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消息稱,中國50多家五星級酒店主動請求降星,以此期望留在國家符合節儉食宿標準的酒店名單上,重新獲得政府訂單。此情況還是事出有因的。隨著國內厲行節約運動的大力推進,酒店經營者不應該只把目光放在短期的取巧上,而是要從酒店自身的特點出發,把目光放在經營升級上。
節約運動是國家管理延續
《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規定,二、三、四類會議應當在四星級(含四星級)以下定點飯店召開。規定勢必會把一部分原來五星級酒店的政務會議分流到四星級酒店。這次的《辦法》實現了國家機關的全覆蓋,包括所有的財政供養機構、各種事業單位。
《辦法》把以黨中央和國務院名義召開的,要求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或中央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會議分類為一類會議;把黨中央和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召開的,要求本系統、各直屬機構或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有關廳(局)負責同志參加的會議分類為二類會議,一直到小型研討會、座談會、評審會這樣的四類會議。一類會議按照批準文件控制會期和參會人數上限,二、三、四類會議參會人數分別限定為300人、150人和50人,會期都不得超過2天,傳達、布置類會議會期不得超過1天。

五星級酒店應立足商務會議
中國酒店的會議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平均值為23%,會議酒店的比例就更大,例如北京九華山莊2010年會務收入5.4億元,2011年5.7億元左右,歷史最高曾達到6個億。當然九華山莊的體量比較大,客房2300間、會議室超過100個。
中國會議市場中,政府的會議占25%,企業的會議占20%,接待會議的平均人數為90.79人,會議的平均會期是1.99天。五星級酒店的會議應定位于商務會議,從小型的董事會到大型的企業年會,充分發揮高端會議設施與軟件的作用。
在軟件上,酒店應該做好會議經營與服務的規范,包括主題的設計能力、對外的宣傳能力、服務的應變能力等。在這一基礎上明確會議服務要求、管理要求、服務質量可持續改進和檢驗與評估、推動會議服務的專業化建設。在硬件上,酒店則要加大設施投放和提升設施水平,其中包括齊全的會議設施、其他特色設施、活動地點。
酒店等級評定的發展方向
五星級由國家星評委審核,四星由省級審核,三星級及以下星級由地市級審定。星評員通常由高星級酒店總經理、院校相關專業教師和旅游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構成。飯店開業一年后可申請星級,經星級評定機構評定批復后,可以享有五年有效的星級及其標志使用權。開業不足一年的飯店可以申請預備星級,有效期一年。星級飯店復核每3年舉行一次。
2010版旅游飯店星級標準有6個方面的調整:星級評定的初評和終評合二為一;評定性復核的時間由5年調整為3年;復核不達標的飯店只提出限期整改、取消星級兩種處理方式;增加星評監督員;飯店星級標志受《商標法》保護;星評機構可根據實際開展第三方賓客滿意度調查。
酒店等級評定方面,全球酒店行業等級評定的機構包括政府、行業協會和第三方組織。目前國內現行的星級飯店評定方法起源于瑞士,瑞士酒店的星級評定標準也是經過變革的。1979年瑞士酒店協會在瑞士推出五星級酒店,這個系統被全世界所接受。2007年起,瑞士新的酒店質量劃分包括6項革新,考核內容包括:與國際性連鎖、名牌酒店的融合,與消費者組織以及瑞士旅游業的合作,質量管理體系,服務速度,秘密抽查等。衛生方面細菌測試秘密抽查是“不做通知的檢查”,在這里指由日內瓦物資檢測、監督中心稽查員進行的檢查。這些貌似顧客的檢查員不僅考核服務質量,還會進行衛生監督。以細菌測試結果作為評定酒店等級的標準。瑞士酒店協會在事后通知被檢查的酒店,并幫助其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