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廣西民族大學MTI專業學生參與第九、第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快報》翻譯項目為例,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提出了未來改進的思路,以期對位于常規性國際會議舉辦地的MTI兄弟院校的筆譯實習提供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MTI 筆譯實習 中國—東盟博覽會《快報》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a)-0130-02
MTI(翻譯專業碩士)是2007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立的一種專業學位,其培養目標定位、培養模式與學術型碩士學位有很大的不同。2007年12月,國務院學位辦下發了《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學位辦(2007)78號)對翻譯碩士的培養目標、招生對象、入學考試辦法、學習年限、培養方式、課程設置、學位論文等等問題進行了說明?!吨笇耘囵B方案》明確指出,MTI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能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及提高國家國際競爭力的需要、適應國家經濟、文化、社會建設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性口筆譯人才?!逼渲嘘P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決定了MTI人才培養必須圍繞翻譯市場的需要,課程設置及培養方式必須強調實踐。而實習是從課堂走向市場的重要一環,因此對于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對翻譯實習的研究則明顯不足。據中國知網搜索結果,除了MTI畢業論文的實習報告之外,真正研究或者介紹翻譯實習的論文僅有寥寥幾篇,如任文(2012)。
廣西民族大學位于中國—東盟博覽會(以下簡稱“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 南寧,具有為一年一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服務的地利。加上廣西民族大學與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即中國—東盟秘書處,以下簡稱“博覽局”)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在此大框架下,MTI學生也有為博覽會服務的機會。本文將以2012、2013年我校MTI學生參與第九屆、第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快報》筆譯工作為例,總結得失,以供兄弟院校參考。
1 實習項目介紹
自第三屆博覽會以來,中國—東盟博覽會指揮中心都會在會議期間發行《快報》的中、英文版。第九屆、第十屆博覽會分別于2012年9月21~25日和2013年9月3~6日在南寧舉辦。博覽局把這兩屆的《快報》翻譯工作外包給了廣西民族大學MTI團隊。翻譯任務包括每天8個版面的《快報》和博覽會閉幕詞等,兩屆共計19萬字。第九屆共有4名學生、4名教師參與,而第十屆有3名學生、5名教師參與。由其中一名教師擔任項目主管,負責與博覽局的聯絡、翻譯文件的收發、翻譯任務的分派、審稿及內外協調。
在首次翻譯項目開始之前,博覽局翻譯室專門約見了學生譯員和項目主管,明確了項目的要求,并由前幾年負責此項目的譯員介紹了新聞翻譯的特點及翻譯經驗。由于本次翻譯項目可完成,博覽局也不能提供多余的辦公場地,而且隨時可能有新的翻譯任務,若是譯員還要在路上往返奔波,自然不妥,所以我們采取的做法是:所有譯員各自在家中或宿舍里隨時待命。為了分發任務、討論問題、控制質量、方便管理,項目組建立了QQ群。整個項目的流程如下:翻譯任務由博覽局外聯部翻譯室外包給我翻譯團隊,但會期的任務絕大部分由宣傳部直接與項目組聯系?!皟蓵毙麄鞑棵刻斓男侣劯寮捎浾哂弥形膶懗桑浶麄鞑慷ǜ搴蟀l到本項目組。而項目組則必須把當日的所有稿件翻譯、審校完畢并發回宣傳部,以免影響英文版的印制發行。
除一篇閉幕詞外,翻譯稿件均為新聞、通稿或訪談。因為要按時印刷出版,對翻譯的時效要求和質量要求非常高。為了給學生譯員更多的鍛煉機會,項目主管總是把先來的稿件分給學生譯員,緊迫的任務則分配給速度更快、質量更高的教師譯員。項目主管在審稿過程中,若發現學生譯員有某一類規律性錯誤,則會提醒學生,但對于零星的語法錯誤、用詞不當等,則無暇一一指出。但因為《快報》印刷的同時也會在中國—東盟博覽會官網上發布,學生譯員一般會自行到官網上查看定稿,通過對比自己的譯稿發現自身不足。
2 實習反饋
2.1 用戶反饋
本項目的外包方廣西博覽事務局對《快報》筆譯項目反饋良好,對項目及時、高效的完成非常滿意。他們認為,將博覽會的各種翻譯任務切塊外包,是一件共贏的好事。對于會議主辦方來說,將翻譯任務分解、分包,可以保證各個小項目的運作都有足夠的人力和質量保障。而對于承包方來說,既積累了翻譯經驗,又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實踐機會。博覽局希望學校能繼續為包括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內的各種展會活動提供及時的人力支持,同時希望繼續保持審稿的質量。
2.2 項目主管反饋
項目主管是整個項目中最辛苦的角色,既負責外部聯絡,又負責內部分工協調;既要審校師生譯稿,也要自己翻譯。對比兩屆《快報》翻譯,項目主管認為第十屆比第九屆輕松。在第九屆博覽會期間,由于《快報》英文版的印刷時間定在黎明,加上譯員經驗不足,初譯質量不高,審稿人每夜必須把所有稿件審定、發送完畢才能休息,幾乎每天工作18小時以上。而且由于項目主管一直忙于審稿,無暇將零星的審稿意見及時反饋給譯員,導致一些錯誤反復出現,給審稿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勞動力浪費。盡管第十屆的筆譯工作量略大于第九屆,但因為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譯員初譯質量提高,降低了審稿難度。另外,項目主管每天將審定后的稿件匯總上傳至群共享,這樣一來,認真負責的譯員就及時了解到了自己前期犯下的錯誤,避免重犯,而且也能從別人的譯稿中學到一些技巧和表達方式,為后期的審稿工作減輕了負擔。
2.3 學生譯員反饋
參與本項目的學生譯員都認為從該翻譯實習項目中受益良多,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第一,通過強化實戰,在短期內有效地提高了翻譯能力,同時通過比對審定稿和自己的譯稿,了解了自己的不足,學到了一些技巧;第二,了解了翻譯流程;第三,在通力合作中認識到了團隊的力量,增強了個人的責任感;第四,增進了對東盟各國及中國—東盟合作的了解,開拓了視野。但是他們也提出了一些希望,如希望更多的學生能參與到項目中得到鍛煉等。
3 未來改進的思路
總結兩屆博覽會《快報》翻譯實習的經驗和各方意見,未來的筆譯實習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3.1 更好地發揮校外導師的指導作用。
苑欣、裴正薇(2012)對比了美國、英國及中國十所知名高校的翻譯碩士培養方案,發現它們都有完備的師資,并聘請校外資深翻譯擔任兼職教師;定期組織學生到國際組織或翻譯公司進行考察和實習。(苑欣、裴正薇2012:97)我校自MTI辦學以來,也一直實行雙導師制,聘請博覽局、廣西區外事辦等單位實戰經驗豐富的翻譯擔任校外碩導。幾年來,這些導師為學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實習實踐平臺,讓學生參加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民間高層論壇、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等大型活動的翻譯或禮賓接待,但是由于這些導師本身在這些大型活動中同時擔負著更為重大的任務,在學生的實習實踐中進行實時實地指導的作用沒能充分發揮出來。今后可以進行一些探索,尋求某種方式讓校外實踐部門的導師在質量監控和現場指導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3.2 加大計算機輔助翻譯的力度
中國—東盟博覽會每年舉辦一次,新聞報道的內容盡管會有不同,但外交、商貿的大框架不變,很多術語會反復使用。未來可應用相關的翻譯技術和項目管理知識,以提高翻譯效率,減輕譯員負擔。
3.3 將中國—東盟博覽會新聞翻譯滲透到平常的教學或練習中
將博覽會新聞翻譯滲透到平常的教學和練習中,可以讓學生更早地了解新聞翻譯的原則和技巧,熟悉博覽會的背景知識及相關術語表達,把學生培養成“招之能來,來之能戰”的博覽會新聞翻譯后備人才。
3.4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合適的時間段內,采取集中翻譯的方式
根據學生譯員的反饋,由于學生與教師譯員(尤其是審稿人)在不同地方翻譯,翻譯錯誤不能及時得到糾正而可能重犯,加大審稿負擔;同時,學生遇到的翻譯問題也難以及時得到解決,建議整個項目組集中在一個地點進行翻譯。但是要連續一周不分晝夜地將教師譯員和學生譯員集中到一起翻譯,會有很多實際困難。但不妨考慮在合適的時間段內,小范圍地(例如學生譯員與審稿人)集中在一起翻譯,以便及時糾正學生的翻譯錯誤,解決疑難。
3.5 培養審稿接班人,分攤審稿壓力,加強對學生譯員的實時指導
項目主管一人主審所有譯稿,固然有表達方式統一、風格一致之利,但是將所有審稿任務加于一人身上,不僅當事人不堪重負,同時也因為時間被占用而無暇對學生譯員進行實時的指導。未來不妨在教師譯員中培養審稿接班人,這樣既可以分攤審稿壓力,又能騰出時間來指導學生。
4 結語
本文介紹了廣西民族大學MTI學生參與第九屆、第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快報》翻譯項目的過程,總結了實習實踐活動的得失,探討了未來改進的思路。盡管本文集中寫中國—東盟博覽會的筆譯實習,但是其經驗總結同樣適用于其它地方的常規性國際會議實習。希望本文能為MTI兄弟院校的實習實踐工作提供一定的啟發。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R].學位辦(2007)78號.
[2]任文.MTI口譯方向專業實習探索[J].中國翻譯,2012(6):46-51.
[3]苑欣,裴正薇.國內外十所高校翻譯碩士培養方案分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