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會在糾纏中不能自拔,我們會隨時隨地可能陷入窘迫。我更愿意以傾聽的方式,我覺得傾聽是情感溝通排在第一位的。
我一直認為寫小說是百業當中最開心的一份職業,因為這是模仿上帝的職業。上帝造了我們全體,小說家一生也會造一些人、人生、際遇和命運故事,那么小說家會遇到自己的生命樂趣,造人的樂趣,就像一個國王一樣,他妻妾成群,可以生很多孩子,那么小說家這輩子也可以生很多孩子,他的人物都是他的孩子。
我之前遇到很多題材都是形而上的,那么形而上的內容就相對有適合表達它的形而上的形式。2013年我寫了一本書叫《糾纏》,這個故事是形而下的,就用形而下的表達方式,就是我們習見的所謂寫實,或者說接地氣。
《糾纏》表現的不是社會的糾纏,而是人心的糾纏,我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感覺它是一個卡夫卡式的故事。因為卡夫卡的每個人物都會莫名的被糾纏,不能自拔,無盡無休的糾纏,我對這個故事的描述也是說人會被糾纏,人會在糾纏中不能自拔,我們會隨時隨地可能陷入窘迫。
我們沒有辦法去擺脫糾纏,隨便都能擺脫的話,卡夫卡就沒有那么偉大了,卡夫卡的偉大在于他發現了人生就是糾纏。擺脫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人生解決。老話不是說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不如意的總和不就是糾纏嗎?
《糾纏》這個故事圍繞著孝。中國有一句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個說法就是什么時候需要盡孝,久病床前不正需要盡孝嗎?但是久病床前是沒有孝子的。我覺得孝在中國一直是一個說辭,我們看到太多的例子,很難說是講孝道。
我自認為我是一個孝子,但是不能說我全心全意盡到了孝道,父母走了以后經常還是覺得歉疚更多,但我已經是我周圍的人中間做得更好的。所以,我個人一直不認為這是中國人的常態。如果兒女不孝,保姆照顧老人,老人愿意把所有的財產都給保姆,我對這種做法是很支持的。我覺得就應該這樣,誰在最后的時間陪老人,誰就能拿到老人的財產。
我很希望看到一個孝的世界,孝的社會,但是說心里話,看到的都不盡如人意,所以,我一直會站在抨擊不孝的立場上,我不是現在,我一直都是這樣。孝是一種很高的品質和境界,我對那些能行孝的人特別尊重。我有一個好哥們,他老婆為他爸爸媽媽送終,最后的時間,擦屎、擦尿、洗腳都是他老婆在做,因此對他老婆充滿敬重,我覺得這個女人太了不起了。我那個朋友,曾經有過一點紅杏出墻,但是我這個朋友覺得光是他老婆為他父母送終這件事,他無論如何都不能離開他老婆。
孝道與法理會有矛盾的時候。法有很多規定性,有太多局限。中國在以德治國的傳統下,以法律治理國家帶來了很多新問題。當然,我也是一個守法者,我覺得一個人應該依照法律去規范自己的行為,只是我更認為以德治國更好。
家庭是一個人一生當中最重要的附屬,我可能不大會在家里以法律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我更愿意以傾聽的方式,我覺得傾聽是情感溝通排在第一位的。
QA《芒果畫報》對話馬原
芒果畫報:回顧2013年,你有什么收獲和遺憾?
馬原:有收獲,我完成個人童話處女作,《灣格花原歷險記》,雖然離出版還需要一點時間,但是寫作又變了方向,很開心。不一定非有遺憾不可,沒有特別值得一提的遺憾,基本上現在想做的事情在做,很開心;一年下來身體狀況沒有比上一年更差,很開心。
芒果畫報:請為2013年的中國找一個關鍵詞。為什么?
馬原:霾。南京、上海、杭州完全被霧霾籠罩,上半年是華北,下半年是華東,現在這個回合,不但是華東,華北也被籠罩。怎一個霾字的了得。
芒果畫報:在你的人生經歷當中,有沒有什么事曾經影響到你的價值觀?
馬原:六年前的那場大病。人面對生死了,每天就會生出很多命題來質問自己,生病對個人來說特別重要,上帝給人最好的禮物就是生一場大病。
芒果畫報:成長中你最重要的是哪個時期,那個年代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馬原:每個時期都一樣,跟你說老實話,我已經六十歲了,沒有哪一年是跳過去沒過的,哪一天都過了,哪一刻都過了,哪一刻都重要,沒有偏頗。
芒果畫報:你對現在這個時代有什么話不吐不快?
馬原:人類反省自己。人類對地球母親造成的傷害太大了。
芒果畫報:傳統的價值觀今天是否仍有其現實意義,能在傳承中重塑獲得活力嗎?
馬原:以我今天的立場,一個生過大病,過了甲子之年的一個知識分子的立場,那么我認為最有現實價值的還是老子的思想,天人合一的立場。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在自然中求得自身平衡,終身平衡的立場。
芒果畫報:你理想的生活狀態是什么?
馬原:在沒有污染,干凈的地方生活,少吃和不吃那些受到污染的活動,盡量不接觸那些有害的東西,希望看到健康、干凈的、溫和的書籍影響到孩子更多,因為他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時間比我們要長,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有一個幼子,才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