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的上海,即便是已立春,但也依舊冷風瑟瑟。然而,在位于茂名南路上的錦江飯店中,服務生們正忙的熱火朝天,這是他們每天必然要做的工作,比如擦拭毛澤東當年用過的書桌、金正日當年坐過的電梯,還有尼克松踩過的地毯。????
“老錦江”這是上海人對錦江飯店的昵稱,這座新中國第一個國賓館,見證了眾多歷史大事件誕生。如果你對錦江飯店的歷史還不是那么熟悉,但若提到1972年中美共同在錦江小禮堂發表的《中美聯合公報》,應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正是該公報,代表了中美正式建交,也正是在錦江飯店,中美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推開錦江飯店那兩扇寬大厚重、雕有文藝復興時期圖案的大鐵門,歷史的榮耀與輝煌在這里交融。據了解,入住錦江飯店的客人中一半以上來自海外,其中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位首腦人物和政府要員,幾乎囊括了半個世紀中的世界政壇風云人物,尼克松、蓬皮杜、田中角榮、撒切爾夫人、鐵托、普京等都曾在錦江飯店留下足跡。
如今的錦江飯店是上海錦江國際酒店集團的旗艦酒店,并進行了多次的更新改造,盡管如此,他依舊履行著國賓館的職責,訴說那些能夠在明天成為經典的故事。
傳奇的開始——董竹君
“錦江”——這塊牌子的誕生就與傳奇相伴。這個傳奇的開始,就與一個女子的名字聯系在一起,董竹君。新中國成立之初,周恩來總理在家宴請錦江飯店創始人董竹君時,就曾贊揚道,“多年來你為黨做了不少工作,我敬你一杯。身為督軍夫人,拋棄榮華,單槍匹馬,參加革命,真難得!”
董竹君出身貧寒,為生活所迫淪為青樓賣唱女,結識革命黨人跳出火坑,一變而為督軍夫人,后又因不堪夫權肆虐,毅然摒棄榮華富貴。1935年,離婚后的董竹君在上海市中心大世界附近租下了一幢單開間一底三樓,創辦了一家川菜館。關于店名,董竹君選定了“錦江”兩字,而選用竹葉作為店徽,與“竹君”之名相輝映。董竹君在繼承川菜“一菜一味、百菜百味”少有共性滋味傳統的基礎上,改重辣為輕辣,嚴格掌握色、香、味的調和,把官場酒筵和民間酒筵的長處結合起來。經改良后的川菜,既保持了傳統特色,又適合雜處上海的南北東西客人的口味。
“錦江小餐”開業后,各式人等既為品嘗“錦江”川味新美食,又為慕董竹君這位奇女子之名,呼朋喚友紛至沓來,竟然樓上樓下人滿為患。“錦江”日復一日客滿擁擠,每餐各座都要接待幾批客人,生意興隆持續不衰。在杜月笙的幫助下,董竹君將店面進行了擴充,可同時容納300位食客,“錦江小餐”改作“錦江川菜館”。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領導來上海視察,又有外賓光臨訪問,而當時內有潛伏特務破壞,外有敵機轟炸,社會秩序很不安定。為此,市政府計劃創辦一個賓館級的安全接待機構。1951年3月,副市長潘漢年派人見董竹君,道明來意:“市政府擬在上海設立招待貴賓的食宿場所,認為錦江飲譽海內外,又有你的名聲,及你培養的思想進步、業務熟練的員工,希望錦江能擔當這個光榮的任務。”董竹君欣然應命。經商定:錦江川菜館與錦江茶室兩店的所有設備與人員,遷移至長樂路上的華懋公寓,所有資產由政府盤下,新的飯店沿用“錦江”牌子,名“錦江飯店”,店徽仍是竹葉,由董竹君出任錦江飯店董事長。1951年6月9日,錦江飯店正式掛牌成立,新中國第一個國賓館誕生。

每棟建筑都在見證歷史
錦江飯店擁有5棟建筑,分別為錦北樓、貴賓樓、峻嶺樓、錦楠樓和錦江小禮堂,他們每一棟都有其特別的意義。其中最為大名鼎鼎的,就要數錦北樓和貴賓樓。
錦北樓原名華懋公寓,是當年房地產大王英國爵士“蹺腳沙遜”野心膨脹的產物。他在吞并了猶太人安諾家族的財產以后,選擇黃金地段的法租界,建造了當年上海最豪華的酒店式公寓。這座當時上海的第一高樓采用英國歌特式風格,無論是蟹腳扶梯、銅門鐵飾還是電梯廳別致的樓層指示鐘,都吸引了滬上眾多洋大人,房子還未完工,便已銷售一空。
貴賓樓原名格林文納公寓,是沙遜在華懋公寓一炮打響之后,于1935年投資395萬銀元建造的。它比華懋公寓更氣派更雄偉,由中間18層、兩邊呈臺階式跌落至13層的對稱建筑組成。整幢大樓都是兩梯兩戶居家式的超豪華大套房,每單元有大小房8間,分成兩套,每套間數不同,都成獨立體系。整棟建筑以裝飾藝術為特色,與當時被譽為世界最新的紐約巴克利維賽大樓相似。格林文納公寓于1958年由錦江飯店接手經營管理。
貴賓樓對于錦江飯店來說,具有特殊意義,這棟樓里的中式西式套房是真正的總統套房。只有國家元首才能夠入住。1959年,黨的八屆七中全會中,大部分的中央領導人都住在了這座貴賓樓。
尼克松總統1972年到錦江飯店來住的也是中樓。因為這個總統的主人臥室和夫人臥室是兩邊分開的,但是他夫人如果要到總統這個主人臥室去,她必定要經過外面有一個24小時警衛的走道。錦江飯店考慮到這個細節,把里面原來有一個衣帽間打通,讓總統和夫人在里面也可以走動,到現在還保留著這個地方。
貴賓樓由東、中、西三部分組成,從外立面來看,他們是相通的。然而,為了私密性,實際上這是獨立的三部分,就是說,如果你要從東面到西面去,需要先坐電梯下到1樓,再從1樓上到西面。目前,中條共有豪華套房31套,東、西兩條為高端酒店服務公寓,目前出租情況良好。

位于錦北樓和貴賓樓中間的錦江小禮堂的歷史地位也相當高,《中美聯合公報》就是在這里發表的。起初則是為了1959年中共八屆七中全會而建,短短28天,在錦江北樓與中樓之間的大花園內,建起了一幢方形建筑,可容納300人開會。當時,為了保密,所有參加會議的服務人員提前一個月進入飯店,不能和外界再有聯系。
1993年,尼克松第三次訪華,再度重游錦江飯店小禮堂。此行讓尼克松感慨萬千,他站在禮堂中央說:“我要告訴在場的每一位,21年前,《中美上海公報》從北京開始起草,在杭州進一步磋商和討論,最后在這里舉行記者招待會正式發布。可以說,中美關系就是從這里起步的!”
如今,錦江小禮堂依舊全部用于會議和宴會,見證著一個個國家元首和政要的到訪以及重要活動事件的誕生。

峻嶺樓則是由6幢四層炮臺式公寓組成,由于形似烽火炮臺而又稱“炮臺樓”,他原本是華懋地產公司提供給峻嶺公寓和華懋公寓的房客們洽談生意和商務周旋的場所,也兼顧臨時的客房角色,是當時華懋公寓和峻嶺公寓放大了的專用客廳和書房。可以說,峻嶺樓是上海灘最早的寫字間范本。
錦楠樓則是5棟建筑中最年輕的一棟。由于錦江飯店承接眾多重要的國事和外事活動,為改善飯店的周邊環境以及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慮,錦楠樓因此建成。
周恩來的“老煮蛋”鄧小平喜歡打臺球
可想而知,作為國賓館的服務人員需要擁有良好的專業素質與優秀的服務態度,而“人和錦江,禮傳天下”的服務文化也已傳承至今。
據了解,錦江飯店的服務人員多為上海本地人,而且有相當一部分人,已經在此工作了多年。
在錦江飯店的檔案館里,有一本珍貴的小冊子,這些都是當時的服務員們為了更好地照顧中央領導的起居生活,點點滴滴地積累下來的。這些保存在飯店檔案館中,發黃變脆的零碎紙片,一般人看起來可能覺得并不起眼兒,可對于飯店來說卻是寶貝。紙片上記載著這樣一些內容:
“周總理(周恩來):早喜歡吃老煮蛋、豆漿、喜歡在豆漿里加蜂蜜、甜食等物,平時喜歡與我們服務員聊天,了解我們的生活,了解市民群眾的生活。總理喜歡飯后吃橘子,平時外出回來也喜歡吃水果之類,檸檬清茶、巧克力糖也都喜歡。文娛活動喜歡跳舞,喜歡京劇、淮劇。晚上辦公至凌晨三四時,夜間不吃夜點心,只吃些水果……午睡起來時,一定要送上咖啡一杯。”
“鄧大姐(鄧穎超)有時想吃糖果和水果,都自己掏錢,絕不要公家花一分錢。沒有事,她絕不去打擾總理,看書、看報她都在自己房里……不吃辣的和魚、雞、蝦類。凡是冰凍的東西都不吃。文娛活動:喜歡看越劇和聽評彈。”
“鄧副總理(鄧小平):喜歡安靜,飲食上很隨便,早上只吃些咖啡吐司、小籠包子等,茶一天要送3次。平時有空喜歡打臺球,興趣很濃厚,有時可以打到晚上兩三點才休息……鄧副總理這兩天在臥房里看到對面淮海廣場在打籃球、踢足球,說:‘這個節目倒不錯。’一旁的警衛員這時對服務員說:‘可惜看起來路太遠,否則首長倒很喜歡看’。”
還有“賀老總喜歡抽雪茄”、“陸定一愛吸熊貓牌煙”、“陳毅首長,早飯要看情況,起得早就吃。除了開會以外,喜歡看書,讀毛主席著作。寫字要用毛筆。”
除了以上手記,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能夠細數。如里根夫人喜愛鮮艷的紅色服飾,飯店事前專門為她定做了大紅緞子的睡衣;斐濟總理身材特別高大,在他來訪前,飯店就專門為他設計制作了一雙特大號的拖鞋。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曾三次來過上海,都住在這里,飯店按照她的需要和愛好,在她下榻的房間放置了全套高級化妝品、烘發吹風器和她喜愛的珠花拖鞋,夫人十分高興,稱這里的接待一次比一次周到。
著名臺灣女作家瓊瑤當年走進錦江飯店的房間時,高興得對錦北樓的6樓服務員們說:“呵,你們想得真周到!”原來,在她房間里,鮮花和水果在散發著幽幽的清香,服務員還根據她的愛好,在她的會客室中掛上了名家的書畫、同時還給她備下了筆、墨水等文具用品,以方便她的寫作。“這里有沒有‘姜汁茄子’?我很想嘗嘗!”聽說女作家很想嘗嘗“姜汁茄子”,餐廳的服務員趕緊去廚房聯系,不一會,瓊瑤如愿以償了,她連聲地贊嘆:“味道好極了,我在臺灣還從來沒有吃過。”
對于服務,在錦江飯店有個口頭禪:“硬件不足軟件補。”顧名思義,設施設備的完善要有一個過程,這就需要靠服務來補足。確實在這點上,他們做到了。
錦江飯店服務的傳承,或許我們已經看到,而創新是困擾所有老飯店的問題,如何利用飯店的歷史底蘊,通過現代化的服務來彰顯飯店的特色,這亦是錦江人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