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相較于國家建設、社會改造而言,個體的自救、人如何與自己相處更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2013年初,《這個社會會好嗎》出版。
有人問我在這一年的時間里有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這個社會會好嗎?我想這不是年度之問,甚至也不是世紀之問,而是我們每個生活在社會之中的人必須時刻面對的問題。更何況,即使我們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也不意味著能夠立即解決相關的問題。
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來關心社會的走向,擔起于己于人的社會責任。這一年我多數時候有點隱居的狀態,社會活動也相對少了很多,甚至連微博都差不多停了。我無法斷定同路人是多是少,但的確相信今天中國最大的變化是觀念的變化。而這種觀念的變化主要集中于個體觀念的興起。但另一方面,對于許多人而言,又面臨自由濫用的問題。人們在爭自己私權時,忽略他人的私權,忽略自己的社會責任,這也是社會矛盾增多的原因。
此外,我想強調的是,追逐理想和思想,只是你追隨自己的內心的召喚,與同路人多寡沒有必然聯系。
有句話說的是,內心越強大,對身外之物要求就越少。我想我沒太苛求于環境,我想得更多的是不去辜負自己對美好人生的希冀。
QA《芒果畫報》對話熊培云
《芒果畫報》:回顧2013年,你有什么收獲和遺憾?
熊培云:遺憾的是,沒有用心寫書,原先計劃中的書籍停下來甚至放棄了。收獲的是,為下一本書積累了許多材料和心得,當然有不少思想和概念上的收獲。
《芒果畫報》:請為2013年的中國找一個關鍵詞。為什么?
熊培云:十面霾伏。我希望生活在一個天朗氣清的環境中,然而這即將過去的一年,沒有期許中的明媚與清晰,時而艱于呼吸視聽,多的是驚怒,少的是驚喜。
《芒果畫報》:你理想的生活狀態是什么?
熊培云:凡事有當務之急,現在的理想生活狀態,希望空氣質量好一點。我不想戴著口罩與這個時代的人們同呼吸共命運。
《芒果畫報》:在你的人生經歷當中,有沒有什么事曾經影響到你的價值觀?
熊培云:嚴格說沒有。一件事不會影響我的價值觀。那樣抽樣再做決定我想也是不負責任的。我的價值觀形成于長期的觀察思考,以及經年累月隨之而來的內心的決斷。如果說有影響過我的事物,我想主要是美與善的觀念,準確說是自己內心的追求美與善的決斷。若非有此追求,于我而言,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芒果畫報》:在衣食無憂的今天,你怎樣看待財富的意義,與活著的價值?
熊培云:財富被認為私有制下最切實際的擁有。但在我看來,財富滿足生活需要即可。相較于賺錢,我認同賺時間。畢竟,我們的生命是由時間而不是由金錢構成的。世界上最不合算的交易,莫過去賺取了無數并不需要的錢,而浪費有限的金不換的時間。很多人不理解我的這種說法。這個時代的人們為私人擁有更多的東西奔波,但在我看來,嚴格意義上的私有制都是不存在的。試想,終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去,錢再多有什么用呢?我們連自己的生命都不曾真正擁有過,而只是使用過,我們又怎么能擁有財富呢?
《芒果畫報》:傳統的價值觀今天是否仍有其現實意義,能在傳承中重塑獲得活力嗎?
熊培云:嚴格說,沒有傳統,而只有現實。傳統價值觀有沒有意義,在于現實中的人如何抉擇。選擇了就有意義,不選擇就沒有意義。其實我們不需要總是將眼光盯在過去。中國社會需要重新締約,不是因為我們有怎樣的過去,而在于我們需要怎樣的現在和未來。古人是否愛好自己和我們是沒有關系的,是不需要考察和論證的,我們不必要為古人背書,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我們的內心的愿望。
《芒果畫報》:對2014這樣一個改革年,你有什么期望?
熊培云:我們每天都在遭遇改革。比如現在許多城市都在限購限行汽車。相關政策的出臺,究竟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民眾的福利,是否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原則,等等。我想不只是2014年,在過去與將來,中國需要回答一個問題,誰來監督改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