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畜牧學—豬與禽》編委會(2014~2016年)換屆大會于2014年3月9日下午,在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華漕園區會議中心第一會議室隆重舉行。出席會議的有: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施建春所長、劉惠莉和楊長鎖副所長,以及來自20家單位的35人共計38人出席了會議(圖1、2)。
會議由《國外畜牧學—豬與禽》編輯部潘雪男主任主持。他首先代表編輯部匯報了2009年以來的工作:⑴編輯部人員隊伍逐漸壯大,目前共有編輯人員11人,其中在職人員9人;⑵廣告收入連續增加;⑶雜志由雙月刊成功改為月刊;⑷實現了多平臺宣傳模式:建立了網站、微信、微薄、電子版等,但平臺資源需充分利用;⑸對外合作逐步拓展。
李震博士代表上一屆編委會簡要介紹了所做的工作:老一屆編委會對雜志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很有效的建設性建議,并參與了編輯部的譯稿、校稿和審稿工作,對提高雜志文章的質量和水平盡到了一定的責任。李博士同時指出,新成立的新一屆編委會在陣容上有所擴大,幾乎是原編委會的二倍,成員不光來自上海,省外的許多著名專家加入了編委會,這有利于雜志質量進一步的提高,社會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相信下一屆編委會在劉主任的帶領下,對雜志的推動作用會更大。
接著,楊長鎖副所長宣布了畜牧所所長辦公會議的決定,同意《國外畜牧學—豬與禽》編委會進行換屆改選,并同意提名劉惠莉副所長為新一屆編委會主任候選人,楊長鎖、潘玉春、吳德為副主任候選人,潘雪男為常務副主任候選人,艾曉杰等31人為委員候選人的提議。宣布后,全體與會人員以鼓掌的方式通過了以上提名,《國外畜牧學—豬與禽》新一屆編委會正式成立。
劉惠莉副所長在就任編委會主任后的第一次發言中指出:作為編委會主任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壓力和挑戰,因此作為新一屆編委會主任身上肩負著一定的擔子和責任。近幾年雜志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方面競爭力越來越大,畜牧獸醫領域的雜志特別多,如何把雜志辦得有特色和客戶群,是雜志今后面臨的一個很大的方向,因此作為編委會成員在這方面也有一種義務的存在,希望新一屆編委會委員為豬與禽雜志出謀劃策。另外,雜志由原來的紙質發行,向多渠道發行,如電子、微信、微薄等,編委會如何在雜志的發行模式上提出更好的建議或方法,讓它更有市場,這也是新一屆編委會要考慮的問題。
隨后,各位委員在審議編委會章程的過程中,對雜志的定位、發展方向、稿源、翻譯、知識產權、欄目設置等問題的解決提出了很有建設性的建議。
施建春所長在最后的發言中指出:希望編輯部對各位專家的建設進行認真的梳理,貫穿、落實到雜志的實際工作中去。最后提出三點建議供大家參考:一是雜志要堅持自己的特色和風格,繼續走技術普及、服務基層、面向企業的辦刊路子,同時開辟介紹國內外有關豬與禽生產政策方面的一些專欄,使雜志能夠成為實用技術探討的原地、業務交流的平臺和基層畜牧獸醫工作者知識和信息的加油站、充電泵。二是繼續把好質量關,加強翻譯隊伍建設,認真組好稿,閱好稿,審好稿,針對一些疑難問題要多請教在座專家、編委,群策群力抓好雜志的質量。同時也要主動借鑒其他刊物成功辦刊的經驗、理念及方法,創新我們的思路,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專業期刊的經營途徑。三是要充分發揮在座專家的智囊團的作用,集思廣益、齊心協力。
編委會人員名單見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