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校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高校統計工作的作用愈加明顯。然而,陳舊的統計工作方式遠不能滿足高校的發展。本文通過對高校統計工作現狀的分析,提出促進高校統計工作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校 統計工作 現狀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a)-0198-02
統計是指對某一現象有關的數據的搜集、整理、計算和分析等的活動。隨著改革開放,經濟模式逐步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統計的分析預測功能也逐漸在企業管理和市場運作被廣為運用。統計分析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運用起步較晚,然而近10年來隨著高校辦學理念的轉變,高校競爭機制的凸顯,高校統計工作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愈加明顯。高校統計不僅真實反映學校不同時期的師資、教學科研水平、辦學規模,起著為社會提供信息的作用,同時也是主管部門監督和評估高校的重要途徑,除此外高校統計還為高校領導層進行科學的決策提供有利的數據支持。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高校統計的往往不被重視,造成目前高校統計工作水平落后,不能充分發揮統計的信息、咨詢、監督的職能。
1 高校統計工作的現狀
1.1 觀念錯誤,對統計工作不夠重視
由于統計報表與財務報表性質的不同,財務報表要求報表數據要與原始憑證的賬目完全相符,金額一欄甚至精確到單位分,但統計報表在金額一欄卻只要求精確到千元或萬元。很多人就形成這樣的錯誤認識,統計的數據不需要準確,統計無非就是“統計加估計”。因此,在實際的統計工作中不能嚴格控制統計誤差,有的單位在完成規定的統計報表時甚至是在去年的報表基礎上隨意增減幾個數字,應付了事。除此之外,高校各級領導對統計工作的認識也存在偏差,認為統計工作不過就是數據加減、填寫報表的簡單工作,既不是高校教學科研的核心力量,也不能為高校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盡管早在1986年國家教委就頒布了《教育統計工作暫行規定》,要求各高校配備綜合統計,負責全校(院)的綜合統計工作,但大多數高校并沒有設立專人負責高校統計工作,對上級下達的統計任務往往直接分配到各業務部門,造成統計出口繁多,統計數據的質量無法保證。
1.2 統計人員流動性大,素質參差不齊
高校統計人員絕大多數都是兼職人員,他們在負責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兼任本部門的統計工作,工作任務繁重。同時,統計工作枯燥乏味,不受領導重視,也沒有額外的補貼和待遇,許多兼職人員在擔任一段時間的統計工作后往往自謀出路,不愿意長期兼任統計崗位。統計工作是一項連續性很強的工作,統計人員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熟悉和確定每套報告的統計口徑,從專業的角度為學校提供全方位的統計分析報告。頻繁的更換統計人員,統計口徑不一致,造成使每年的統計數據不具可比性,統計分析報告更是沒有意義。除此外,目前高校統計人員的素質也不容樂觀,絕大多數統計人員都不是專業出身,也不具備統計從業資格證,更沒有定期參加統計的相關業務知識培訓,統計責任和法律意識淡薄。他們長期處于按自己習慣開展工作的狀態,統計數據怎么對學校有利怎么上報,時常有瞞報謊報數據的情況。
1.3 統計工作停留表面,忽視數據分析
盡管目前高校統計工作較過去更加規范,但絕大多數高校的統計工作仍停留在數據搜集和整理的階段,缺乏對數據深入的分析。高校統計工作的現狀是被動開展工作,只有在上級部門或地方政府要求上報某統計報表時才開始自下而上的搜集匯總數據,經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工作后形成統計報表上報相關部門,至此統計工作結束。眾所周知,統計工作指利用科學的方法搜集、整理和分析和提供關于社會經濟現象數量資料的工作的總稱。數據的搜集整理都是為后面的分析做準備,沒有深入的數據分析,就無法提煉出數據背后的真正含義,更無法形成具有參考價值的分析報告。報表式的統計工作并非真正意義的高校統計,這種機械化的統計已經無法滿足高校的需求,作為高校統計工作者應積極主動搜集內部及外部相關數據,運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法挖掘數據背后聯系,為高校管理層的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1.4 統計工作信息化程度低,資源無法共享
隨著電腦在工作生活中的廣泛運用,統計工作也從手工操作時代慢慢向計算機信息化時代過渡。計算機軟件的運用使統計數據的錄入、整理、修改變得更加便捷,也使數據的保存更加安全有序。然而許多高校在統計工作中仍經常出現基礎數據搜集困難,各部門頻繁的重復統計,統計資料滯后等現象。究其原因,還是由于統計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低,統計工作往往在單機上完成,資源無法得到共享。統計工作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搜集整理原始數據,而當這些數據被呈現時已經失去了時效性變得沒有意義,整個統計工作也只是徒勞。因此,建立一套網絡統計平臺,實現數據共享信息互通,是目前高校統計亟待解決的問題。
2 實現高校統計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高校統計工作的現狀并不樂觀,要實現高校統計工作的可持續發展主要應從加強認識,轉變態度,提高軟硬實力三個方面著手。
2.1 加強認識,切實提高對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
作為高校管理層面和統計人員應當充分認識統計工作的重要意義。高校統計是了解高校的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科研水平、財務狀況、固定資產狀況等的重要途徑,是反應高校現狀的“晴雨表”“檢測儀”,同時也是高校制定發展規劃的重要依據和高校內部進行科學管理的有效手段。高校管理層要把統計工作放到與學校基礎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轉變過去舊觀念,在思想上重視,在實際工作中提供有利支持。除此外,高校統計人員更應認識到統計工作的重要性,盡管統計上的錯誤或者誤差不像財務上的錯誤給學校帶來直接的經濟損失,但由于統計數據的不準確導致錯誤的結論致使決策錯誤,從而給學校帶來的間接地經濟損失和其他不良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當然,僅僅高校管理層和統計人員重視統計工作是不夠的,因為數據來源于各部門各科室,如果數據在源頭就出了問題,那么后期無論如何的科學論證得出的也是錯誤結論。因此,切實提高對高校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需要全校教職工共同的努力,真正把統計工作當成關系學校未來發展的基礎工作來完成。
2.2 轉變態度,摒棄過去的工作方式
高校統計工作是高校制定發展規劃的重要依據,然而一直以來由于高校統計工作陳舊的工作方式,使其這一重要作用難以得到發揮。高校統計工作長期處于可有可無,應付上級部門各項報表的狀態。要實現高校統計工作的可持續發展,除了認識到其重要性外,更重要的是從轉變過去被動消極的工作狀態,變被動為主動,把統計分析作為統計工作的落腳點。高校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統計指標體系,指標體系除涵蓋反應高校內部信息的教學科研、師資、固定資產、財務、學生、就業等的指標外,還應增加外部高校或相關部門的對比指標。統計人員根據指標體系定期從基層搜集整理數據,并針對學校當前發展與改革的熱點和難點進行統計分析,為學校改革發展提供導向和思路。
2.3 提高軟硬實力,統計隊伍建設和信息化建設一起抓
在硬實力方面,高校應設立獨立的綜合統計部門,配備專職統計人員,并在高校其他部門配備兼職統計員。綜合統計部門負責學校統計數據的日常維護、相關報表的上報、統計信息的發布。兼職統計員負責其所在部門統計數據的搜集整理工作,并定期上報學校統計部門。除此外,高校應加大在統計工作的投入,加快統計信息化建設的腳步。整合各部門已有的統計數據庫,并協調學校各部門建立全校統計綜合信息數據庫和管理系統,依托校園網絡平臺實現統計信息管理系統的自動網絡化。在軟實力方面,注重提高統計人員整體素質。高校專職統計人員需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并取得統計從業資格證,高校還應定期為統計人員提供業務知識和統計職業道德培訓的機會,提高統計人員業務水平,培養統計人員工作責任心,激發統計人員開拓意識。
3 結語
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深化改革與蓬勃發展為高校統計工作帶來了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統計要真正發揮作用,需要高校統計人員努力專研、積極進取,更需要發揮高校教育宣傳作用,讓高校全體教職工從切身做起了解統計、相信統計、依靠統計,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統計在高校改革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鐘品嘉.對高校統計工作的再認識[J].中國統計,2000(12):33-34.
[2]李紅梅.論高校統計工作改革的必要性[J].統計教育,2004(3):44-45,51.
[3]何端慧.高校統計工作的現狀及對策[J].統計教育,2005(9):62-63.
[4]鄧志斌.試論高校統計改革與高校可持續發展[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8):47-48.
[5]黃黎真.加強高校統計工作提高科學管理水平[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114-116.
[6]王建平.加強高校統計刻不容緩[J].中國統計,2004(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