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名城,海西重鎮。山含奇珍,水蘊瑰寶。常年氣候宜人,四季花果飄香。龍江滋潤,沃野千里;物華天寶,鐘靈毓秀。東現云洞、瑞竹景致,龍文塔與威鎮閣對峙,濱海南太武山和火山地質奇觀毗鄰,碧海共藍天一色,雄風同浪花齊歡;西走靈通、太極巖名勝,層巒幽谷藏仙景,樹海林濤隱玉龍,神奇土樓連成串,小橋流水梅花香;南聞古寺鐘聲,進看百花爭艷、荔海連天、漳浦石雕園、云霄紅樹林、銅山風動石、詔安九侯山;北接芝山仰止、華安玉璧、摩崖仙字、北溪神韻、萬頃竹濤。大地清新俊麗,山水風光無限。
華夏正脈,源自中州。唐拓斯地吏治,河洛士族涌入,興百業敦教化。宋存朱熹理教,布施禮義之風,興利除弊裕民。元行種族壓迫,起義不絕于域。明誕月港奇跡,工商云集貿易,城鄉富甲江南。清施“遷界”遺殃,百姓無辜顛離,幸承光復延盛。閩南護法區創城市新貌,奔騰社會、文化、教育新潮,時謂“東方明珠”。抗日烽火傳佳音,痛殲日偽于海濱。烏山、樹海蓄銳,迎來解放曙光。撥亂返正風氣順,平反昭雪得人心;展改革開放鴻圖,振民族復興偉業。
龍江哺育,英才輩出。唐儒將陳元光,文治武功,平亂建州;宋代名醫吳夲,救人無數,醫德至偉;理學巨擘陳淳,弘揚師義,舉世無雙。儒學巨匠黃道周節義千秋;清兩代帝師蔡新清正廉明;治水專家莊亨陽勤政為民;史學家連橫著史護華;首富“林維源”為國輸財設義莊。廢千年帝制,興中會創始人楊衢云首舉義旗;揚中華文明,文學大師林語堂學貫中西。谷文昌艱苦創業,綠化東山,成公仆楷模;我女排鐵血奮斗,得五聯冠,立拼搏精神。文明之域,民風淳正。龍江風格,大局為先,感天動地,九州傳頌。漳州110,服務至上,深得民心,全國典范。偉績豐功,彪炳丹青。
捍衛家國,銳不可擋。明朝倭寇橫行,軍民智勇搏擊,終滅倭于金浦;鄭軍跨海東征,健兒奮勇爭先,克荷蘭“無敵艦隊”,復祖國寶島臺灣。天地會漳南發端,播及大江南北,傳揚世界各地。東山抗日,三戰三捷,萬里海濱,獨握勝券,是為克倭之邦。
對外開拓,愛拼尚贏。元末以降,先民揚帆踏浪,馳騁大洋,東抵琉球、日本,開墾臺灣,一路披荊斬棘;南達泰國、越南、柬埔寨、南洋諸島,遷播浙南、潮汕、海南、湛江,鄉民篳路藍縷。為共和僑胞前赴后繼,建家鄉游子投資興業。在異邦龍飛鳳舞,訪故里光宗耀祖。
而今,青山依舊在,群廈已摩天;四橋飛渡南北,城廂東擴西進;興田園都市,建生態之城;家園和花園交融,網絡隨生活對接;高速鐵路和現代公路比肩,物質文明與道德建設同輝。再攀新高度,更上一層樓;汲中外之靈光,創現代之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