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估價是一個龐大而寬泛的題目,在不同的系統中,出于不同的目的,我們都需要對藝術品作出估價。
譬如說,某件藝術品送拍時,接受的拍賣行會對其做出估價等等。在畫廊待售的作品也會有銷售定價,這是兩種我們最常見到的價格。換言之,相同的藝術品在不同的功能系統中將呈現不同的價格,這些不同的估價既有相關性,又有差異性。
人才等三因素制約藝術品保險服務
藝術品估價的一種功能系統是保險估價,包括投保品的估價和出損之后的理賠估價兩個互相制約的子系統。
目前在中國的保險服務中,藝術品財產保險完全缺席。在商業實踐中,藝術品只在運輸過程中有保險服務,承保公司還對承運公司的資歷、包裝、設備和商譽都有專門的指定和要求。這顯然并不能滿足現在國內高端人群日益豐富的藝術品財產所需要的保險服務。
在國外的商業實踐中,藝術品的保險主要是對專業倉儲的單位空間進行定額保險,而高價藝術品的實額保險還需要極其復雜的評估和分保安排。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中,藝術品保險肯定會先從專業的倉儲設備建設和相關評估系統的建設開始。在拍品不擔保真偽和成交記錄真偽存疑的交易環境下,恐怕對藝術品的普遍承保服務既不現實也不必要。專業人員和專業設備,評估、分保和仲裁爭議的制度建設及目前的誠信風險是制約藝術品保險服務的三大要素。
藝術品質押貸款估價需與套現體系配套
藝術品的質押貸款是另一個急需的估價系統。這種金融服務需求已經體現的十分明顯而迫切。
其實,在以往的銀行貸款及典當業實踐中,已經存在著大量的實踐和個案,超值估價和形成壞賬數不勝數,關鍵是估價與套現沒有配套連接。國外少數高端的金融機構,也只選擇性地對資產和信譽良好的客戶提供短期的質押服務。同時,貸款方會尋求第三方的價格評估,并與專業機構進行制度性的安排,使質押品在借款者逾期未還的情況發生時能通過拍賣行套現或安排買家接手。
藝術品質押貸款一定有其時效期限,其估值一定要與套現渠道和套現價格對接,才能保證其專業性和可行性。金融系統提供這一服務的前提是估值專業人員的培養與估值流程的設定。換句話說,學術建設、理論建設、人才培養和制度建設要齊頭并進,才能逐步開展這一業務。
目前國內的商業實踐是評估方,擔保方和貸款方實行三結合,貸款比率從緊掌握,一般不超過保守估價的百分之五十,并設置折扣回購的保障性安排。而在境內外的商業實踐中,也有藝術品質押貸款只局限于本機構優質客戶及看貨不看人兩種服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