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吸取德國奪冠的經驗,中國企業的“世界杯”之路恐怕比中國足球要順暢得多
巴西世界杯經過一個月的鏖戰,32路諸侯你爭我奪,最終德國隊過關斬將摘取大力神杯,很是出乎大家意料。尤其是在半決賽上,東道主巴西隊在國民的超高期望之下,居然如病入膏肓的巨人般在德國戰車面前潰敗不堪,被七破球門,讓全世界驚呼為慘案。
世界杯的熱潮正在褪去,而冷靜下來細細審視冠軍得主德國隊,才發現它的不凡。這支前四屆都打入了四強卻屢屢與冠軍擦肩而過的球隊,本屆世界杯首場便氣貫長虹般拔掉勁敵葡萄牙,顯出他的不俗和雄心來。然后德國隊一路攻城拔寨,毫無懸念地順利殺入決賽。面對實力不俗的阿根廷,德國隊雖然打得比較辛苦,但最終還是取得勝利奪得冠軍,并且創造了很多世界杯歷史和傳奇:成為世界杯歷史上第一支連續四次殺入四強的球隊;本屆德國首發11人總共打過131場世界杯,創造世界杯史上最高紀錄;克洛澤超越羅納爾多以16球成為世界杯史上第一神射手;隨著格策的攻球入門,德國隊也成為歷史上第一支在美洲獲得世界杯冠軍的歐洲球隊。
國際體育的叢林,與商業競爭一般無二,甚至勝負更加直接。回望德國隊的冠軍之路,能給中國企業的管理以什么樣的啟示呢?
啟示一:“德國精神”奠定根基
記得去蘭州的時候,有朋友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1909年德國泰來洋行建成跨越黃河的中山鐵橋后,德國人在合同中承諾該橋完工之日起保證堅固80年。果然,即使在1949年解放蘭州的戰役中,槍炮洗禮后橋面木板被全部燒盡,橋梁留下密密彈痕,橋身卻奇跡般地安穩如常。更為令人驚奇的是,時過境遷,就在大橋幾易其主大家都已經忘記了當初的合同約定時,在距橋梁建成80年的1989年,德國專家專程對該橋進行了檢查,并提出加固建議,同時申明合同到期。
這就是德國精神——嚴謹縝密和一絲不茍。德國人這種精神源自它曾經是一個以軍事立國的國家,整個國民養成了軍人般的嚴謹。這種精神體現在他們的治國中,使得歐債危機中的德國成為歐元區唯一屹立不倒的“定海神針”。這種精神體現在他們的管理上,使得他們制造的東西享譽世界,“德國制造”幾乎成了產品工藝精密、質量上佳的代名詞。當然,這種精神也體現在德國隊身上,成為這個團隊的靈魂,使得世界杯上的德國隊無論是遇到像法國、巴西、阿根廷這樣的豪強,還是像加納、阿爾及利亞這樣的黑馬,都能保持不敗。
德國戰車的嚴謹態度給球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除了場上勒夫的小紙條與助理教練的筆記本電腦外,德國隊為了準備比賽,在巴西擁有自己的訓練基地,而32強的大多數球隊在酒店里進行室內訓練。自建基地,原因是德國方面不滿巴西當地的基礎設施條件,于是,在與德國一家企業一起投資2500萬歐元后,巴西巴伊亞州海灘上,一座全新的訓練基地拔地而起,球場、別墅和用作各種功能的訓練室應有盡有;33名工作人員為球隊服務,包括醫生、理療師、體能師、分析師、廚師等。
德國隊具有埋頭苦干、不肯茍且的精神,以至于很多巴西隊球迷埋怨德國隊不懂“放水”。就拿7∶1這場大勝來說,如果是別的隊,在東道主的地盤上絕對不會如此“不通人情”,至少下半場他們完全可以走走過場,讓巴西隊多少挽回一些顏面。但德國人絕對不會這么做,因為德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們要認認真真踢好每一分鐘。于是,倒霉的巴西人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承受被進球的恥辱。
啟示二:團隊精神鑄就強隊
關于團隊,人們經常會有這樣的比較:一只羊帶領的一群狼絕對會敗給一只狼帶領的一群羊。因為羊只能將群狼組合成一個群體,而狼卻能把群羊打造成團隊。團隊與群體的區別就在于團隊的力量并不完全是單個力量的簡單疊加,而是一個有機整體。團隊精神表現為相互的協調配合和激勵上進。
在很多球隊刻意培養明星球員并使之成為球隊核心,寄希望于通過明星球員在關鍵時刻創造奇跡來奪得比賽勝利時,德國隊卻更注重整體團隊能力的錘煉。這兩種理念的優劣差異,在世界杯中立馬就顯現出來了。
占盡天時地利的巴西隊因為沒有了內馬爾馬上就失去了戰斗力,實力超強的梅西往往被對方幾個人盯防死守而失去作用。德國隊給人的整體感覺是沒有什么十分耀眼球星,但每個人的個人技術都不錯。重要的是,在勒夫的帶領下,這支隊伍成為一支配合協調能力、整體戰斗能力超強的球隊。就像人們稱呼其為德國戰車一樣,德國隊的確就像一輛完整的戰車,在賽場上球員們形成了一個整體。正是這樣一個整體,無論是在突破、帶球、射門能力極強的梅西、C羅、羅本這些球星面前,還是在整體技術不錯的強隊面前,德國隊都顯得穩定自如、牢不可破、堅不可摧。
比如,在首場對陣葡萄牙時,德國隊穆勒、格策、胡梅爾斯等頻頻攻門,穆勒甚至上演了精彩的帽子戲法,葡萄牙隊卻只有C羅一人獨撐場面。所以才有人戲稱,在德國與葡萄牙的比賽中,葡萄牙是一個人對抗德國隊全隊的比賽。而結果當然是這個整體以4∶0戰勝了那個人。2014年世界杯中,穆勒、許爾勒、克洛澤、胡梅爾斯、克羅斯、格策、厄齊爾、赫迪拉等隊員的貢獻比較平均。可以說,沒有一支球隊如“德意志戰車”那樣全面開花。
這種團隊精神在門將諾伊爾身上表現得尤為出色。在遇到勁敵時,德國隊多次疲于前方拼命,后方就出現很大漏洞。這個時候,諾伊爾在當好自己球門清道夫的同時積極協調補位,擔當起后衛的角色。他也因此而得到一個雅號-門衛。
啟示三:靠意志力渡過難關
德國人的意志力就像著名詩人海涅說的那樣:德意志不是一個輕舉妄動的民族,當他一旦走上任何一條道路時,他就會堅韌不拔地把這條道路走到底。
在對阿爾及利亞那場球,黑馬的威力再次顯現,德國隊差點陰溝里翻船。德國隊主教練勒夫在賽后接受采訪時說道:“這場比賽在最后是意志的勝利。”在后防出現漏洞時,是諾伊爾及時補位,保住大后方的安全。勒夫盛贊諾伊爾:“諾伊爾的表現非常出色。由于防守上的空當,諾伊爾就像一個自由人一樣,多次沖出禁區進行攔截和解圍。在這樣的大賽中,諾伊爾的自信心讓人欽佩,他有著堅定的信念。很慶幸他今天多次出擊,化解了困境。”
在與強敵法國隊的比賽中,德國隊雪上加霜,多名隊員身患流感,戰斗力受到極大影響。但是,德國人憑借無與倫比的意志力、精神力拿下關鍵一戰,躋身四強。
對于中國企業,德國隊的意志力很值得思考。馬云能夠挺過互聯網低潮,在“今天很殘酷、明天更加殘酷”的時候生存下來,成為今天的馬云,就是因為他超強的意志力。
啟示四:善于學習、敢于創新
德國人的嚴謹認真有時會給人帶來頑固保守的誤解,但事實上真正的德國人是善于借鑒、敢于創新的。在2008年歐錦賽西班牙以全新的傳控技術一路高歌猛進奪冠后,世界足壇掀起了新的足球打法變革,那就是tiki—taka傳控技術。
而德國隊在學習這方面既是先行者也是典范。他們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虛心向對手學習,勇于創新和實踐,開始嘗試以快破巧。善于學習、勇于嘗新、敢于改變的德國隊,用六年時間,將此技術學得爐火純青,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技術上已經超過了自己的老師西班牙。在與阿根廷的決賽中,德國隊將這種技術的優勢展現得淋漓盡致。從技術參數即可見一斑:全場德國隊控球率為63.9%,而阿根廷只有36.1%;傳球成功率上德國隊為85.8%,阿根廷為77.4%。最終,阿根廷0∶1不敵德國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師夷長技以制夷。創新變革,給德國隊帶來了冠軍的回報。
啟示五:梯隊建設生產人才
正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擁有優秀的人才一樣,德國隊奪冠的核心競爭力也在于他們有一批優秀的球員以及源源不斷的儲備隊伍。
德國2000年歐洲杯小組賽意外出局以后,痛定思痛,下定決心加速進行足球人才梯隊建設和后備人員遴選。德國隊這一計劃的具體措施就是進行青訓改革。青訓計劃讓德國的足球人口數量突飛猛進,也使得足球精英人才有了強大的基石。據統計,設在德國足協麾下的足球培訓學校超過了360個。此外,德國足協還在全國范圍內設立了46個訓練中心和29個足球精英培訓學校,在此間訓練的11~15歲的適齡兒童多達1萬人。德國的青訓建設形成了先進的標準化體系:先由全國標準化的青訓體系教授孩子們足球技巧,再由球探為俱樂部青年隊尋找天才少年。對于足球學校、精英學校的訓練內容和目標,德國足協有明文規定。這條標準化的生產線,源源不斷地為德國隊輸送著好苗子。另外,除了聘請球探對足球學校學生進行考查外,德國足協還致力于培養優秀教練。
這種梯隊建設的人才機制,一方面為德國隊源源不斷輸送新鮮血液,另一方面也為德國隊儲備了大批的后備人才。本屆世界杯上,德國隊的組成上,老中青的組合和配合上優勢十分明顯。老將的成熟穩定,年輕球員的激情與技巧,將德國隊送上了冠軍寶座。另外,在替補人員的優勢上,德國隊的板凳厚度也顯得比別隊要厚。其替補隊員上場表現都可圈可點,尤其是決賽時許爾勒和格策的配合進球,寫下了世界杯決賽首次由替補助攻另一位替補進球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