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是收獲的季節。在剛剛落幕的“華安鐵觀音千人訂購”會上,來自海峽兩岸茶商、茶農、茶友匯聚華仙茶都,品茶論道、買茶賣茶成為主旋律。
福建雅之道茶業工貿有限公司一舉拿下大單,與海南八里鄉村茶業有限公司、福建茗天下茶業有限公司簽訂650萬元的購銷協議。“我們與綠結緣,以質取勝,堅持走綠色、無公害有機茶發展路子,贏得客戶的青睞。”公司董事長陳雅蓉高興地說。
擠出熙熙攘攘的人流,我們慕名來到雅之道店鋪。只見店外寶馬、奔馳、奧迪等好車停放有序,店內彌漫著誘人的茶香。來自四面八方的茶商正在挑剔著每樣茶品,有的從茶堆里抓一大把毛茶,反復觀顏察色后,在鼻孔下靜靜地嗅探,仿佛在“雞蛋里挑骨頭”;有的端著醇香的高山鐵觀音茶細細地品嘗;有的被琳瑯滿目的包裝盒所吸引,似乎要讀懂每一包裝盒里的茶文化…….
“這是輕發酵清香型鐵觀音,茶色金黃,香氣淡雅,甘醇潤滑;這是濃香型鐵觀音紅茶,色澤深紅,韻味濃厚,回味無窮…….” 茶經茶道熟記于心的陳雅蓉,如一股清泉,汩汩流淌,激動時,還要翻它幾個浪花兒。從交換的名片上得知,茶商來自山東、上海、浙江、臺灣等地。“真想不到在大山里藏著‘金鳳凰’,眼見為實,我認識了華安鐵觀音的獨特韻味。”上海的茶商贊嘆道。
打發茶商后,陳雅蓉拿出一泡好茶,熱情接待我們。從那嫻熟的“懸壺高沖”,足見她“臺下幾年功”的艱辛,香氣襲來,沁人心脾。
坐在眼前的陳雅蓉,沒有想象中的高挑、白凈和富態的身材,也沒有擁有100多號工人的企業家的氣派堂皇,而是那樣的平和可親。一頭烏黑的長發披肩而下,濃密的眉毛下,蘊藏著一雙深邃靈秀、時而撲閃著的大眼睛。稚氣的臉上掛滿微笑,一雙淺淺的酒窩,增添了幾分的童真。透過柔弱的身軀,足見她充滿著睿智與聰慧,提起她的創業艱辛,陳雅蓉娓娓而談。
“患難夫妻”從頭越
陳雅蓉從小生長在著名茶鄉安溪龍涓鄉一個小山村,娘家世代經營茶葉。她的童年是在幫父母挑茶梗、縫紐扣中渡過。用她的話說,自己是浸泡在茶香里長大的,對鐵觀音茶的味道特別靈感,對茶文化情有獨鐘。受家庭的熏陶,養成了她樂天、堅毅、不服輸的品格。
1995年是她人生的轉折,這一年緣于共同的創業志向,她與福建農林大學畢業的鄒振龍從相識到相知,他們在安溪投資200萬元,創辦了養殖場,兩年后產品上市遇到亞洲金融風暴,事與愿違,負債累累。一茶之緣,使這對受到挫折,經歷磨難的年青人走到一起,成了名副其實的“患難夫妻”。
1999年陳雅蓉隨夫調到華安仙都中心小學任教。而仙都與安溪相鄰,當時受安溪輻射,華安茶產業開始升溫,走向鼎盛。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從頭越”的機會。堅信風雨過后,必有彩虹。夫妻倆再次盟發創業的念頭。有過失敗的教訓,他們對投資格外小心謹慎,利用休息日深入茶葉市場調查,回娘家與親戚朋友探討,得到娘家人的支持,增強了她們創業的信心。而華安的氣候條件是否適宜種植鐵觀音茶?這是她最擔心的問題。為了找到答案,她翻山越嶺考察種植環境。
閩南華安,山青水秀,生態優美,土地肥沃,空氣清新,雨量充沛,溫暖如春,素有“入夜不知暑至,長年坐看花生”美譽。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3%,水質和空氣質量均達到國家一級標準。是國家森林公園,全國生態建設示范縣。華安良好的生態氣候優勢,發展鐵觀音茶得天獨厚,她一棵懸著的心終于落地。于是,夫妻倆四處籌錢,在丈夫的老家高安鎮租賃30畝山地種植鐵觀音。白天夫妻倆都要上班,只能利用周末假期打理茶園,施肥、灑水、治蟲、除草.......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像她這樣瘦弱的身軀,卻一天背過20多桶的噴霧器下地勞動……
窮則思變創新業
“債務像一座大山,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有時晚上半夜醒來就睡不著。”陳雅蓉接著說,“30畝茶園收入,再加上兩個人的工資,就是不吃不喝也得20年以上才能還清債務。”
窮則思變。陳雅蓉把目光瞄向茶葉市場,謀求新商機。2006年位于仙都鎮、規劃占地70畝、總投資8000萬元的華仙茶都正式投建,這是全國鄉鎮一級最大的茶葉聚散地,也是農業部批準的第12批定點茶葉市場。機不可失,夫妻倆再次舉債100萬元,在華仙茶都買下三層400平方米的店面,專門收購茶農的毛茶,經過精細加工后,再批發到外地市場。
“批發茶葉并不容易,必須學會從色澤、香氣、韻味、潤滑等鑒別茶葉的質量,否則把脈不準,不但賺不到錢,有時還要賠本。”為了掌握鑒茶本領,她們四處拜師學藝。買來不同價格的茶樣,在舌尖上反復“試驗”,常常是通宵達旦,有時嘴巴舌尖都麻木了。功夫不負有心人。陳雅蓉苦練舌尖上的本領,經培訓考試獲得評茶師資格證書。第二年華仙茶都建成投用,當年底縣里在華仙茶都舉行大型活動,聚集了海峽兩岸茶界精英,陳雅蓉不失商機,當年就賺來第一桶金,還掉了部分債務。
市場如戰場。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搶占市場制高點,他們在發展批發業務的基礎上,開始運作“雅之道”品牌的建設和推廣。2006年,他們在福州西營里茶葉市場,開設了華安外第一家“雅之道”直營批發店。為節約成本,她沒有請來年輕的靚妹當營業員,而是請來自家的“老弟老妹”當幫工。她說,年輕靚麗的營業員固然是好,但我們請不起,只能“無錢娶老妻”。她認為,客戶更看重的是產品的質量、品牌和信譽。她始終把這三者作為自己的經營理念。福州店開張不久,生意風生水起,她又把目光瞄得更遠。2008年開始,面向全國發展“雅之道”品牌加盟連鎖店。先后在福州、上海、北京、四川等省市發展連鎖店8家,在全國各大中城市發展“雅之道”品牌加盟、專柜店52家,每年幫助當地茶農推銷華安鐵觀音80噸以上,為當地農民增收架起了市場的橋梁。
如今,陳雅蓉經營的“雅之道”品牌,在發展綠色高山有機茶的道路上越走越寬闊。“雅之道”鐵觀音茶以色鮮油潤、香郁韻足、味正湯純為特色,創制出以“中華韻”、“漢宮秋月”為代表的清香型鐵觀音;以“西廂月”為代表的濃香型鐵觀音;以“至尊皇品”、“宮廷雅韻”為代表的名貴鐵觀音等“雅之道”品牌茶品。公司已通過QS生產許可、綠色食品、環境保護等認證,品牌知名度、產品質量及市場占有率居全省前列。“雅之道”先后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福建省著名商標、福建省名牌農產品、漳州市“龍頭企業”、“守合同、重信用”單位等榮譽,在國內外各類茶葉展銷鑒評會上屢獲大獎。
好山好水出好茶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天然、綠色,無公害有機茶成為消費者新時尚。陳雅蓉深諳僅靠市場收購,很難達到有機茶質量。好茶源自好茶青。2009年初,公司投入300多萬元,在高安一海拔600多米的山地,種植優質鐵觀音3000畝,年底公司又投資500萬元,建設3000平方米標準化茶葉加工廠。4年來,公司累計投資2000萬元,建成基地生態化、生產標準化的有機茶生產加工基地。
沐浴爽爽的秋風,走進“雅之道”有機茶園,目之所及,郁郁蔥蔥,密密叢叢,云霧繚繞。套種在茶園里的桂花、茶花、茉莉花隨風搖曳,芬芳撲鼻。綠油油、梯田式的茶園漸舒漸展,可謂“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采茶姑娘,頭戴草帽,肩背竹簍,小心翼翼,俯身采摘。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軟綿綿的腳下,茶樹鋪滿稻草,稻草下是羊糞、雞糞…….弱不禁風的小草在茶樹下快活地生長。一排排的誘蟲燈下,捕殺了各種飛蛾小蟲。陳雅蓉告訴我們,從施肥、防病到采摘,除了生物和物理防治外,有時還用人工一片一片搜捕。
在“雅之道”茶葉加工廠,廠外曬場上灑滿茶青,廠內機聲隆隆。制茶師搖青、涼青、揉捻、烘干…….緊張有序。我們品茶論道,以茶思源,以茶吟詩,不雜塵念,怡情養性。
陳雅蓉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令她難以忘懷的故事:在今年第十二屆“6·18”項目成果交易會上,福建省長蘇樹林和漳州市長檀云坤,到以“科技創新、綠色健康”為主題的漳州展館。正是在這樣的巧合中,蘇樹林省長喝到了陳雅蓉苦心經營的高山鐵觀音有機茶。而那罐茶,是4年前用炭焙的方法制成的。這些茶的罐底,她分別作了標記。蘇省長特地翻看標號,罐底簽有董事長“陳雅蓉”的名字。“省長喝的是第331罐,他只泡了一泡我就封存起來了作為紀念。”陳雅蓉興奮地說。
“沒想到蘇省長會到我們的展位喝茶,還不太相信我是老板,連問了兩遍。”陳雅蓉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她指了指掛在墻上放大的照片,畫面上蘇省長端起茶盤上的一杯茶,輕輕聞著茶香,細細品嘗起來。她說,當時蘇省長喝完一杯茶脫口而出“這茶好喝”。“雅之道”鐵觀音茶能得到省市領導的贊揚,這是莫大的榮耀,也是對華安堅持種植有機高山鐵觀音的肯定。
愛心路上不停步
隨著她的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她的愛心之路不停步。
雅之道有機茶的種植加工基地是在高安鎮平東村,是個“老、少、邊、窮”的山區小鎮,距華安縣城50多公里,距漳州市區80公里。山路崎嶇,交通不便。村里人大病、急病、生小孩等都要到縣城或者漳州市就醫。而呼叫120救護車時間長且費用高。
2011年3月,“雅之道”公司成立愛心服務隊,并由公司提供“愛心車”和救助經費。首批隊員由8名自愿者組成,公司制茶廠廠長鄒振南擔任隊長。服務隊設立愛心專線,發放愛心服務卡,公布志愿者聯系方式,公開承諾24小時免費服務。
企業獻愛心,免費服務群眾,這在小山村還是破天荒第一次,人們奔走相告,在高安方圓百里一時傳為美談。
愛心服務隊成立當天,平東村民鄒某騎車摔倒,求助電話一響,愛心車第一時間把他送到了縣醫院救治。這是愛心車第一次服務群眾。
去年9月26日早晨,高安村民邱某發生車禍,導致小腿粉碎性骨折,服務隊員顧不上吃早飯,顛簸3個小時,將他送到漳州175醫院搶救。“愛心車及時方便,不計報酬,真是太好了。”邱某感動得熱淚盈眶。
今年大年初一晚上,三洋村民鄒某,打電話求助,說在預產期內的老婆肚子痛,家里80多歲父母親焦急萬分。隊長鄒振南接到電話,二話沒說,放棄與親人團聚的機會,與志愿者鄒朝鋒,冒著凌冽寒風,連夜把孕婦送到縣醫院。就在抵達醫院一個小時后,孩子平安降生了,母親露出了幸福、感激的淚水。遠在他鄉的鄒某打來電話,表示深深的謝意。他年邁的母親跑到陳雅蓉家里道謝,老人家緊緊拉著她的手說:“你真是個好閨女啊。”頓時,她感受到人生的真正價值和愛心的份量。
為使隊員掌握應急搶救知識,應對途中不測。陳雅蓉主動對接漳州市第三醫院,開辟“愛心服務綠色通道”,免費提供擔架、氧氣袋、止血包等醫療器械,并為愛心服務隊辦理每人100元意外保險。醫院派出技術骨干為服務隊員現場培訓,傳授急救方法。
一石激起千重浪。愛心服務隊的感人事跡,群眾看在眼里,喜在心頭,紛紛自愿加入服務行列。如今愛心服務隊從成立時的8名增加到39名,有企業員工、鄉村醫生、學校教師、鎮村干部、個體戶、派出所民警等。3年多來,“愛心車”共接送急、難、險、重群眾近千車次,安全接送里程10多萬公里,公司花費近40萬元。“有‘雅之道’企業做堅強后盾,我們雖苦猶榮,無怨無悔,無論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下來。”服務隊員自豪地說。
陳雅蓉常說,愛心永遠在路上,服務永無止境。從2009年開始,她資助華安8名貧困生,從小學到高中畢業的全部學習費用。從2000年開始,每年重陽節,她為平東村65歲以上老人,每人發給200元慰問金和一斤茶葉。免費為當地老百姓培訓制茶技術,幫助推銷茶葉,帶動農民增收。
如今,在高安一提起陳雅蓉,人們無不豎起大拇指,夸她是好心人、“愛心使者”。是的,愛心永遠在路上,我們也衷心希望“雅之道”茶業在發展的路上永遠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