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辦高校作為中國教育的一股新生力量,在實驗室的建設方面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實驗室投入少、數量有限,因此在管理方面需要改變模式,充分利用資源,才能在應用型人材培養上取得成效。文中重點探討民辦高校實驗室管理體制與運行方式,并以提高實驗室效能為宗旨提出管理模式改革的方法與措施。
關鍵詞:民辦高校 管理模式 實驗室效能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a)-0059-02
民辦高校一般定位為應用型本科高校或者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這就要求在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方面要達到一定高度,滿足社會應用型人才需求。然而民辦高校由于資源少,在實驗室建設方面與公辦高校相比有很大差距,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很能落實。在實驗室管理方面,經驗少,時間短,實驗專職人員潰乏,使得實驗室管理不善,能效低下。因此,在實驗室建設受限的條件下,通過實驗室管理模式改革來提高實驗室能效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實驗室建設中的主要問題
1.1 缺乏整體規劃,實驗室資源不能共享
部分民辦高校對實驗室建設進行了大量投入,但在實驗室的建設中缺乏整體規劃,在建設過程中,以二級院系為主,學校人力、財力、物力三個方面整體資源被分割,造成實驗室在布局上沒有全局意識,相互的關聯性較差,且存在重復建設與購置現象,造成實驗室的閑置與浪費,影響了實驗室效能的整體發揮。喻雪春[1]在研究中發現不少高校的實驗室建設不是圍繞學科建設,而時圍繞個別領導或教授轉,造成實驗室建成后,只是一兩個人的實驗室,實驗室絕大多數時間都是閑置的。民辦高校二級院系最高管理者大多外聘,在實驗室建設中,傾向自己的專業特長,這就造成與學校層面的重點建設方向的沖突,與學科建設背道而馳。
1.2 實驗室隊伍建設落后,管理人員缺乏
目前民辦高校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有了長足進步,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優秀人才,師資水平提高較快,但在實驗教學方面,由于認識上的問題,重視不夠,不愿過多投入,造成專業隊伍跟不上學校整體發展步伐,使得實驗水平及實驗教學落后于課堂教學。由于缺乏專業人員,實驗室管理水平落后,在新的實驗項目開發方面,尤其是設計性實驗開發與公辦院校相比大大落后。
1.3 實驗設備臺套少、老化嚴重、維護能力差
民辦高校很多實驗室存在實驗設備老化問題,老設備不舍得退出,這就要求維護能力較強才能保證正常實驗教學。但由于實驗室管理人員少且大多是兼職,沒有維護方面的能力,一旦出現問題,就只能求助于采購部門,讓商家維修。這就造成維修時間長,將影響正常實驗教學。在設備購置中,每種實驗設備臺套較少,多名學生圍著一臺設備,大部分同學沒有動手機會。
2 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改革舉措
2.1 成立專門實驗室管理部門
對全國211高校及民辦高校進行調查研究,其中985高校39所,211高校(除985)67所,網大論壇2013民辦高校排名前50,發現設置實驗室專門管理部門的分別有24所、23所和14所,這些高校的數量與設置實驗室管理部門的比例如圖1所示。
由圖看出,985高校設置專業管理部門比例量高,民辦高校最低。民辦高校發展較晚,起步較低,實驗室投入不比公辦院校,為了更好的利用有限資源,建立實驗室專業部門,對實驗室統一管理,統籌規劃,應該是一個好的選擇。
實驗室建設由全校統一實驗室管理部門建設,可以避免二級院系之間相互爭搶資源,可以從全校高度把握學科建設與實驗室建設的關系,理順實驗室建設無序的狀態,提高建設效率與利用率。
2.2 建立大學科實驗中心
華南農業大學[2]在2009年運用實驗室調整機會,成立實驗中心,對實驗室與設備進行統一管理與調配,把實驗中心提升為與各學科并列的相對獨立的教學機構,按學科和學位點建設的需要,把相關專業的研究室集中在一起,實現實踐教學人、財、物統一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建立大學科實驗中心,可以打破各實驗室之間的界限,統一實驗室格局,各相近相關專業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實驗室利用率,減少重復購置。建立大學科實驗中心,可以改變原來實驗室面積小、設備少,指導老師不足,實驗環境落后的局面。從資源利用、科研設備共享和實驗教學協調配合到創新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大學科實驗中心管理模式都體現出了較大的優勢。
安徽新華學院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在全校率先成立實驗中心,配備中心主任,對相關學科實驗室進行統一管理,做到了二級學院內部統籌建設與管理,實驗室運作良好,浪費現象減少。但在一個二級學院內部,相關學科太少,總體效果并不太好,這需要在全校推廣,效果才會更加明顯。
2.3 建立虛擬實驗室,迷補不足
利用計算機技術,開發虛擬實驗室,在國內已在教科研領域得到應用。清華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共同建設的網絡虛擬實驗室,中國農業大學的網上虛擬土壤作物系統實驗室,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建立的虛擬化學實驗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浙江省病理質控中心合作開設的“虛擬免疫組化實驗室”[3],這些虛擬實驗室的建立主要應用于科學研究。清華大學等高校已陸續在網上設立了自己的電子教室,其中有少數電子教室已經開始提供虛擬實驗服務,學生可以通過聯網計算機終端來進行仿真實驗。
仿真實驗雖不像真實實驗室那樣直觀,但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虛擬實驗來輔助教學,增加課堂效果。在實驗室建設方面,可以作為實驗室的有益補充,迷補民辦高校實驗室建設不到位之處,另外在實驗設備不能正常運行的情況下,虛擬實驗來代替正常實驗,維護教學秩序,保證正常教學。虛擬實驗可以讓學生在網上通過終端來預習實驗項目,提高實驗效率。對一些有危險性的實驗項目,通過虛擬實驗完成,既達到實驗目的,又避免危險出現。
虛擬實驗室建設費用主要是軟件開發的費用以及電腦終端,可由幾個高校共同承擔,共享網絡平臺,可以迷補民辦高校建設經費不足的問題。
2.4 合理配備專業實驗管理人員,增加實驗室開放
民辦高校的定位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但大多并沒真正落實。人事招聘大多在另高層次大學進行,而非招聘有工程經驗人才,這在根本上無法滿足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實驗室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如專業實驗人員缺乏,那實驗就淪為教學的附屬物,可有可無,培養的也只是理論人才。實驗室人員配備要在大學科實驗中心基礎上,配備專業實驗人員,實現學校與二級院系共同管理,成為學校與院系之間的橋梁,來滿足學校總體規劃與二級院系教學要求。
實驗室開放是提高利用率的有效途徑,目前民辦高校在開放性實驗上做的并不到位,由于缺乏專業人員來維護實驗室,實驗室開放效果并不明顯。北京理工大學[4]在實驗室開放上實行開放實驗專項基金,為開放實驗提供物質保障,并為指導教師提供補貼,從源頭上保證實驗室開放經費,并提高了教師的積極性,效果明顯。
安徽新華學院于2013年出臺實驗室開放管理措施,并鼓勵實驗室開放。開放分為自主開放與預約開放。自主開放由各實驗室每學期初提出具體開放項目與開放日期,學生根據自主開放公告,以班級為單位與實驗室負責人聯系提出申請。預約開放由老師或學生提出申請,交由教務處簽字,一式兩份,一份留教務處備案,一份交由目標實驗室,實驗室負責人按申請表格來準備實驗耗材。對指導老師按正常上課進行統計課時,并發放課酬,對實驗室管理人員補貼實驗室管理費用。實驗室開放后,實驗室利用率得到提高,學生反應良好,實踐能力得到加強。
3 結語
實驗室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實驗教學是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重要保障。21世紀的中國,各企業用工短缺,尤其應用技術人才缺乏。民辦高校應以自身定位為出發點,把培養應用型人才做強做大,才能在未來市場經濟的高校競爭中有立足之地。
參考文獻
[1]喻雪春.普通高校節約型實驗室建設的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21:137-139.
[2]向紅,劉欣,等.教學科研型高校院級實驗室管理模式改革研究[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6(4):129-131.
[3]黃慕雄.高校教學型虛擬實驗室建設的現狀與建議[J].網絡教育與遠程教育,2005(9):77-80.
[4]施瑞,于曉勇,柳英.高校實驗室開放管理模式的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4):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