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分析課堂教學對二語習得的作用,并指出阻礙英語學習者的第二外語習得的阻礙因素,在英語教學中,如果能意識到這些阻礙因素的存在,并采取相應的方法和對策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課堂教學 二語習得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a)-0088-01
第二語言習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Corder在1967年寫的論文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開始。強調“第二”是指掌握母語后再學的另一門或二門、三門的語言,和外語學習是不同的。現在對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范圍非常廣泛,涉及到的方面已經很細化了,二語習得對英語課堂教學的影響和作用的實證研究岑出不窮。
1 國外學者對二語習得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二語習得研究中,有一個“Interlanguag-
e”一詞,字面意思是中介語,是介于母語和第二語言之間的一種學習者語言。在學習一門外語期間,如果一個學習者的母語占強勢地位,那么學習目標語言的難度就會增大,因為很容易受到母語的負遷移影響,不利于學好外語。但是這種狀態會在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中有所變化,當進行到一定階段時,就會發生語言固化,也叫僵化。這個詞是美國著名語言學家Selinker于1969年提出的。而后就出現了很多的學者,如Krashen,如,Corde,Selinker,Garder,Gregg,Lightbown,Ellis。他們都發表了各自的看法,發表了很多著作,為后人的研究做出了貢獻。如:監控模式理論;中介語功能,國際性期刊,推動了研究的發展,為促進課堂二語習得的研究,為教師如何創造進行,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2 國內學者對二語習得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二語習得的研究也得到了國內學者的關注,關于二語習得與課堂教學的研究有很多,中國外語教學發展過程中,國內學者主要是從社會語言學與心理語言學研究第一語言的習得規律來指導第二語言學習但如何將一語和二語理論與實踐與課堂教學聯系起來,還沒有完全解決。談到課堂教學對二語的影響的研究主要從課堂教學對學習者總體語言能力的影響;課堂教學對語言輸出準確度的影響;課堂教學對二語習得順序的影響進行。還有學者討論了不同類型的課堂教學對二語習得的影響,正規課堂教學對學習者總體語言水平的影響,課堂教學對學習者語言輸出的準確性的影響等。還有些學者提出以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研究為基礎,建議在制定教學大綱,安排課堂活動中考慮向學習者提供有趣的學生易懂得輸入。語言習得和學得不可分開。課堂教學有助于加強語言輸入,提高學習者的語言意識對第二語言習得將有積極的影響,有助于語言輸入提高意識,加快語言習得速度,提高學習者最終的語言水平。國內學者做了一些實證研究證明了外語課堂教學在中國環境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還提出要加強師資培訓入手,讓教師掌握二語習得規律,運用到實際教學當中。
3 啟示
第二語言習得時,會出現一些阻礙因素,具體如下:
(1)年齡因素:從兩歲開始至青春期到來之前是語言學習最活躍,記憶最好的時期。過了青春期之后,學習語言也就也來越困難(楊連瑞,張德祿2007)。年齡因素對于外語學習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2)情感因素。學習動機最為重要,動機可以分為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和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兩種。內在動機是學生對語言學習感興趣,自發自愿輕松地學習而外在動機是外界條件對于學習者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焦慮,態度、移情現象,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單獨起作用,他們是糅合在一起的。
(3)母語負遷移:在第二語言習得中,學習者會把與母語相似的地方容易學得就把它叫正遷移,與母語不同的難學的叫負遷移。正遷移對第二外語習得產生的積極促進作用,而負遷移則產生消極阻礙作用。
了解二語習得中的障礙因素的基礎上,在英語教學中就應該考慮如何克服這些障礙,將英語教學做的更好呢?教師應做到如下幾點:
(1)鼓勵學生主動的說英語。對于學生來說,同學們可以通過各種工具各種方法,看英語電影,主動與外國人交流,讀英語笑話,隱喻小故事,名人名言等,找到學習英語的樂趣,英語口語就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口語教學方法,多看有關書籍,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才能對癥下藥,這樣對教師還有學生都會感興趣。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當今網絡非常發達,很多網絡英語詞匯都會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查閱,哪個組找的嘴對,給予獎勵機制,嘗試在課堂上使用,教師和學生一起共享,還借閱了教師的備課時間,教師喝學生之間的感情就會增強,有利于教學,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環境中學習外語。
(3)教師教學應該更嚴謹,更科學。教師的課堂教學研究應深入更科學。教師必須小心對待課堂環境下的二語習得研究結果,不能死板地應用二語習得理論,要符合自己的世紀情況進行。學習語言學尤其是二語習得的理論知識,不但有助于提高英語教師自身的理論水平,而且可以幫助教師根據語言學習的自身規律,根據學生的不同語言能力水平來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和目標,保持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加積極有效地學習英語,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語習得理論對于中國的英語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因此,英語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習得和學習二者恰當結合,為學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興趣和語言運用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和交際能力,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Ellis(ed.).Implicit and Ex plicit Learning of Languages[M].London:Academic Press.
[2]暴麗穎.從二語習得角度探討外語教學的必要性[J].外語界,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