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扇旋轉門,從任何一扇進入,客人立刻感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鼎盛時期的風范。嘆為觀止的八角形彩色玻璃天頂讓自然天光恢宏撒落,幾十年來被石膏板塵封的夾層,重現昔日輝煌,極富裝飾藝術感。整個酒店的裝飾性花紋雕刻再次提醒人們這座酒店的傳奇過往。
大堂的旁邊,酒店底層馬賽克大理石地板重現了集眾多知名品牌旗艦店于一身的名店廊風貌。在修繕之前,這一區域曾被分割給數個不同的公司辦公。如今,公眾終于可以體驗到1929年酒店開業時名品云集的宏偉大堂了。
在底層一架古董電梯鑲著核桃木板、琥珀斑駁的玻璃天花板,鋪著馬賽克地板,帶有和平飯店的特殊的鐵藝花紋,如今這架電梯已停止工作,但她卻是酒店的一道歷史風景。她向賓客們展示了和平飯店與眾不同的一面。
客房彰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風格,并結合舒適而現代的尖端設施。復古的家具內部裝有功能齊全的先進設施,如37英寸等離子電視,藍光DVD播放器和無線及寬帶互聯網接入。全大理石浴室設有雙人洗漱盆,浴缸旁鑲有液晶顯示屏和雨林式淋浴頭……
和平飯店10層樓皆為典型的芝加哥學派的哥特式風格。頂部為綠色銅質三角形屋頂,成為十九世紀至今最令人矚目的外灘天際線的一部分。

1929年,5~7樓,九國套房九國風情
從莊嚴肅穆的橡木墻面裝飾和木質窗臺中可窺見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的風華。倚靠在窗臺上,凝望黃浦江,聆聽過往船只的鳴笛和外灘海關大樓的時鳴鐘,遐想無限。
位于五樓、六樓和七樓的九國套房,曾是沙遜的暢想和理念,他要把不同國家的風情盡數納入華懋飯店。英國套房內的年代久遠的木質地板、玫瑰花紋的頂部雕刻彰顯了時光雕刻的印跡;美國套房內的寬闊的壁爐和Art Deco裝飾派藝術令人印象深刻;日本套房的和式移門和榻榻米給人靜謐溫馨之感;印度套房內清真寺似的穹頂及明麗的色調配以印度特色的花紋裝飾;中國套房內的半月形門廊充滿了民族特色。而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這些歐洲套房內的色調和裝飾都秉承了上世紀的風格,其中有精美磚式壁爐,木質地板配深色豪華地毯,彩色裝飾線條……
如今,每一間九國套房跨越時空,依然為賓客呈現了另外一個時代與時空的風情。

1929年,8樓,千金難等的龍鳳廳
由沙遜爵士親自在華懋飯店內設立的龍鳳廳,早就因為其美食和文化底蘊揚名國內外。彼時,預訂龍鳳廳的位子需要提前一年。傳說在那個時代,在龍鳳廳用過膳的名流比世界上任何餐廳的名人要多。
今天,擁有170個座位的龍鳳廳依舊雍容華貴。位于和平飯店八層,俯瞰外灘。從布著Lalique玻璃裝飾的走廊步入龍鳳廳,其令人陶醉的東方韻味,在原汁原味的裝飾細節的烘托下,得到提升。如雕龍畫鳳的圓柱、有紫禁城裝飾圖案的石膏天花板。服務的周到之處一如先前,精良骨瓷和亞麻臺布,處處顯示氣派。
1931年,10樓,居高臨下的私人寓所
自從1931年正式搬到上海并設立了企業的根基后,沙遜爵士在華懋飯店頂樓設置俯瞰城市全景的私人寓所,在這里他管理著龐大的家族事業,房間由暗色的橡木板鑲嵌,其上便是綠色銅制的金字塔屋頂,成為上海天際線上最特色的標志建筑。
寬敞奢華的空間擁有無可匹敵的江景,俯瞰外灘的萬國建筑群,領略上海的舊貌與新顏。遙想當年沙遜爵士在這套房內眺望外灘,將這里的風景,煥發的活力和魅力,稱作他的“繆斯”。
今日,這個位于10層的頂樓官邸變幻成沙遜總統套房,客人可以在這里遐想一位偉大的金融家,如何在這塊方寸之地改變了這個城市,建立各種商業項目并且支持城市建設,特別是加速了外灘的發展。

1930年,大堂,歐式下午茶發源地
1930年,維克多爵士引進了歐洲下午茶的傳統到上海,一周中除了星期日之外,整日都有美妙的音樂穿插伴隨著。華懋音樂樂隊在杰·費德洛夫的領導下,在酒吧演奏著古典音樂與經典歌劇。亨利·內森的全美華懋舞蹈團于每日晚上八時準時上演。

靜謐于和平飯店大堂的一角,茉·莉在大堂八角亭柔和光暈的渲染下,容光煥發。年代久遠的墻壁、精工細作的天花板和復古的吊燈,結合裝飾主義風格的布藝軟飾和穿著別致的侍應生,賦予了茉?莉上流社交生活的活力生氣。和平飯店締造者維克多·沙遜爵士曾親自挑選并進口酒店的茶葉。銀質糕點架上陳列的有新鮮烘焙的白脫司康餅,蘸上自制的果醬或奶油,美味無窮。還有三明治和法式糕點,令人垂涎。配合精致飲茶瓷器,更顯非凡品味。
茶香漸漸在傍晚時分散去,取而代之的是精美的開胃小食和冰鎮香檳。茉·莉提供各類香檳、經典雞尾酒、馬提尼酒。
為了讓歡慶的氣氛更加熱烈,茉·莉榮耀地恢復了1930年代盛行的現場樂隊表演。以前酒店的駐場樂隊經常在茉·莉上面的陽臺進行表演。如今,這些音樂表演再次令外灘夜生活經典重現,讓和平飯店再一次成為上海灘社交生活中心。
1933年,9樓,名流云集的扒房
1933年,為了方便沙遜爵士和其他游走世界的富紳們享受美味,擁有可以賞外灘露臺的9樓“扒房”應運而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這里是上海頂級的餐飲場所,不僅以美食聞名,而且更以其卓越地位和社會影響力而顯耀,國際政要、名人、名流都聚集于此。
這就是如今的“華懋閣”,充滿裝飾主義風格的華懋閣為客人營造了輕松而高雅的環境。主廚精心選用上等有機環保食材,烹制歐式高級美食,滿足客人的味蕾。
在一天之內,這間擁有70個座位的餐廳演繹著不同的角色。華懋閣午餐時間為中午十二點至下午兩點半。客人還可以在華懋閣露臺上享用咖啡小食的同時欣賞浦江美景。而在華懋閣享用晚餐勢必是一場成功的社會聚會,特色在于歐式家庭風格的分餐方法,原汁原味的歐式經典菜式和創意菜肴,其中最誘人的是來自加拿大的上等牛肉和海鮮,配以蔬菜和沙拉。
1980年,底層,重組老年爵士樂隊

穿過爵士酒吧厚重的木門,映入眼簾的是舊式的英式酒吧裝飾:深色的木格天花板、華麗的石柱、古董吊燈。曾經風靡一時的“上海”和“和平”兩款自創經典雞尾酒,悠揚的爵士樂中開啟難忘的懷舊之旅。
爵士吧最初命名為“馬與獵犬”,皆因創始人沙遜爵士因鐘愛狩獵。此后,由于駐場老年爵士樂隊經典爵士的現場演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酒吧因此改名為“爵士酒吧”。
如今的這支老年爵士樂隊重組于1980年,由六位從事演奏生涯半個多世紀的老樂手組成。三十多年來,樂隊在和平飯店內接待過數百萬來自世界各國的嘉賓及游客,包括美國前總統卡特、里根、克林頓,克林頓還饒有興致與老人們同臺表演,老人們的足跡遍及了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地,他們的精彩表演把賓客們帶回了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摩登上海。
2011年,老年爵士樂隊受邀參加了荷蘭鹿特丹的爵士音樂節。老人們在爵士音樂節上的精彩演繹以及他們傳奇的音樂生涯被搬上了銀幕,一部名為《上海老爵士》的紀錄片講述了他們對爵士音樂的畢生奉獻。2013年該紀錄片參加了加拿大多倫多的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以及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2007年,夾層,封印歲月的痕跡
閱讀維克多爵士的日記就像看上海的上流社交行程表。作為一位戲劇愛好者,他記錄了許多他觀賞過的電影和戲劇,特別是在上海蘭心大戲院。他還記錄了所有舉行過的聚會,并且留有他和許多賓客的照片。作為一個狂熱的攝影師,他使用第一臺祿來福來相機拍下這座城市的照片以及他所感興趣的東西,如帆船、情人和賽馬。
至2007年關閉翻新時,設計者在全世界尋找和和平飯店相關的歷史文件和紀念品以幫助拼湊酒店過去復雜的歷史演變。飯店收集到了許多寶貴的財富物品,從寶麗來照片到胡椒瓶,其中許多文物現今在位于酒店夾層的和平收藏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