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對手在實施價格調整策略之前,一般都要對得失經過長時間的深思,仔細權衡調價的利害,但是,一旦調價成為現實,則這個過程相當迅速,并且在調價之前大多要采取保密措施,以保證發動價格競爭的突然性。企業在這種情況下,貿然跟進或無動于衷都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是盡快迅速地對以下問題進行調查研究:(1)競爭者調價的目的是什么?(2)競爭者調價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3)競爭者調價將對本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銷售量、利潤、聲譽等方面有何影響?(4)同行業的其他企業對競爭者調價行動有何反應?(5)企業有幾種反應方案?競爭者對企業每一個可能的反應又會有何反應?
在回答以上問題的基礎上,企業還必須結合所經營的產品特性確定對策。一般說來,在同質產品市場上,如果競爭者削價,企業必須隨之削價,否則大部分顧客將轉向價格較低的競爭者;但是,面對競爭者的提價,本企業既可以跟進,也可以暫且觀望。如果大多數企業都維持原價,最終迫使競爭者把價格降低,使競爭者漲價失敗。在異質產品市場上,由于每個企業的產品在質量、品牌、服務、包裝、消費者偏好等方面有著明顯的不同,所以面對競爭者的調價策略,企業有著較大的選擇余地:第一,價格不變, 順其自然,任顧客隨價格變化而變化,靠顧客對產品的偏愛和忠誠度來抵御競爭者的價格進攻,待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或出現某種有利時機,企業再做行動。第二,價格不變,加強非價格競爭。比如,企業加強廣告攻勢,增加銷售網點,強化售后服務,提高產品質量,或者在包裝、功能、用途等方面對產品進行改進。第三,部分或完全跟隨競爭者的價格變動,采取較穩妥的策略,維持原來的市場格局,鞏固取得的市場地位,在價格上與競爭對手一較高低。第四,以優越于競爭者的價格跟進,并結合非價格手段進行反擊。比競爭者更大的幅度削價,比競爭者小的幅度提價,強化非價格競爭,形成產品差異,利用較強的經濟實力或優越的市場地位,居高臨下,給競爭者以毀滅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