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收藏熱的逐步興起,收藏范圍和收藏人群不斷擴大,紫砂收藏也深入尋常百姓家。如何鑒賞紫砂壺?什么樣的紫砂壺才算作好壺?為此,記者采訪了“藏寶陶藝”創始人、中國紫砂類高級工藝美術師、高級古董鑒定師、高級陶藝師夏洪林,請他為壺友傳授紫砂收藏經。
夏洪林,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人,1964年生。虔誠于佛法,癡迷于陶藝,嗜壺如命,天分出眾,藏古今茗壺數萬把。1987年起投于高級工藝美術大師張培源門下學藝,并得蔣蓉大師真傳,在茶壺制作、鑒定和紫砂泥料甄選方面有扎實功底,成為眾口皆碑的泥料鑒別與調配高手。同時,他通曉歷代紫砂制作工藝及珍品特色,遂成一針見血的茗壺鑒定專家,也為其繼往開來的茗壺制作,積累了扎實的傳統功力和獨到的藝術眼光。夏洪林在紫砂業界有較高的知名度,他的作品屢獲大獎,廣為收藏。
對于什么是好壺,夏洪林建議從5個方面去考察。一是材質。好的材質是一把好壺的先天之本。當下,有不少制壺者為了逐利,手藝尚未到達火候已在粗制濫造,糟蹋了寶貴的資源。而更多的情況是,手藝不錯,但對泥料知之甚少,不知何為好泥。二是器型。一把好壺從構思到制作完成,取決于制作者的靈感,工藝師要善于借鑒自古而今傳承下來的款式,并融入自己日常生活發現,進行再創造。三是做工。紫砂壺要有精湛的做工,方能被人青睞,廣為流傳。好壺的制作,離不開“好活兒”,同時要再加上自己的創新。四是實用。好壺一定要實用,實用包括兩層含義,即設計思想好、實用價值高。五是作者的職稱。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作品基本水準的一個參照。至于相比較職稱更為重要的品質、修養、學識等,卻不是一下子能夠了解和掌握的。做壺如做人,人的思想、創意、品行對壺的制作會產生很大影響。對于一個著意于收藏的玩家,這點值得需要花一定的時間精力去摸索。
生逢盛世,夏洪林不忘紫砂傳人本分,1993年他創立了“藏寶陶藝”館,以傳承、弘楊中國傳統紫砂工藝為己任,以“創造未來收藏精品”的心態,沉穩而持續地推出屢獲好評的自創品牌作品——洪林壺,其用料精細,工藝完美,器型耐人尋味,以大氣見長,具有色澤鮮艷、易養之特色,近年獲得眾多聲譽,為愛壺者爭相收藏。
數十年來,夏洪林推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洪林壺”名牌。打知名度的同時更要努力維護這個招牌。夏洪林認為,好作品就是要爭取“人壺合一”的境界,把自己的身心、思想、技藝和全部都融匯到紫砂壺之中,才能做出好壺,為人稱道。這點可以用夏洪林自己的作品作為驗證,他的“洪林壺”有著鮮明的個人標記,大氣、中正,而熟識夏洪林的人,會很容易發現這很像他的為人。
夏洪林雖然是紫砂高級工藝師,但他也是一名資深的紫砂茗壺藏家。搞紫砂收藏,首先要練好鑒別紫砂壺與化工壺的基本功。他說,可以用手指觸摸壺的表面,好壺有肌理感,而假壺則無。可仔細觀察紫砂碎片的斷面,紫砂壺可明顯看見砂粒。
國家已明令禁止挖掘紫砂泥料,市面上大量的紫砂壺的制作泥料是從何而來的呢?雖然紫砂發源于宜興,但隨后全國各地利用當地原料陸續開始生產,利用宜興產區以外的粘土原料,通過配方的調整,同樣可以制作出符合國標“紫砂陶器”標準的產品。正因為國家已控制紫砂泥料的挖掘,夏洪林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以遠見卓識,庫藏了大量紫砂泥料,聞名于業界。
不同紫砂泥料的作品,跟泡茶的種類是不是有一定關聯呢?夏洪林認為,號稱五色土的紫砂泥料,深究起來,還是可以與不同的茶類有個大致的對應。1.朱泥,其頂級的又名大紅袍泥料,因其密度高,可用于沖泡烏龍、鐵觀音茶;2.紫砂之所以得名的紫泥,因其色澤,比較適合沖泡巖茶、普洱、六堡茶;3.段泥,又名黃泥、本山綠泥,量稀少,屬于單色調,沖泡綠茶包括普洱生茶,養出的茶壺更漂亮;4.黑泥,量稀少,市面上的大多經過拼配而成,可用于各類茶;5.紅泥,又名清水泥,礦藏量大,用于沖泡綠茶、紅茶。
夏洪林真誠希望壺友能收藏到好壺,他也衷心希望“洪林壺”能成為愛壺人士的收藏精品、收藏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