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動物藥學專業人才需求量增大,對動物藥學人才培養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在教學實踐中的心得體會,通過加快教學改革、轉變實踐教學模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來探討與完善動物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從而提高動物藥學人才培養質量,加速適應市場需求的動物藥學專業人才培養進程。
關鍵詞:畜牧業發展 市場需求 動物藥學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a)-0132-02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畜牧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獸藥行業發展勢頭強勁。截止至2011年底,我國通過GMP認證的獸藥生產企業約2369家,年產值約450億元。業內人士預測,未來幾年內中國動物藥業市場將會以年均5%的速度增長,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1]。因此,動物藥學專業人才將會變得炙手可熱。然而,面對國內獸藥行業的快速發展、行業整合趨勢逐漸凸顯、產品研發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的形勢,要求開設此專業的高等院校要進一步明確動物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特色,緊密結合社會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為核心,促進動物藥學專業建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加強適應市場需求的藥學專業人才培養[2]。
本文通過深入剖析動物藥學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針對改進動物藥學人才培養模式,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希望能為相關院校制定動物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供參考。
1 動物藥學人才培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動物藥學專業是一門新興專業,起源于動物醫學和藥學。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一些涉農院校如華南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科技大學等才開始設立動物藥學專業[3],因此,動物藥學學科建設尚處于探索階段。基于當前畜牧業發展對動物藥學人才的需求,分析發現現有動物藥學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1 培養目標滯后于社會需求,人才培養目標單一
動物藥學是新型的一門學科,多是從動物醫學專業分化出來,其人才培養基本采用單一固定的培養計劃,課程內容老化,更新慢。且教材建設落后,基礎課多采用動物醫學專業的教材,專業課則采用制藥工程課程教材,而這些教材不能很好地體現動物藥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同時,剛性的教學計劃限制了課程調整的空間,致使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的調整滯后于市場需求的變化。
1.2 實驗教學流于形式,學生動手能力弱
動物藥學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實驗性教學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前,由于實驗教學經費投入不足,而實驗必需的設備及耗材價格上漲,導致實驗性教學課程學時大大縮水,課程內容也變得很干癟,一些實驗準備工作均由實驗員包辦,學生僅能參加實驗部分操作過程,沒有得到全面鍛煉的機會。并且傳統教學模式多以驗證性試驗為主,綜合性、探索性試驗太少,學生的綜合實踐技能得不到提高。
1.3 師資力量薄弱,教師科研任務重
目前,動物藥學專業的大多數年輕教師均是畢業后就直接從事教學,專業知識面比較窄,實踐經驗比較少。另外,高校為了加快發展,片面追求科研文章及科研項目,導致大部分教師疲于應付繁重的科研任務,教學質量不能得到足夠的保證。
2 定位動物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動物藥學專業人才應掌握動物藥學專業必需的動物醫學、藥學和化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以及藥物分析檢測技術、動物體內藥物和毒物分析檢測及藥政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具有從事動物藥物和生物制品研發及使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技能及一定的藥政管理知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
3 動物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3.1 豐富理論教學,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隨著現代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同時,由于學生的感性認識缺乏,可以將藥學相關生產設備及臨床生產過程制作成視頻,使課堂教學更加靈活生動,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包括該領域中的新成果、新理論、新技術,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方式上,由啟發式教學及問題式教學代替過去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進而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及參與度。教師們應該致力于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習慣,由最初老師啟發式發問到學生積極主動提問,逐漸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2 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獨立創造能力
對于動物藥學專業來說,實驗教學方法的探索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首先,高校應該加大動物藥學實驗教學經費的投入力度,要逐步改變實驗教學都由實驗技術人員準備、教師講解、學生照做的方法,盡量多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和動手的機會。其次,組織開展實驗教學公開課、實驗競賽課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實驗興趣和動手能力,組織學生研究實驗改進方案,教師輔助學生對優選出的實驗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既提高了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又培養了他們創新意識的能力。最后,適時調整教學大綱,在實驗課程中,增加綜合性實驗的比例,減少驗證性實驗,以達到提升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從驗證性實驗到綜合性實驗,再到創新性實驗進行逐漸改變,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創造力,提高其動手能力及創新意識[5]。
動物藥學專業是應用型強的一門學科,其人才培養模式不僅要加強“課堂+實驗室”學習,更要重視“課堂+實踐基地”、“教學+企業”等教學模式。要經常組織學生到工廠生產現場參觀學習,了解制藥設備儀器的操作及流水線操作過程,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及各類藥品標準、原料和產品的質量控制,讓學生從課堂課程理論學習上升到臨床實踐學習,理論緊密聯系實際,既拓展了學生視野,又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知。
另外,動藥專業學生不僅要懂藥理學知識,還要懂動物醫學理論,所以鼓勵動物藥學專業的學生去養殖場等臨床一線進行實習,努力將動物藥學專業學生培養成醫學藥學結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滿足當前畜牧業發展的需求。
3.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市場需求型的人才培養
建設教學能力強和社會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師資隊伍是保證市場需求型動物藥學人才培養模式順利實施的前提和重要基礎[6]。對于學歷高,實踐經驗少的教師,鼓勵這些教師走進生產一線,了解獸藥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及需求,提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輪流參加實訓基地的教學和建設工作,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同時能把這些經驗用鮮活的臨床事例在課堂上加以展示,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并且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社會臨床實踐,從而推動教師從學歷型轉變為學歷、能力結合型,從理論型轉變為理論、實踐結合型。
為了實施市場需求型動物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學校也可以從校外實習基地、企業或獸藥藥政管理部門引進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及業務骨干,擔任主要實踐課程的教學工作,參與專業開發和課程改革,進而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零適應期”的畢業生。
4 結語
總之,動物藥學專業是涉及畜牧獸醫學、生物學、化學、藥學及制藥工程等多學科交叉的新型專業,其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模式是一項貫穿于教研過程中的長期性工作,仍需在不斷總結中學習和不斷探索中完善。筆者及同事們通過教學過程中的心得體會、調研及與其他高校動藥專業相關老師的交流,提出以上幾點建議,希望有助于相關高校動物藥學專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動物藥學人才培養質量,從而培養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動物藥學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建新,曾振靈,劉雅紅,等.動物藥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及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10(3):63-65.
[2]李繼昌,張秀英,劉芳萍,等.動物藥學專業獸醫藥事管理學教學現狀及思考[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1(22):32-33.
[3]任建鸞,李祥瑞,鄒思湘,等.動物藥學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中國農業教育,2005(5):55-56.
[4]王天奇,程相朝,鄧雯,等.科學發展觀視角下的動物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河南農業,2012(11):29-30.
[5]李冰,曲祖乙,劉孝剛.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611”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5):44-45.
[6]孫百鳴,王明海,康國初.就業導向人才培養模式下師資隊伍建設問題研究[J].教育論壇,2008(6):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