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數2013年中國當代藝術界最具社會性影響力的事件,當屬曾梵志《最后的晚餐》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1.8億港元成交。這一結果不僅將當代藝術市場的價格成功推向“億元時代”,更是在數月內引起大眾媒體的集體討論,借此契機,中國當代藝術開始向著更廣泛的公共視野邁進。
曾梵志一直都是中國當代藝術版塊最受東西方藝術市場和藏家認可的藝術家,其本人也頗具商業(yè)敏感性。早在2008年,他的《面具系列 1996 NO.6》就在香港佳士得拍出7,536.75萬港元的高價,創(chuàng)造了當時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最高拍賣紀錄。而“面具”系列,亦是曾梵志在拍場上最受歡迎的作品。
作為中國當代藝術領域為數不多的一如既往堅持創(chuàng)作并不斷推陳出新的藝術家之一,曾梵志備受學術和市場關注的不僅僅是這一個系列,早在“面具”之前,他在1991年-1994年創(chuàng)作的“協(xié)和醫(yī)院”系列就曾入選“后89中國新藝術展”。而來自這個系列的《協(xié)和醫(yī)院系列之三》更是繼《最后的晚餐》之后,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以1.13億港元成交。而在“面具”系列之后,曾梵志的創(chuàng)作經過對“面具之后/肖像”系列的摸索和過渡,最終又于2000年之后形成了個人創(chuàng)作的另一個典型“亂筆”系列。而回顧近幾年的拍賣市場,曾梵志每個階段的作品都曾創(chuàng)造過超過千萬元價格的成交記錄。
除了二級市場之外,曾梵志也獲得了國際畫廊巨頭的認可,并于2011年簽約高古軒,成為該畫廊代理的眾多國際大牌藝術家中唯一的中國藝術家。而高古軒也連續(xù)兩年分別在香港和倫敦為曾梵志舉辦個展,進一步推動了他在國際范圍內的影響力。
2013年10月17日,就在《最后的晚餐》創(chuàng)造天價成交紀錄不到兩周之后,經過3年籌備的曾梵志大型個人回顧展在巴黎現代藝術美術館開幕,展覽以倒敘的方式,從2012年追溯到1990年代,展出了曾梵志不同創(chuàng)作時期的39件繪畫和雕塑作品。這是曾梵志第一次在法國的美術館體系中舉辦完整的大型回顧展,也是巴黎現代藝術美術館首次采用與歐美藝術家完全對等的方式為中國藝術家做個展,4個月展期中迎來的5萬名觀眾也有機會近距離檢視一個中國藝術家的發(fā)展路徑,并看到他如何在不同主題、不同風格之間變化。正是憑借著市場和學術上的良好表現,曾梵志成為了本年度藝術權力榜排名最高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