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了少兒心理學在圖書館管理學中的實際意義,并結合心理學原理詳細論述了少兒圖書館的幾項服務規則。
關鍵詞:心理學 少兒圖書館 知識的應用 服務規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a)-0244-02
Lv Xiuping
(Puyang City Library, Puyang City, Puyang Henan,457000,China)
Abstracts: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ildren's psychology in the library management in the real sense,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principles discussed in detail several children's library service rules.
Key Words:Psychology;Children's Library;Application of knowledge;Service Rules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從0歲開始,從小做起,抓好孩子的教育培養,事關孩子的健康成才,事關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這既是黨和國家關注的重點,也是萬千家長的普遍共識。少兒圖書館是嬰幼兒的學習啟蒙地,知識萬花筒,也是青少年的“第二課堂”。在培養孩子讀書興趣,豐富孩子閱讀視野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準確把握孩子的興趣秉性和心理特點,強化適應少兒特點的圖書館藏和特色服務,才能充分發揮少兒圖書館應有的作用,這是現代少兒圖書館必然的發展方向。
開發讀者的的智力資源,培養讀者進行科學思維的能力是圖書館進行社會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普通圖書館中的成人讀者來說,接受這樣的教育,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稍加引導即可。而青少年由于思維尚未成熟,知識結構尚不健全,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和理解能力尚不完善,在圖書館里接受再教育時,接受知識的能力較成年人就要差的多。因此,作為圖書館,特別是少年兒童圖書館應注意根據少年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建立符合“小讀者”特點的閱讀服務規則,開展符合少年兒童需要的閱讀服務。作為從事少兒圖書管理工作的館員,要在熟練掌握基本的圖書管理規則和技巧的同時,注重學習研究少兒心理學。所謂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心理學是圖書館學的分支應用科學,在圖書館中大量應用心理學,有助于了解閱讀者的心理因素,有利于研究閱讀者閱讀效率的提高方法等,同時,心理學還可以為圖書館理者提供讀者掌握知識,發展智力,掌握各種技能的規律性知識。因此,只有熟練掌握少兒心理學知識,準確把握孩子的心理特點,才能更好的做好少兒閱讀服務。
少兒心理的發展,取決于社會生活環境和教育條件的影響,少兒圖書館作為社會教育的“前沿陣地”,其工作的質與量直接關系著少年兒童心理的發展和知識的積累增加。因此,筆者認為,少兒圖書館應以充分學習掌握少兒心理學為基礎,以充分調動所有館藏資源和技術手段為重點,開動腦筋,加強互動,積極開展生動活潑、新穎有趣、符合少兒特點、適應少兒需要的閱讀服務和教育活動。
1 針對不同年齡段少年兒童的心理特征開展相適應的讀書活動
少年心理年齡特征是指兒童心理在一定年齡階段中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特征,現在的教育心理學把兒童心理發展劃分為以下幾個主要階段。
乳兒期(出生到一周歲)。
嬰兒期(一歲到三歲)。
幼兒期或學齡前期(三歲到六、七歲)。
童年期或學齡初期(六、七歲到十一、十二歲)。
少年期或學齡中期(十一、十二歲到十四、十五歲)。
青年初期或學齡晚期(十四、十五歲到十七、十八歲)。
按照這個年齡段的劃分,我們認為處于幼兒期的少兒就應該成為少兒圖書館的教育對象了,以往我們圖書館的“小讀者”年齡往往限制在六歲以上,因為這樣的年齡一般都上了小學,并認識了一定數量的漢字,有了初步閱讀的能力,其實這是不符合幼兒心理發展的。現在教育界普遍認為,人生的幼年期也是認知的活躍期,尤其是3歲左右,是孩子智力大幅躍升的時期,對一生性格和智力發展的影響巨大。古人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非常有道理的。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新鮮事物的刺激和影響。為此,我們認為少兒圖書館應該購置色彩鮮艷,圖文醒目的閱讀資料和玩具,來吸引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同時,必須強調,對待這樣特殊的“讀者”,必須由家長帶領并始終陪伴,開展“母子同讀”式的讀書活動,以免將圖書館變為幼兒園,也便于更好的開展母子互動,確保孩子身心健康安全。同樣,對待童年期和少年期以及青年初期的少年兒童,我們應該根據他們持續遞進的思維能力以及日益健全的情感意志來制定不同層次的讀書計劃和導航服務,開放不同種類的圖書文獻來引導他們讀書,充實他們的知識,滿足他們的渴求,激發他們的興趣,健全他們的人格,不斷增強孩子們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2 圍繞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開展科學的導讀服務活動
兒童心理過程的發展是指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發展,是其精神方面的全面發展。不同心理年齡的少兒,這些心理的發展速度、發展路徑和發展水平是不盡相同的。不同心理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少年兒童讀者在閱讀中的理解程度和興趣方向。所以,服務于少年兒童閱讀的圖書管理規則就應該建立在對兒童心理發展研究的基礎之上,也就是在工作中要針對不同心理年齡的兒童,制定科學的有區別的導讀服務規則,要與服務對象的特點相適應。比如,學齡前兒童的思維是具體形象思維,已經初具了隨意識記的能力,但還不很完善,另外他們的想象還處于模仿和再現的初級階段。針對這些心理特征,少兒圖書管理者應注意采取“激勵機制”,通過言語鼓勵、發放小紅花、小星星、小紀念品等靈活多樣的形式,來激發兒童的讀書熱情。要設置圖書專區,圖書內容可以選用有淺到深、寓情于理、通俗易懂,但篇幅不宜太長的讀物。再如,學齡初期的兒童感知特點雖目的性不強,精確性不高,但他們善于具體形象記憶,自控注意的能力也逐漸增強,針對這些特征,少兒圖書館在對他們進行導讀時,應注意激發其求知欲,并鼓勵他們直覺思維,提倡多思與首創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提高閱讀欣賞能力,才能幫助他們在閱讀時,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達到以書育人的目的。
3 準確把握少年兒童的個性化心理特征開展因材施教活動
所謂個性心理,是指表現人們個別差異的心理現象。個性心理特征包括一個人的能力、氣質和性格,這些心理特征的差異形成了人與人的不同特質。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每個孩子的心理特種都是不同的,正所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而且每個孩子的心理也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少兒圖書工作人員應善于調查和發現每位讀者的個性心理特征,然后采用不同的規則和方式,分別進行指導和教育。比如,那些年齡較小、能力較弱的讀者,在參與少兒活動時,常表現為困難重重、無能為力;那些氣質不佳、身體柔弱的讀者,常表現為沉默嫻靜、動作遲緩,而那些性格內向、舉止怪癖的讀者,常表現為心底狹小、怠情怯懦等等。對此,要分門別類,因材施教,注意針對性和適應性,分別推薦他們閱讀不同類型的圖書,參與不同類型的活動,不斷的激發他們的長處,不斷的克服他們存在的不足,要通過少兒圖書閱讀服務,不但能有效幫助孩子學習知識,培養興趣,還能有效的健全其心智,優化其性情,使孩子們在少兒圖書閱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有趣的讀書游戲中不知不覺的快樂成長。另外,各類少兒圖書館還應當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優勢和能動性,創造性的工作,主動性的服務。可以通過舉辦讀書演講會,讀書競賽活動等來激發孩子的讀書興趣和豐富孩子們的閱讀實踐。總之,就是要通過讀書不但讓他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受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且能讓他們還得到相應的身心健康教育。
4 緊密結合學校教育創新開展實踐拓展訓練活動
目前,青少年所學的知識大部分是在學校和教師有計劃有目的的傳授中得到的。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而青少年在學校學習知識較多,而學用結合,參加實踐、提升能力的機會則比較少。這既是由于學校課時有限,也是目前我國學校教育的短板。因此,充分利用課外活動,有效拓展實際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興趣特點、優化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少兒圖書館是青少年的第二課堂。作為“少年兒童教育工作者”的少兒圖書管理者,在對孩子們進行科學的閱讀導航服務外,還應該指導他們盡可能多的掌握知識應用的技能。比如,在對不同心理年齡階段的青少年進行導讀時,應根據他們所學課本的內容,選擇那些能幫助理解或詮釋課本內容的課外讀物進行推薦或者搞一些新鮮有趣的小游戲、小實驗來深化和加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如對初學物理知識的青少年,可以向他們推薦一些物理方面的科普性圖書或電子讀物來培養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想象力,以幫助他們達到理解和感受物理現象的目的)。當然,圖書館不同于科技館,我們也不能把閱覽室搞成實驗室。但是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信息服務,我們少兒圖書館人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進一步提升能力素質,進一步樹立“以孩子為本、全方位服務”的少兒圖書管理理念,是廣大讀者和家長們對我們的更高要求,是增強少兒圖書館吸引力和輻射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我們少兒圖書館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我們必須堅定不移的將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閱讀服務、促進少年兒童更加健康茁壯成長、為我國少年兒童發展事業做出更大貢獻作為少兒圖書館未來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彭飛.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25.
[2]熊仲琪.少年兒童圖書館事業改革與發展的幾點思考[Z].跨世紀的思考—— 中國圖書館事業高層論壇,199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