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風靡我國,帶來了學習觀和教學觀的深刻變化。中職教育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技術性,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其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基礎,對實現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關鍵詞:建構主義 中職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a)-0161-01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它主要以人的經驗、信念和心理結構來建構知識,主張學習的主動性、情景性和合作性,對學習和課堂教學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理念,這些理念正在中職課堂教學中慢慢滲透,被很多教師接受和應用。
1 建構主義理論與中職課堂教學
中職學生大多基礎薄弱,自覺性差,學習積極性不高,有些學生初中未畢業就進入中職學校,這給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帶來一定難度,如何讓中職生掌握課堂知識成了廣大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由于中職教育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技術性,他們所學的知識在畢業后可以很快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更重要的是建構主義理論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在它看來,學生學習知識并掌握知識的過程,不一定是通過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獲取的,應該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社會文化、社會關系等背景下,利用一定的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通過相關思維意會構建的方式來獲得的。
那么,根據現有的理論條件和教學條件分析,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應該可以實現在中職課堂教學中的基本融合。其一,中職教育的性質適應于建構主義的意義建構。職業教育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技術性,是培養生產服務一線技術實用型人才的,是在社會實踐中運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并且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得到提高。其二,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中職課堂教學與建構主義理論的相互融合提供了保證。計算機技術及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可以滿足建構主義的情境學習、協作學習和會話學習的要求,它們為中職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學習的興趣和內涵得到不斷擴展,學生的學習正由被動的接受轉向主動的探索和研究上來。
2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中職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
現在,中職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是“實用為主”,根據這個指導方針,中職課堂教學改革應該“學以致用”,強調學習不僅僅是書面學習,而是社會實用的。因此,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使其更符合中職學校的教學指導方針,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成為中職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那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的中職課堂教學該如何進行呢?筆者嘗試如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首先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合作者,必須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過程要彰顯學生的主動性、主體性和創造性,教師在學習知識方面要輔導學生,在學習技能和學習技術方面指導學生。可以創造一定的機會,讓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都進行對問題的深入探討,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當前的中職學校,以講授為主要形式的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教師念什么,學生就記什么,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難以發揮,不利于學生發現知識,更不利于學生創造知識,所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其次強調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正常情況下,知識的意義建構不是憑空設想出來的,它應該有一個適當的情境作為載體,這個情境可以由學生來準備,也可以由教師來準備,或者直接來源于現實生活。有了適當的學習情境,教師就可以通過情境教學來啟發學生去建構新的問題、新的思維及新的知識。
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建構主義理論提供教學平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何實施的問題,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計算機技術及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目前已成為人們工作中生活中學習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更為重要的是,它為建構主義理論在教學中開展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可以說,兩者在現代教育的發展中呈現出相互支持、相互融合的關系,這種關系為中職課堂教學帶來新的變革。教師在課堂中,創造適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盡量讓更多的學生集中注意力,并且將教學大綱的要求講述完畢,提出教學重點及難點,提供上網環境,讓學生在計算機上收集信息,可以打印或下載這些信息,然后進行相互討論、相互交流,采取求同存異的辦法,再利用計算機進行化難解疑。教師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是必須的,利用教室中的多媒體,對典型錯誤或大面積錯誤進行及時糾正,引起學生注意,同時避免少數學生對問題鉆牛角尖。
3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中職課堂教學的指導意義
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意義的事情,成為快樂的事情,成為自己想去做的事情。這樣一來,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學習能力逐步形成,對自己準備學什么、怎么學、學會了多少、還要學多少,有清晰的認識,能夠直覺地安排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及學習計劃,增強了對知識信息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避免出現盲目的求知欲。我想,中職教育的最終歸屬成果應該是自我價值的實現。課堂教學固然重要,但學生終究要進入社會,在社會實際中鍛煉自己,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創造財富和實現價值,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養成服務社會的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建構主義理論模式有利于“雙師型”教師的發展。教師不但要傳授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指導職業技術實踐,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不斷學習最前沿的理論和技術,才能適應中職教育的發展。
4 結語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的中職課堂教學,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合作性,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使學生感覺到學習不再是枯燥無味的事情,不再是外界強迫自己去做的事情,增強了學習直覺性,提高了接受職業教育的責任感。同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也促進了教師自身的進步和完善,促進了中職課堂教學的改革,促進了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對實現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參考文獻
[1]高文.建構主義學習的特征[J].外國教育資料,1998(2):35-40.
[2]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