛在北極求婚成功,索馬里算是我們的婚前旅行第一站。
以前,我們倆北京小市民,忙忙碌碌,朝九晚五,拼命掙錢,為我們自己提起也很模糊的未來打拼著,有喜有憂,大起大落。
真正讓我們告別過去那折騰而又枯燥的日子,重新選擇生活方式的導火索源于2008年那場讓人永生難忘的地震。從災區救援隊回來之后,我和梁紅對后面的生活方式產生了一些思考。
在30歲以前,我們想的只是掙錢,可是現在,我們要讓往后的人生過得更有意義,去我想去的地方,做我想做的事情。
既然選擇了這種方式,就應該要有一些“不一樣的煙火”。我們最后決定了,要去世界上那些特別的地方,那些能真正刺激到我們內心的地方。
索馬里是首選,因為那里是我的一個情結,這輩子非去一次不可。
早先看過一部美國經典大片《黑鷹墜落》,不可一世的美軍精銳在索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被看似烏合之眾的索馬里民兵痛擊,遭遇美軍特種兵史上最慘痛的失敗。片尾字幕: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因為這部影片,我對索馬里這個地方充滿了好奇,一顆想去實地探訪這座恐怖之都的種子,那時候就已經在我心里種下了。
3年前,我跟梁紅提過一次去索馬里的事兒。那時候索馬里海盜剛劫了“天狼星”,名聲大噪,在新聞頭條上的風光一時無兩,本·拉登、薩達姆都給擠下去了。當時我就蠢蠢欲動了,急欲去“會一會”索馬里海盜。我跟梁紅商量,咱們去烽火佳人一回?但是考慮到安全問題,第一次計劃還是夭折了。
2011年底,一部國產電影《索馬里真相》上線了,據說是全程在索馬里實景拍攝。遲早得去,我拉著梁紅去看了,當是提前偵察。混亂不堪和槍林彈雨的場面我是知道的,但關于海盜的寫實鏡頭,說實話,顛覆了我原來對索馬里的理解。
那些震懾全球的海盜們,用的是別的國家淘汰掉、即將報廢的船只,很多人用的還是生銹了的冷兵器;而且他們并不是兇殘成性,只求財為活命,很少撕票傷人性命。他們沒有奢靡的生活,每天也在為全家人的下頓飯擔憂。有些“資歷”較老的海盜,略微寬裕,在每次分到贖金后,只是找家飯店大吃大喝一頓,算是“奢侈”一把。完了之后,馬上又得回到朝不保夕的海盜隊伍之中,繼續做著搏命的買賣。
看完電影,我感慨萬千,確實跟原來想象的不一樣,更多的謎團在我心里產生了。索馬里除了海盜還有什么?是不是那邊所有人都是武裝暴力分子?他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樣的?
于是,我摟過梁紅,說:“索馬里,我們來了?!?/p>
索馬里人 窮得只剩槍
晨曦來臨,我們穿上防彈衣,整理好裝備之后,準備和往常一樣出門,被向導在門口攔住了,他說:“今天情況有點兒特殊,咱們不能出去了。”
昨晚摩加迪沙南城發生了恐怖襲擊,大激戰、大爆炸,有8個人喪生,今天可能還會有些后續的報復行動,我們最好不要出去。
槍桿子里出政權是所有索馬里人的共識,人手一槍這事兒,這幾天我們已充分領略,毫不帶夸張,大人小孩,男女老幼,人人皆有。
他們憤怒的時候會開槍,他們高興的時候會鳴槍,他們悲傷的時候舉起槍。幾天來,出現在我眼前、鏡頭里,甚至此時腦海里,最多的,就是槍口。
前幾天我們去過一個診所,看到一對非常友善的老夫婦,見到我們還非常和藹地微笑示意,老頭子的肩膀上,挎著一把步槍。
索馬里人很窮,他們可能家徒四壁,什么都沒有,但是一定會有一把槍。美國人在越南戰場上慘敗,吃了叢林和所謂全民皆兵的虧。黑鷹墜落那一回,美軍在巷戰中算是真正見識到了什么是全民皆兵。現在回想起來那部電影,終于能理解美軍精銳為什么會輸給亂民了。
本·拉登說過,沒有什么比AK47更能給人帶來安全感了。索馬里人也是這么理解的。AK47是這兒最常見的武器。雖然這些天我們見到了太多飛揚跋扈的槍口,但也看到了更多無助和恐懼的眼神。他們會害怕,他們也想過上更好、更穩定的生活。
話題進行到這里,房間里的氣氛有些沉重。這幾天,一些索馬里人的眼神,特別是孩子的,透露出的無助和絕望,讓人不忍對視。
向導也加入到我們討論的行列,我問他:“在這兒可以圈一塊地方,占地為王嗎?”他頗認真地回答:“你想圈多大就可以圈多大,只要你蓋得起圍墻就沒有問題——蓋一圈半米高的圍墻,”他用手比劃著,“這里面的地方就是你的了。”
“然后呢?”大伙兒都來了興趣,好奇地問。“然后,你就要保護這個地方?!毕驅治枳愕傅卣f,“你需要花錢組建自己的武裝,比如花3萬美金,買上100支AK47,然后雇傭一批人,每人每個月10美金工資就可以了。”
這是我們所有人,在此前所認識的世界里,想象力所不能及的情形。無人說話,無言以對。
在索馬里,沒有政府和法律,只有一條無形的法則通用,那就是達爾文法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尋找“黑鷹墜落”的現場
“咱們隔壁房間的那個土耳其人,被打死了。”一大早,同伴曾喬跑來說。
原來就在昨天,同住這家酒店的“鄰居”,一個突厥生意人,不聽勸告,帶著安保隊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剛才酒店得到消息,他死了。
來的這些天,我們經歷了不少驚險事兒,但并沒有近距離接觸死亡。現在,在我們身邊,就有一條人命丟在了這里。這件事帶來的沖擊感近且醒目,沉默中,對自己在此的命運多了一絲擔憂,為那位陌生的朋友默哀。
曾喬問向導,像土耳其商人這樣的外地人,跟本地勢力也沒有什么瓜葛,為什么會被打死呢?他的回答讓人震驚:“被打死的可能性太多了,可能是別人在試槍,就把他給打死了。在這里你不知道什么時候、哪兒,就會有子彈飛過來,然后就有人突然倒在了地上。”
在索馬里,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一文不值。甚至不需要其它理由,僅僅就是因為試槍或者流彈,一條生命就能輕易地消逝。
震驚之余,我們還是得整裝待發,繼續出去探尋摩加迪沙。我們的時間不多,我們還有很多要去的地方。
今天的目的地非常特別,安保隊長給了我們一個驚喜;準確地說,是圓了我的一個夢。
裝甲車沒有駛向城市深處,而是開往了郊區。走了一段之后,就感覺這段路與往常不一樣。雖然這座城市里的每一所房子上都有子彈孔,但是這一帶的建筑更甚,說千瘡百孔,一點兒不帶抬舉。
裝甲車停下,安保隊長率先跳下,指著一個“新鮮玩意兒”讓我們看,并介紹說,這個東西的名字叫“Baby”。
大伙兒靠攏過去,驚奇地發現,這個叫“寶貝”的家伙居然是一輛銹跡斑斑的軍用裝甲車——現在已經被附近的居民用作垃圾箱了。
安保隊長說:“有10個人死在了這里面?!彼^續介紹著:“這幾輛裝甲車不算什么,他們還打下過飛機?!彼噶酥盖懊娴囊粭l路,“當年那些民兵們,拖著美國人的尸體,就是從這條路上走過的?!?/p>
聽到這里,我確信,是的,沒錯,我現在站著的地方,就是當年“黑鷹墜落”的現場,這條街道就是鼎鼎有名的“摩加迪沙之戰”的主戰場。怪不得一路走來,這里沒有完整的建筑,門窗已經腐爛光了,墻壁和破洞上也呈現風化景象。
安保隊長走到馬路中央的一個位置,站住,指了指天上,然后說:“當年,美國人的飛機就掉在了這個地方。”我很激動,有點兒夢想照進現實、身臨其境的感覺,我終于到了種植我索馬里情結的現場。
我快步跑了過去,邊扭頭四尋邊問:“黑鷹呢?”答案有些讓人失望,黑鷹直升機已經被當地的居民拆掉了,什么都沒留,魚骨都沒剩下。這些年,世界各地,也有一些像我們這樣的人來這里尋找“黑鷹墜落”的現場遺跡,或者想尋幾片“黑鷹”的殘留配件收藏。附近的老百姓把戰利品拆得片甲不留,他們把那些東西藏在家里,對外出售。
“1990年,這里發生了交火,死了很多很多人?!卑脖j犻L指著黑鷹墜落點正對門的一所房子說:“這就是我家原來的房子,在那次交火中被炸掉了,我的兩個兄弟也在那一次沖突中死掉了。”
又一個突然的故事,原來隊長是那場戰役的親歷者,現場感就更加真實了。我看著他,試圖從他眼神里尋找到點兒什么,甚至忘了去安慰。
安保隊長說:“原來這一帶都是我父親的地盤,因為那次戰爭,這里的一切都被毀掉了,我們家族也瞬間變得一無所有?!彼谋砬椴懖惑@,沒有任何變化,但他轉身的那一刻,我還是看到了失落。
通過房子的殘跡,從規模上可以看出,隊長原本是一個“富二代”、地主,如今卻只能給人做安保,拿生命來保證生活。
興奮過后,心情像黑鷹一樣急速墜落,變得很復雜。有對夙愿終了的感慨,也有對很多像安保隊長這樣被戰爭毀掉生活的人的同情。
戰爭,就這么真真切切地改變了我們身邊的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待續)
摘自《侶行——中國新格調:愛到極致,
行到極端》
張昕宇著
江蘇文藝出版社
定價:¥3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