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而提出模塊化課程體系的設置。根據此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模式特點,以市場計算機職業人才需求調查為基本依據,著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為出發點,通過綜合和具體的工程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積累工作經驗,盡早轉化為“職業人”,也是體現其辦學特色的關鍵環節。
關鍵詞:模塊化課程體系崗位群 計算機科學 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a)-0126-02
近年來,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計算機專業,面臨IT人才急劇擴張的市場需求,急需對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在這種背景下,我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對學生試行了“3+1”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創新課程教學體系應該是首位性的工作,為此對此專業進行模塊化課程體系建設。
1 模塊化課程體系是實現創新課程教學體系的最佳途徑
應用型本科院校從字面上講可以說是具有兩層含義,其一,它是一所本本科院校,其二,它的人才培養目標在于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由于其自身的性質具有一定的雙重性,因此,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本科院校,也不同于一般的中職以及高職院校,在對人才的培養目標上也就自然而然的不同了。一般本科院校培養的人才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實踐能力的訓練,一般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但卻不具備很高的綜合素質,但應用型本科院校卻截然不同。它培養出的人才既要具備一定的知識水平,綜合素質,又要具備很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所培養出的人才對于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或崗位群,并不斷滿足其需要還是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優勢的。
在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體系是按照計算機一級學科整體建設的需求來設置學科理論課程及實踐課程,而不是按照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來設置課程體系,學生所學的知識與技能與企業的崗位技能要求不匹配,出現了“學非所用”的結構失衡。因此,在制定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時,應淡化原有按一級學科設置的理論體系,強化按應用能力設置的知識體系。即由注重學科理論的系統性向注重工程實踐的綜合性轉變。而模塊化課程體系不以學科建設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而是強調教學內容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恰恰體現了這種轉變,也是實現創新課程教學體系建設的最佳途徑。
2 計算機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構建
模塊化教學法自創立之初,迄今為止已有數十年,其主要特點在于以現場化教學為主,并輔之與之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具體地說該方法與以往教學模式的不同在于以就業為導向,并根據學生所學專業需要為之設置與之相關的專業技能模塊和職業崗位(群)模塊,除此之外,還需考慮技術變化和市場對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實際需求情況來對課程體系結構進行構建以及調整。
由于“3+1”人才培養目標直接面向職業崗位(群),這使得其在進行模塊化課程體系開發方法選擇上,需要用到逆向思維法。所謂逆向思維法就是通過對學生將來所要從事崗位的職業素質以及能力進行分析,并得出一個有效的結果,進而根據這個結果對教師所要教授課程進行設計,組成相應的教學單元。在課程設計上要求具備一定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并突破不同學科間的壁壘以及對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變革,因此,這種教學方法對于構建由課程一級(專業基礎)模塊、課程二級(專業方向課程)模塊和課程三級(職業崗位群課程)模塊組成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具有極大幫助。
2.1 專業基礎模塊
專業基礎模塊課程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公共核心知識體系,其開設的目的在于對不同專業方向學生的計算機知識進行補充,旨在培養學生將來從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崗位所應具備的一些最為基礎的素質與能力,也為滿足學生未來所從事職業需要以及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一定的知識基礎。除此之外,該模塊課程學習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遷移能力得以提高。專業基礎模塊課程主要包含:計算機基礎、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和數據庫技術基礎等課程,使學生掌握從事計算機各行業工作所具備的最基本的硬件,并且通過和課程體系相對應的基礎實驗模塊使學生具備該專業最基本的技能。
2.2 專業方向模塊
專業方向模塊課程是在專業基礎模塊課程基礎上,按照專業方向的教育增加各個專業方向教育所需要的比較全面的專業知識,以構成較完整的專業方向知識體系。專業方向模塊包括網絡方向、軟件方向和嵌入式方向等子模塊。由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自身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因此,對于這一專業學生的培養來說,并不能僅僅停留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理論知識的教授上,還要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掌握一些不可或缺的、實用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技能,對本科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教育而言也是如此。把這一點體現在該專業課程設置上就是說,該專業課程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學生所要掌握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以及一些必備的技能,并通過與該模塊相對應的專業實驗及實訓模塊來促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能夠很好的與實踐相結合,力求為該專業方向學生的培養打下雄厚的理論和技術基礎。
2.3 職業崗位群模塊
職業崗位群模塊設置的目的在于對學生將來所要從事的具體某方面工作所應具備的職業素質進行培養,從而使得學生在走出校門后就能夠很好的適應并滿足崗位的實際需要。如果說專業基礎模塊注重的是從業未來及一些不確定因素,強調的是專業寬口徑,職業崗位群模塊則注重就業崗位的實際需要,強調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掌握一門乃至多門專業技能對于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可以說是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3 計算機專業模塊化教學的實施和對教學改革的促進
3.1 按模塊組織教學內容
所謂按模塊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首先,要對不同模塊的總體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確立,并在此基礎上,對以往以知識講授為中心的學科式課程內容體系進行變革,打破不同章節之間的限制,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知識緊密結合起來,以技術和能力培養為目標努力構建不同的學習專題作為子模塊;其次,每個子模塊又下設不同的學習單元(根據模塊知能體系的各個具體目標與內容而劃分的小專題)以及課題,從而使得模塊課程的教學能夠形成一個嶄新的“積木組合式”的教學模式。
3.2 模塊化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模塊教學作為教學方法中一種,將其運用在計算機專業教學的中,就是要對以往傳統的教學體系進行變革,讓廣大師生能夠不斷的學習以及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從而使得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以及理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具體的說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根據模塊教學的特點,將模塊的教學方向靈活的運用。將模塊教學的核心點定在提高學生的能力以及素養上,將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出最大的作用,積極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模塊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采用其他的教學方法。例如,案例教學法、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在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強調“教師邊講解邊演示,學生以一邊操作以邊理解”將動手和動腦有機的相結合在一起,進而來形成一個“雙邊教學法”,由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了師生之間的互動,這使得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教學模式被徹底打破。
3.3 模塊化教學有利于促進教材建設
由于模塊教學法對教材要求較高,這使得在市場上很難找到與之相關的教材,即使找到也未必能夠用的上,從這點上來看,模塊化教學法對于現有教材內容的革新、現行教材體系進行突破、增添教材的專業性、實用性以及正確解決學科體系的系統性與生產實踐所需知識綜合性的矛盾具有極大幫助。
3.4 模塊化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
使用模塊法進行教學,使得以往生搬教材的教學方式得以變革,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具有極大幫助。并且由于模塊教學法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這使得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動手實踐能力在無形中得以點滴提高起來,這對于學生未來從業是有利的。
4 結語
實踐證明,應用型本科教育模塊化教學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隨著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發展和教學改革的深入,計算機專業的模塊化課程體系也將會不斷地完善和提高,走出一條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之路,并得到合作企業和社會的認可。
參考文獻
[1]劉伯紅,方義秋,夏英,等.基于“關鍵點”課程的課程體系改革與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4):82-84.
[2]李海濤.模塊化教學條件下課程體系的構建[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82-83.
[3]胡燕燕.關于高職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幾點思考[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4(1):19-22.
[4]向昌成.高職高專計算機應用專業建設探討[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S2):38-40.
[5]白建明,金升燦,周麗韞.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的研究[J].計算機教育,2006(2).
[6]趙澄.模塊化目標教學在包裝設計課程中的嘗試[J].包裝世界,2008(5):86-87,91.
[7]劉虛心.淺談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課程設置[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6(9):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