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國養豬業在歐盟處于領先地位,本文對德國養豬業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經營業績就其原因進行了簡要闡述,進而對德國養豬行業在全球豬肉市場中的機遇與風險再進行分析。
關鍵詞:出口;進口;機遇;風險。
在國際畜牧技術與管理展覽會開幕前夕,德國已發展為歐洲養豬業中無可置疑的市場領先者。德國養豬業的市場銷售增長僅始于2005年左右。由于養豬業的未來有許多挑戰,德國能否在今后幾十年中依然保持市場領先地位?
德國豬肉的國際貿易在2005年之前一直處于逆差。這一狀況已在短短幾年內徹底改變。如今,德國已是主要的豬肉出口國之一。在2011年,豬肉出口量超過荷蘭和丹麥,甚至美國。這些增長數據一方面表明了德國養豬生產者和主要肉類加工商具有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又表明了其對全球豬肉市場波動的依賴性已到了很高程度。
本文目的是對這些顯著動向背后的主要促進因素進行論述,進而對德國養豬行業在全球豬肉市場中的機遇與風險再進行分析。
1 德國養豬業在歐盟處于領先地位
2011年,德國豬肉產量占歐盟總產量的24 %(表1)。近幾年來,這一狀況可能因為屠宰豬數量的持續增加而得到了鞏固。在2011年所屠宰的5 970萬頭豬中,主要大公司(Tonnies、Vion、Westfleisch、Dnish Crown)所提供的產量占60 %。
正在進行的行業聚集是引導德國養豬業在全球豬肉市場中成功的重要因素。上述這些大公司能以極具競爭性的價格向歐盟和非歐盟國家提供優質豬肉。這些公司能以低價供應豬肉的主要原因就是勞力成本較低。然而,雇用廉價勞動力的問題在社會上還有爭議。也許在未來幾年內,再也不可能有廉價勞動力的雇用。
2 向非歐盟國家出口豬肉產品。
德國豬肉產量的增加導致自給率由2006年96 %到2011年升至115 %。2005年豬肉的國際貿易順差額僅為4.1 t,在2011年提高到140萬t。在2011年所出口的280萬t豬肉中,28 %銷往非歐盟國家(表2),而2009年銷往非歐盟國家的比例僅為17 %。出口目的地主要為俄羅斯(29萬t)和中國香港(19萬t)。
在銷往非歐盟地區的豬肉中,俄羅斯和中國香港差不多一共占到三分之二。德國養豬業之所以能有旺銷的出口市場,除了豬肉價格低以外,可歸因于其在獸醫方面與進口國進行了雙邊貿易談判和質量安全制度的全面執行貫徹。然而,向非歐盟國家出口依賴性的提高會有若干風險。由于德國需要進口大量的飼料原料,所以這些原料會有在國際市場上出現價格波動的風險。
還有一個風險就是僅依賴歐盟以外的少數進口國,尤其是俄羅斯。即使俄羅斯可能在幾年內達不到豬肉產品的自給自足,然而可以預料,其豬肉進口量會大幅降低。這一觀點無疑就是Tonnies公司在俄羅斯對縱向式一體化生產系統進行投資的理由所在。
3 活豬進口量增加
如果不進口大量的乳豬和屠宰豬,那么近年來,豬肉生產和出口的增加是不可能的。僅憑國內的豬肉生產是不能為屠宰場提供足夠數量的豬,尤其在母豬和小豬產量持續減少情況下,更為如此。
表3僅登記了部分年度的小豬、種母豬和公豬的進口數據,2000年進口數量為270萬頭豬,而2010年增加到900萬頭豬。2011年的數據收集尚未完全結束,但能預計去年小豬進口量也接近900萬頭。在進口的小豬中,三分之二來源于丹麥,三分之一來源于荷蘭。所有其他國家只是次要的。其中大多數乳豬為德國西北部的養豬生產者所購買,該地區是德國養豬生產中心。如果沒有進口小豬,這些養豬生產者就不能充分發揮其肥育場的作用。如果沒有這些由進口小豬繁育成的肉豬,屠宰場就不能充分利用其設備的容量。歐盟有一項指令(2001/88/EU)要求從2013年開始將母豬在懷孕后第四周到產仔前一周這段時間內進行群養,因此進口到德國的乳豬數量減少,很可能導致乳豬短缺,預計在丹麥和荷蘭的母豬數量也在減少。
德國除了進口乳豬以外,還進口了500多萬頭屠宰豬,其中80 %來源于荷蘭(表4)。盡管2011年的進口數據尚未最終確定,但從丹麥進口屠宰豬的大幅減少是顯而易見的。由于丹麥和德國的豬肉市場價差距在縮小,所以許多丹麥養豬生產者決定將肉豬出售給丹麥屠宰公司。如果這一趨勢繼續存在,那么2012年照樣是屠宰豬短缺的情況。2012年8月,在東歐的歐盟成員國對屠宰豬的需求量很高,導致豬肉價格上漲,德國南部地區的養豬生產者非常樂意將豬賣給這些國家的消費者。
4 繼續發展行業生產的聚集化
Aline Veauthier(2010)對德國養豬生產的競爭性問題作了全面研究,同時,又為德國到2020年之前養豬生產行業的發展進行了規劃。從表5數據可以發現,養豬場數量可望急劇減少。與屠宰豬相反,種豬數量會進一步減少,并加劇了已存在的乳豬短缺問題。如果未能開辟乳豬和豬的進口新渠道,那么對德國的肥育豬場和屠宰場來說,將會產生非常嚴重問題。
5 展望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德國養豬業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經營業績可歸因于以下因素:養豬場生產效率非常高;從丹麥和荷蘭進口大量乳豬和屠宰豬;在全國范圍內貫徹執行質量安全體系;與進口德國豬肉的主要國進行貿易談判;屠宰與深加工行業的整合。
德國養豬業的成功始于2005年,同時其也承擔著一些風險。主要風險是依賴于大量飼料和活豬的進口、依賴于屠宰場的低工資和歐盟以外的少數幾個進口國。其他風險就是養豬生產中心的環境和疾病問題以及反對新建大型豬場活動的高漲,不久的將來,這些風險可能在德國西北地區越來越嚴重。另外,動物福利話題也可能阻礙了過去幾年發展變化的進度。□□
原題名:Chances and risks for German pig production(英文)
原作者:Hans-Wilhelm Windho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