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拜讀了楊絳先生的譯著《斐多》,詳細描述了哲人蘇格拉底面對不公的審判,就義當日,與門徒就正義和不朽的討論,以及飲鴆致死的過程,悲壯、平淡、浪漫、而又唯美,現摘記其過程,冀共感悟。
蘇格拉底因“不信國家的神,而只信自己的神,并且以較弱的論證駁倒較強的論證,從而教壞年青人”等兩條罪名被判處死刑、投入監獄,等待祭祀結束后處決,期間弟子輪流探監,陪老師渡過最后的日子。
生命的最后一天,他與妻兒告別,經一整天與門徒們關于生死、靈魂和智慧等命題的討論后,開始走向行刑。
他說完就走進另一間屋里去洗澡了,因為他覺得洗完澡再喝毒藥,既身體清爽又省得麻煩別人清洗他的遺體。洗完澡后,他的妻子和三個兒子來見他,他按自已的心愿,給她們種種指示,然后又打發妻兒們走了,怕的是她們的哀嚎影響他安靜地死去。
太陽快下山了,大家沒再講多話。牢獄的監守跑來告訴蘇格拉底,他奉上司的命令叫人喝下毒藥的時候,他們都會對他發狠、咒罵,但蘇始終是監獄里最高尚、最溫和、最善良的人,獄卒哭了“你不生我的氣,因為你明白誰是有過錯的。”蘇卻抬眼看著他說“我也和你告別了,我一定聽你的話”,并贊美獄卒可愛是個好人,催促趕快把毒藥端過來。
當弟子勸他晚點再服下的時候,他卻說“晚些服毒對我并沒有好處,現在生命對我已經沒用了,如果我揪住了生命舍不得放手,我只會叫自已都覺得可笑。得了,聽我的話,不要拒絕我了”。
于是蘇格拉底高高興興、平平靜靜地服下毒藥,他不忘給天神祭禮祈禱,求離開人世后一切幸運,他按行刑人的要求滿地走,直至腿覺得重了、躺下,讓毒性發作。
當門徒們不由自主的眼淚像泉水般的涌出,他卻不動聲色。“你們這伙人真沒道理!這是什么行為啊!我把女人都打發出去,就為了不讓她們做出這等荒謬的事來。因為我聽說,人最好在安靜中死。你們要安靜、要勇敢。”
他還讓掌管毒藥的那人雙手按著他,觀察他的腳和腿,使勁的地捏,瞧瞧還有沒有感覺,直到僵冷到大腿、心臟。哲人臨終的最后一句話是“克里,咱們該向醫藥神祭獻一只公雞。去買一只,別疏忽”。當陪侍他的人揭開他臉上蓋的東西,他的眼睛已經定了,于是克里為他閉上嘴、閉上眼睛。
最善良、最有智慧、最正直的人就這樣離去。
哲人給人印象活潑而深刻,如果他要茍且偷生,大可以選擇逃往城邦,或答應從此保持緘默,不再在雅典街頭與人論道。但他不肯背判他的信念。因信念而選擇死亡,歷史上是第一宗。即在今日,他在就義前從容懼,與門徒侃侃論道的情景,仍然令人驚嘆向往。
讓我們記住這位哲人,讓我們領悟了哲學的精神,他開創的嶄新方法,即后世稱之為“接生法”,必將流芳不朽,亦讓我們感受哲人的對生命的放逸與灑脫。
讓我們感謝譯者楊絳,她讓我們如此平易而簡單地讀懂了這部被譽為“影響深遠、無與媲美”的西文經典,這位老者現已一百零三歲,筆耕不輟,國之良心,祝她健康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