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大學校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為支撐,建立了院(系)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該體系是基于最基層教學活動的教學質量全過程監控體系設計,把對教育教學產生重要影響的各項基礎教學活動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個能夠保證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穩定、有效的整體,實現以校級教學質量評估為主線、以學院(系)為基礎、以師生為主體、以管理為紐帶的全員參與、全程管理、全面介入的院(系)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關鍵詞:教學質量 監控體系 地方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a)-0056-02
教學質量是高校的生命線,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必須是規模、質量、結構和效益的內在統一和協調發展[1]。在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進程中,地方高校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隨著學生人數的迅速增加,地方高校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教育資源供給相對不足、學科專業結構失衡、教學管理改革滯后等影響教育質量的問題,成為了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
提高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教學質量監控。為此,國內的高校也都在持續開展關于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相關研究和實踐工作。目前,各類綜合型高校所建立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都是以校級教學主管部門為主體,對教學質量的監控具有一定的宏觀性和指導性,但與教師和學生存在一定的距離。為此,構建基于教學環節,與教學活動密切聯系的院、系級監控體系,將教學質量監控的重心下移到各個院(系),形成一種內在的、自覺的監控是學校基于自身生存和發展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內在需求,該體系的建立對完善高校內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提高高校整體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院(系)級教學質量監控的原則
(1)目標性原則。構建院(系)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直接面對的就是各院(系)的學生,針對不同學科實行不同教學質量監控標準,應以本學院(系)“要培養何種人才、如何培養這種人才”為目標。因為各學科的教學目標不同,質量監控的標準也不同,如果都實行相同的教學質量監控標準,就會扼殺某個學科的創新能力,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2]。
(2)主體性原則。在教育質量監控過程中充分發揮監控對象的主觀能動作用,體系涉及的每一位人員既是監控的主體又是被監控的對象,必須承擔起監控與被監控的職責,使管理者、老師和學生形成緊密聯系,既增加了親密度,也可實現監控最終落實到人,使教學質量監控發揮最大作用[2]。
(3)全程性原則。教學質量監控不能只針對某一環節,而是貫穿學期教學過程始終。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開始,到明確具體的教學大綱、教學方案設計、教材、教案、實驗要求等課堂教學內容的規范要求,學期期初的教學質量檢查,直至教師課前準備、授課、課后作業練習、平時測試,直至期末考核等所有環節,尤其是實踐和實習,全部實施監控管理。
(4)實時性原則。教學質量監控要做到及時準確,實時發現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建立和完善教學質量的信息反饋系統,要加強對教學質量過程的調控,及時檢測教學運行狀態,力爭做到將教學效率和效果提到最高,教學成本和投入降到最低[3]。
2 院(系)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立
院(系)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在教學質量管理過程中,能產生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職能作用。構建全程性、全方位、全員參與的動態的院(系)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包括監控組織、監控內容和監控方法在內的有機結合,體系的關系圖如圖1所示。
2.1 院系教學質量監控組織
監控組織分成三部分:由院(系)領導,教學科研辦公室,教研室及專家組組成第一級監控組織,全面負責全院(系)的教學檢查工作。專家組由院(系)抽調的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同時又關心學科發展的教師組成,成員數可根據各學院的實際情況自行確定,采用動態管理,根據實際需要不定期的調整成員,充分調動專家參與教學管理的積極性。這些從一線教師中成長起來的專家對實際教學情況非常了解,而且便于與一線教師進行溝通,可以及時發現、反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教學監控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學生工作辦公室和學生信息員組成第二級監控組織,主要負責院(系)的學風監控。學生工作辦公室是最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學習情況的部門,方便掌握關于學生的“第一手”信息;可從院(系)的學生代表和各個專業班級干部中選舉而成為學生信息員,學院通過學生信息員的反饋可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對于教學各方面的真實的看法和意見,征求學生對于以上方面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由學生信息員輔助學生工作辦公室形成第二級監控組織,不僅可以對學生的學風情況起到良好的監控作用,而且有助于學院全面教學質量和學生滿意度的提高。
由全體教師,全體學生和用人單位組成第三級監控組織共同負責全院(系)教學效果評價,促進形成以就業需求為導向,理論應用緊密結合型的教學體系。對于應用型大學,企業實踐和課堂學習缺一不可,應該做到學校在專業建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方向等各方面都有企業的參與。如: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對課堂理論知識的講授進行現場評議;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就業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企業專家參與到教學大綱的制定,對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以上三級監控組織根據各自的教學管理職責,明確分工,協同實施質量監控,保障教學質量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2.2 院系教學質量監控的內容
根據應用型大學注重實踐教學過程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的特點,以上所建立的三級院系教學質量監控的內容主要包括: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文件管理、課堂教學監控、實踐教學過程監控、教學研究小組、學科競賽情況、學生作業、作品和考核成績、學生證書情況(四、六級證書、全國計算機等級證書以及其他國內外知名的資格認證)以及學生的就業情況。
另外在監控內容上增加了對學生的就業情況的監控。通過跟蹤了解,及時掌握已經就業的學生在實際工作總結出來的在高校理論與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同時通過邀請用人單位加入到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也能及時了解企業所需的人才類型。這種雙向反饋,可以方便第一級監控組織根據實際需要及時調整培養方案,在滿足培養目標的同時提高院(系)的教學質量。
2.3 院系教學質量監控的實施方法
院(系)教學質量監控的具體實施方法除包括健全和完善各種教學制度以外,在本體系中還做了如下創新:
(1)導師制度。除了給每個班級的學生配備輔導員以外,還聘請教學科研的一線教師擔當學生的導師。從學生入學伊始就引導其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探索高效的學習方法,形成終生學習的意識,并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工作中去,盡一切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針對教師增加了教學獎勵制度。學院(系)根據校級教學主管部門的要求,指定適合本學院(系)的非教學工作量考核制度。制度中明確說明除了正常的教學工作之外,教師對提高教學質量所作的一切工作和成果都以量化的形式進行考核,超過規定分值的教師將給予相應的獎勵,以此激勵教師不斷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研究中來。
(3)增加了網絡監控。在監控體系中加入網絡監控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監控,從而實現對具體教學活動的細微管理,這對提高教師與學生對教學活動的重視程度有很大的幫助。
3 總結與思考
教學質量監控是一個動態的、多層次、全方位的網狀工程,院(系)教學工作狀態評價體系應與時俱進,及時進行調整和完善。建立一套完善的院(系)級監控體系,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需要各個部門的協調和配合協作才可能完成。但只要持之以恒,必然會全面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彥通.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如何協調發展[N].中國教育報,2005-04-15(T001).
[2]周磊.高職院校二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踐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30(1):124-125.
[3]凌廣明,馬飛.論軟件學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J].科技信息,2010(2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