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專題一:《通過遺傳管理,提高優質基因效用及擴大總系統利潤》(圖1)
演講嘉賓:Becky Geiger(PIC 中國)
摘要:報告從品系的存活率、抗病性、繁殖力、生長效率、胴體性狀出發,作為其的選育目標,并告知創造遺傳價值的關鍵因素為生產性能數據及親緣關系。并表示應用最優秀的豬作為種豬,這樣在下一個世代,整個群體都得到改良,群體均值提高了。
母豬和公豬的兩組基因組會以不同的組合遺傳給后代,基因型決定了動物共享的基因組比例,因此商品豬數據+基因組信息=更快的遺傳進展,并表示遺傳進展能更快地傳遞,最后報告遺傳改良可不斷增加豬產業鏈的盈利能力。
演講專題二:《糞污熱量回收系統在農業中的運用》(圖2)
演講嘉賓:Peter Jakobsen(綠脈 A/S)
摘要:現代養豬業存在四點問題:能源成本上漲、環境控制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政府防止高度使用污染物燃料、動物和人類的福利變得重要。針對以上四點,可采用免費能源、采用天然清潔能源、減少污染排放到環境中等解決方法,與此同時,糞污是優良的天然能源,可節約成本、綠色環保、促使豬的健康成長、降低運營成本及持久的技術。
糞污熱量回收系統的優點有:1 熱能源回收過程中將添加過程中的效率,從而降低過程中所需要的燃料和能源消耗成本。2 減少污染。環境溫度和空氣污染將因此顯著減少,因為大部分的能量被回收。3 易于安裝。在泥漿池混凝土樓板可以很容易地變換成一個冷卻表面。4 燃油消耗率降低。控制和安全設備處理燃料減少。5 抗壓、可擴展、冷卻效果均勻良好,對于豬舍小氣候無負面影響,維護量極小,無需每天監管(日常監控)。6 糞污源熱泵能與其他供暖系統結合使用,如循環通風,地熱供暖,燃油,或者燃煤鍋爐,采用可再生能源。
演講專題三:《免疫營養對豬各階段生產性能的影響》(圖3)
演講嘉賓:王建霞 博士(上海杰隆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總監)
摘要:報告從養豬業最新進展、免疫營養新概念、免疫營養在母豬上的應用、免疫營養在教槽料中的應用、免疫營養在豬斷奶后至上市的應用五個方面出發。首先闡述了近80年來,美國豬肉產量以每年1.5 %的速率持續增長,美國母豬年產仔數增加了188 %,達22.16頭,每年每頭母豬生產力的提高帶來豬肉總產量增長的原因為:①母豬生育周期縮短;②窩產仔數增加;③生豬出欄重量增加。
我國養豬業存在的問題:國內乳豬代乳品資源及蛋白質資源貧乏,嚴重依賴進口,且價格昂貴;新生仔豬在哺乳期死亡率大約為15 %~20 %,以此推算,全國4 800萬頭存欄母豬,每年因此造成的損失應在400億人民幣以上;飼用抗生素的濫用導致肉食品中抗生素殘留嚴重,同時導致豬群腸道微生物區系紊亂,免疫力及生產性能下降。
同時腸道功能不僅是健康生長,發育和繁育的營養吸收的關鍵部位;也是體內最大的淋巴器官,參與免疫的監督和調節。
演講專題四:《祥欣優質種豬的選育》(圖4)
演講嘉賓:韓雪峻(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技術總監)
摘要:報告介紹了祥欣企業使命:以選育出適合中國市場需要的,并且能夠為我們的種豬客戶帶來整體效益提升的種豬。綜合判斷,受市場歡迎的商品豬應具有體型高大,即屠宰體重大,肢體結實,結構良好;瘦肉率高,生長速度快,料肉比好;產仔性能好,母性良好,包括發情明顯,泌乳性能良好的特點。并建立起系統的保障運行機制:
1 進行嚴格的“測定-選留-選配”種豬生產流程
首先,要建立一個良好的生產設施條件。其次,與國內外種豬育種機構合作,確保育種工作更加準確,加快育種進步速度。最后,制定出個性化的育種目標,堅定不移的開展“測定-選留”的后備豬選留工作。
2 建立包括獸醫、營養、飼養管理專業人員在內的管理小組
進行現有生產條件下,包括模擬客戶生產條件下的綜合飼養管理方案的研究探索。
3 建立出售種豬相關質量保證規定
首先豬場定責定人,進行種豬銷售前的初步篩選、質量鑒定。銷售部監督豬場趕豬流程、種豬待售質量,并有權進行處罰獎勵提議。銷售服務部根據服務發現情況,有權進行種豬質量追責處罰提議。
4 對客戶制定個性化的價值提升服務方案,與客戶形成利益共同體,幫助客戶提升管理水平,共同尋找出祥欣種豬的最佳飼養方案和飼養模式。共同努力,“創造出祥欣種豬更好的市場價值”,實現合作共贏。
演講專題五:《走近有效消毒》(圖5)
演講嘉賓:姬靜(美國陶氏化學微生物控制 技術部經理)
摘要:消毒的目的在于環境生物安全控制,消毒是成功生物安全方案的關鍵屏障,可預防農場感染致命微生物、保護動物遠離病原體,在微生物傳播之前控制它們,切斷傳播途徑,保障生物安全是控制傳染病的重要舉措!此外,詳細介紹了耐藥性的產生機理,包括生化機制:產生藥物失活酶或鈍化酶(滅活或鈍化作用);改變細菌體內的作用靶點(靶位改變);阻止殺菌劑到達菌體(滲透障礙)。
溫度低時,盡量不使用氧化還原類消毒劑。在酸或堿性條件下,不使用相反性質消毒劑。在有皂類物質時,不使用季銨鹽類。醛類消毒劑,如戊二醛則不受上述因素影響,戊二醛的殺菌機理決定其在消毒時受到有機物、硬水、酸堿度、低溫、皂類物質等因素的影響很小。
演講專題六:《公豬營養需要量之探討》(圖6)
演講嘉賓:夏良宙 博士(安佑集團 技術顧問)
摘要:報告指出精子在睪丸中生成需要25~34 d,精子通過副睪丸需要7~14 d,而精子健康的要素包括:生精細胞及精子本身的健康;防止生精細胞及精子被侵害;制造精子的原料要足夠。
影響公豬精液性狀的六大因素為:性成熟、營養、熱緊迫、采精頻度、疾病以及睪丸大小。而公豬所需的能量主要用于生長所需、身體維持所需(注意不同體重)、產精所需(應該相當小)、架乘(配種過程)。并表示在低蛋白質低能量情況下公豬性欲更差
最后,公豬精液性狀要好,在營養因子上至少應考慮八類因子,蛋白質、含硫胺基酸、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硒、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D和鋅,增加公豬的精液量及精子數的營養方法有待未來更多的研究。
演講專題七:《人工授精作為遺傳改良和提高生產水平的工具》(圖7)
演講嘉賓:張笑實(托佩克種豬 技術經理)
摘要:報告指出人工授精是傳遞安全(健康)的優良基因的方法,是增大公豬選擇強度的方法,是改進繁殖成績的方法,提高效率的方法。可用更低的成本獲取優秀基因,可遠距離獲取精液,隔夜送達快遞公司促進了使用人工授精方式對分散的動物進行配種,同時和自然交配相比,節省人力和時間。促使每個勞動力生產更多的小豬,每頭母豬每年生產更多的小豬,每頭公豬生產更多頭份的精液,每頭公豬每年生產更多的小豬,每頭母豬生產更多的肉,每頭公豬/精細胞生產更多的肉。
良好的配種舍布局,配種區域每天光照16 h,母豬眼部水平150勒克斯,溫度,環境控制和衛生,斷奶后到配種前短期優飼,添加易吸收的糖可使母豬斷奶時保持良好的體況。
人工授精應使用輸精箱,保持輸精管、潤滑液干凈無灰塵,及時清掃限位欄內的糞便,用紙巾清潔陰戶,不要使用水,使用背夾和線夾,可提高輸精效率。
演講專題八:《說說健康養殖這點事》(圖8)
演講嘉賓:江慶國(大連三儀集團 副董事長)
摘要:報告指出不給養殖環境帶來不可逆轉的壓力、給予從業者尊重和操作保障、充分發揮遺傳育種資源,滿足畜禽基礎福利、為獲得可追溯、安全動物蛋白所從事的一系列和養殖相關的行為理解為健康養殖。并從制約健康養殖的疫病流行和發生現狀、如何有限改變、產業發展之思考、三儀集團在生豬行業中的有限作為四點出發,闡述了面對健康養殖這一命題,生豬產業和產業鏈的企業應關注的因素。
微生態、酸化劑、生物獸藥、消毒劑、疫苗、中藥等表現為降低機體和環境病原微生物數量、提升機體抗病、抗感染能力這兩大方面的價值。應用有保障的微生態制劑防控細菌病,提高的豬生產性能,其機制主要表現在:優勢菌群競爭;生物奪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均為需氧菌,而益生菌兼性需氧,在腸道中可持續增殖并部分定植;生物屏障作用;產生有益的代謝產物;促進腸道局部淋巴組織的發育。其功能主要為:優勢菌群競爭;生物奪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均為需氧菌,而益生菌兼性需氧,在腸道中可持續增殖并部分定植;生物屏障作用;產生有益的代謝產物;促進腸道局部淋巴組織的發育。臨床作用:提升免疫力,防病、促進疫病恢復;促進生長、有限提高飼料轉化率;緩解母豬便秘;生態環境的改善。
演講專題九:《母豬年提供25頭斷奶仔豬的營養與飼養管理技術》(圖9)
演講嘉賓:吳德 博士(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營養研究所 所長)
摘要:報告主要匯報了母豬系統營養的理論體系、后備母豬營養與飼養管理技術、妊娠母豬營養與飼養管理技術、泌乳母豬營養與飼養管理技術、母豬終身繁殖營養與飼養技術等五大方面,同時分析了母豬飼養差距大的原因在于四點:養豬觀念未能轉變包括養豬技術含量低,無需標準化流程,生豬產業鏈的各環節無需緊密關聯等;與國外的飼養條件差距太大包括不能做到“豬-人-環境”和諧共處,豬只應激大,不能準確控制采食量,飼料浪費太大,缺少有效生物安全防控的基本設施,質量差,自動化程度低等;缺少全國和區域性疾病防控體系包括過度引種和頻繁豬群流動,缺乏疾病凈化體系,缺少區域性防疫體系,豬場疾病治療方案混亂,缺少免疫監控,缺少合理的保健方案等;缺少經驗豐富的場長、技術員、飼養員。
母豬系統營養是指結合種豬生產的階段性、關聯性、動態平衡性、整體性特點,將若干營養素以最佳組合方式配制種豬一生的全局飼料,建立配套飼喂和管理技術方案。
防止蹄病的營養技術方案(優化營養;加強成年母豬的運動;對癥治療改善欄舍地面結構)。防止便秘的營養技術方案(飼喂緩瀉藥;改善電解質平衡;增加纖維;清熱解毒;提高免疫力)。
演講專題十:《母豬的配種管理及妊娠期管理》(圖10)
演講嘉賓:Tenna(丹育中國 技術服務經理)
摘要:后備母豬的配種方案,在第二次發情時配種,在預期配種前的7~14 d進行短期優飼,授精時,并保持安靜。口鼻接觸和5個要點,輸精管的位置正確,間隔12 h復/重配,配種后,保持安靜。同時,斷奶母豬應保證足夠的飼料、停止泌乳、4~5 d后發情。配種舍的環境,應保持濕度50 %~80 %,溫度15~20 ℃,最低100勒克斯(每天16 h)。不良刺激的后果,可造成分娩率下降、催產素分泌的太少、精液長時間的消耗、感染風險的增加。
授精時的錯誤,包括回流、輸精管有鋒利的邊緣、臟的輸精管、授精的錯誤時間等。最后,在轉入產房時,應注意適宜的環境、安靜的轉移、在分娩前7天轉移、提供做窩的拱土材料。
演講專題十一:《關注食品安全 關心動物健康》(圖11)
演講嘉賓:韓澤建(上海晉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
摘要:報告指出,飼料原料構成最大的問題在于不同的特性,不同的來源和生產工藝;一些飼料原料存在內在風險;大多數的恐慌和缺乏對系統中潛在風險的了解有關等。由此可知,飼料方面的關鍵控制點遠在飼料生產加工之前,應按照嚴格的標準進行采購,通過合理安排生產計劃,卸料定時,物理屏障最小化交叉污染,并及時溝通。
對于養殖場方面的控制,應注意所有動物都必須打耳標,并在相關部門登記。
報告還指出了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包括找出任何必須防止、消除或減少的危害;找出關鍵控制點(CCPs),各步驟中那個必不可少的控制點;建立關鍵控制點的關鍵限值;建立關鍵控制點監測程序;建立當關鍵控制點不受控時應采取的糾正措施;建立程序以驗證上述程序是否有效運作;建立文件和記錄以證明上述措施的有效應用。
演講專題十二:《豬病毒性腹瀉免疫的有效性》(圖12)
演講嘉賓:劉洪云(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研究員)
摘要:豬傳染性胃腸炎(TGE),是由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的嚴重腹瀉嘔吐為主要癥狀的急性傳染病。10日齡以內的奶豬常整窩死亡,死亡率高達100 %。5周齡以上的仔豬死亡率降低,成年豬很少死亡,因腹瀉嚴重影響豬的增重和降低飼料的利用率。
豬流行性腹瀉(PED)和豬傳染性胃腸炎(PED)在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相似,區分困難。奶豬死亡率嚴重,10日齡以內的奶豬常整窩死亡,死亡率高達100 %,5周齡以上豬死亡率低1 %~3 %,成豬很少死亡
TGE或PED活毒疫苗免疫母豬后,產生的免疫抗體必須是大量進入乳腺,產仔后,奶豬通過吸允母奶獲得保護抗體,免受TGE和PED的發生。TGE和PED 活疫苗免疫母豬產生的抗體必須要進入乳腺,方能提供給奶。TGE或PED兩病的免疫必須是免疫抗原直接進入母豬腸道,在母豬腸道上皮的黏膜免疫系統進行,黏膜系統所產生主要免疫蛋白為分泌型的IgA抗體,IgA抗體是最有效的分別抗TGE和PED兩病的抗體。口服接種是產生腸道黏膜免疫的關鍵。口服接種TGE和PED活毒疫苗只有直接進入腸道上皮的黏膜,才能進到黏膜免疫系統,產生分泌型IgA抗體,母豬產仔后,大量IgA抗體進入乳腺(乳房),奶豬吸吮母奶,從連續不斷的母奶中被動獲得IgA抗體,可有效的預防兩病的感染。TGE或PED的有效免疫是應用免疫原性強的病毒,通過母豬免疫,給母豬口服直接進入腸道經腸道上皮黏膜免疫系統,產生分泌型抗體IgA,然后進入母豬乳腺,奶豬通過吸吮母奶,獲得IgA抗體,分別對TGE或PED產生顯著的有效保護效果。
演講專題十三:《母豬產房設計與相關設備的選擇》(圖13)
演講嘉賓:李修松(青島大牧人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養豬工程設計院 院長)
摘要:通風的目的分為排除豬只產熱,維持適宜溫度,獲得最大飼料報酬;引進新鮮空氣,稀釋污濁氣體,降低病原體濃度;降低濕度,提供氧氣。緊急通風發電機,一備一用,每2周檢查1次。
分娩舍供暖計算:14.6×27.2×73=29 kw/間;鍋爐配備:29×5=145 kw;配:1 t鍋爐2個
水泡糞:處理1 m3污水成本在8~12元,1 000頭基礎母豬100 m3/d,污水 1 000元/d。
機械刮糞污水生成量減少一半,1 000頭干糞約1.4 t,有機肥約1 000元/t。
演講專題十四:《在中國如何控制疾病》(圖14)
演講嘉賓:George Aretis(美國禮來公司動物保健處)
摘要:當無法維持無特定病原(SPF)的豬群時,控制疾病和穩定豬群就是首選方案。同時,提出了疾病管理治療策略:一旦呼吸道疾病的臨床癥狀出現,通常都太遲了;當看到豬群中有少數發病豬時,大多數豬由于亞臨床癥狀感染而遭受生產成績的下降;傳統的治療是等癥狀,最小化成本,而在早期預見性的預防策略,是最大化價值。
盡早和充足的初乳涉入對于小豬的成活和發育非常必要,初乳可提供能量,調節體溫、最初24 h的自我平衡、生長和小豬移動,被動免疫,初乳是新生小豬的唯一IgG的來源。影響產乳的因素有:飼料品質、飼料類型和平穩過渡、飼喂安排、水等;影響初乳品質的因素有:母豬胎次、免疫感染病原等;影響初乳涉入的因素有:窩產仔數、分娩管理等。減輕應激的因素有:控制溫度、控制通風、避免混窩、好品質的開口飼料、水的品質及是否容易喝到、存欄密度等。種群管理:階段性種群關閉是必要的、不要再引進豬、使用一種精液、小母豬室內生產、檢疫隔離、疫苗及用藥、接觸感染、平靜。生物安全管理:不僅是設備和材料;場內生物安全意味著每一部份都是獨立的場區;2或3點系統比較有利于該操作;2~3周的分娩批次也有幫助。
演講專題十五:《公豬精液的生產》(圖15)
演講嘉賓:Marc Nirkefeld(德國米尼圖人工授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摘要:精液的采集和準備需要現代化人工授精站、采精、精液分析、準備稀釋液、精液管灌裝、儲存精液。調教公豬注意:最低月齡6~8月, 約130 kg;耐心、建立信任、獎勵;慢慢的熟悉采精間和假臺畜;觀摩其它公豬采精。采精頻率:后備公豬(小于1年),最多3次/2周;成年公豬最多2次/周;一般沒有品種區別;要注意公豬的個體特性。
理想的精液包括:200~400 mL的容積,2億~5億/mL的密度,超過80 %的前進式移動的精子細胞,超過90 %的正常形態精子細胞,沒有結塊或細菌感染,在儲存3 d后,高于70 %的前進式移動的精子細胞等條件。
理想的精液劑(精液管、瓶、袋)包括:80~90 mL的容積,20億完整的精子細胞,超過80 %的前進式移動的精子細胞,超過90 %的正常形態精子細胞,無細菌感染,在儲存3 d后,高于70 %的前進式移動的精子細胞等條件。
準備稀釋劑包括:準備水(雙蒸),將水加熱至+35 ℃,加入稀釋粉,攪拌直至稀釋粉完全溶解,穩定pH值20 min,采精10 min后稀釋精液,在結束稀釋后鏡檢(至少70 % 的向前移動精子)。
灌裝精液管的優點:可以用手輕易打開,操作簡便,最大程度的清潔,可以與各種精液導管相連進行授精,也適用于各種授精技術,在授精時精液可以被母豬完全吸收(子宮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