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本該是中學生喜歡的科目之一,因為它充滿了人生的樂趣、生活的體驗。而現實中卻是“想說愛你不容易”,學生仍然是課堂上的被動者。教師教學中重知識、輕人文,重技巧、輕感悟,把充滿感性、人文色彩濃厚的語文課按照套路,咬文嚼字,講得無趣,學生聽得枯燥。語文教師利用情感因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有著其它學科老師無法比擬的優勢。只要學生能對某一學科產生興趣,自然會努力去學,也會主動地去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
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人們也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興趣又帶有強烈的感情傾向和個性特點。情感是人對現實世界各種事物所抱的不同態度和不同體驗,是關乎學生個性心理特征和行為動機的因素,也是影響學習者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學中,情感因素能促進或阻礙學生的學習行為。文章不是無情物。優秀的文學作品都傾注了作者強烈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必須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善于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感情的自然流露可以深深地感染學生,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教學中引入相關的素材,創設情境,使學生獲得更真實、更深刻的情感體會。
古今中外,人之情感莫不相通。語文教學旨在帶領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去了解、感受和把握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各樣具體形象,讓學生被充滿著感情力量的形象所感染、感動。語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詩歌,引人深思的散文,趣味無窮的小說,情節曲折的劇本,都占相當的比例,蘊涵著濃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有助于學生的產生積極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如從《背影》中感受父子親情的深厚,從《行道樹》中感受默默奉獻精神的可貴,從《我的信念》中感受理想的力量,和作品產生共鳴,與作者進行對話,與精神進行對話,激發學生對生命、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情感,對科學的情感,激發學生對身邊事物的熱愛。從真正意義上打動學生的心靈,在對話中吟詠文化,品讀格調,感悟生命。
做一個鼓舞和推動別人前進的人
教育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而且是師生情感交流、心靈碰撞的過程,更是學生沐浴師愛的過程。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作為成年人有著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有著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語文教學的實質是交流的過程,也包含教師與文本的交流。文本之美即漢語言文學之美,美的東西總會讓人產生愛的情感。而在學生那里,沒有教師的引導,文本可能就是枯燥的、甚至無生命的符號。教師把自己對文本的解讀,通過一定方式傳遞給學生,與學生進行交流,從而讓他們更簡捷地獲得自己的體驗。
在教學中融入情感因素首先要教師動情。正如馬克思所說:“如果你想感化別人,那你就必須是一個實際上能鼓舞和推動別人前進的人。”課堂上,教師自身必須情感豐富,情緒飽滿,通過抑揚頓挫的語調,感染和激發學生的情緒情感。教師對學生的愛,體現在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贊許的話語、一個親切的動作,這些都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愉悅與滿足,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增添他們的勇氣,鼓起他們的自信。美國一教育家說過:“贊美猶如陽光。”獲得別人的肯定和贊美是人們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滿足,便會成為其積極向上的原動力。一般來說,學生的語文能力與表現,各有差異,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其次,課下各種交流、批改學生作業,也是賞識學生的好時機,促進師生間的了解,自然會增進師生情感,教師對學生的情感吸引力自然產生。
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學生的內心是一塊空地,渴望情感的種子,渴望萌發,更渴望綻放。因此,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讀引發、研讀體味、情景再現、情境體驗、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學方法,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情波瀾。在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常常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將學生的情感體驗置于一邊,教學因此失去了情趣、情感的魅力。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實踐。”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閱讀空間,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學中給予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來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教師和學生智慧的碰撞、心靈的感應、情感的交融”等,會使教育活動產生巨大的能量。
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促成間接情感體驗。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在教學中,借助多種手段,創設藝術情境和情感氣氛,讓學生置身其中,使學生動情,細心品味,受到感染,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情感。還可以通過指導課外閱讀等活動,進行情感熏陶,豐富學生的情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能讓人全心投入。每個學生都有學習語文的潛能,需要教師去喚醒、挖掘。抓住情感教學,調動學生興趣,挖掘學生的潛力,塑造出知識豐富、性格健全、品質良好、志趣高尚的人。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二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