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中國人要想過上輕松、舒泰而優雅的生活,就必須自覺地承認、體認自己的文化身份。那就是,儒家的文化身份。
中國人天生是儒家
我這幾年一直在說,中國人天生是儒家,問題僅在于,我們對我們的這一文化身份是否自覺。我們很多人,尤其是接受過很好教育的人,不愿意承認自己的這一文化身份,甚至以這個身份為恥,刻意地要從自己身上去掉這個身份。
但你終究去不掉。那不是你可以選擇的東西,這個文化身份不是衣服,你可以隨便換。也不是發型,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天生的意思就是先天的。你沒有出生,這個身份就確定了。因為,儒家滲透在中國大地,名山大川,何處沒有中國文化?儒家滲透中國人的身心內外,滲透在語言,滲透在待人接物之道上,看看中國人的行為方式、信仰,就與外國人不同,即便他說著外國話,信著外國教,吃著外國餐,每天往外國跑。
既然如此,就從了吧。為什么要跟自己較勁?過去一百年來,很多中國人,尤其是受到較好教育的中國人活得累,其實就是因為文化身份的錯亂。你是中國人,偏不做中國人。你是儒家,偏要反儒家。你又變不成美國人,你也不可能消滅自己的父母、朋友。結果很尷尬:你什么都不是。
還有更多的人,因為文化的斷裂,接觸不到自覺的儒家文化的滋養,也就不能提升自己的生命,結果也什么都不是,生活在完全沒有文化的狀態。而沒有文化,就必然粗鄙。越有錢,越顯得粗鄙。
所以,今天,中國人要想過上輕松、舒泰而優雅的生活,就必須自覺地承認、體認自己的文化身份,那就是,儒家的文化身份。你天生就是儒家,就該過儒家式生活,你的最好的生活就是儒家的君子的生活,那就往這個方向努力。那是你的天命。順乎天命者,得幸福,逆乎天命者,忙碌一生,最后兩手空空。
儒家地生活,優美而高貴
我是個儒者,我希望生活在儒家式秩序中,但我有一本書,書名是《儒家式現代秩序》,有“現代”兩個字。
我們生活在現代,這是一個你無法改變的事實,就好像你無法改變自己天生就是儒家這個事實一樣。因此,我理想的秩序既是儒家的,也是現代的。也因此,我的儒家理想是柔性的。我希望改變現實,而不是顛覆現實。我不會介意人們過現代生活,但我會說,嗯,接受儒家,儒家地生活,你也可以是現代的,而且是優美而高貴的現代,而不是愚蠢而粗鄙的現代。
現在中國人其實就生活在愚蠢而粗鄙的現代中,不管窮人、富人。實際上,越富的人越粗鄙。財富把它的粗鄙貼在臉上,掛在身上,展示給全世界。在這樣的時代,儒家必須登場。儒家不是要讓人變成老古董,儒家是要讓人優美而高貴。我會要講這個道理,我也會從自己做起。
比如,我仍給大眾媒體寫作時評,仍在微博上活躍,對社會、政治做出評論。這一點,在儒學圈子里是很特別的。這也是儒者的角色所要求的。儒者欲行道于天下,那就必須做事,就必須議論天下之事。不過,現在,我基本上從儒家立場言說。議論社會問題的解決,我更愿意訴諸人的自覺。
還有,只要可能,我自己也會實踐。在公民社會領域,在儒家社會實踐領域等等。我經常說,其實,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是君子,需要君子力行不已,而不是光會說個不停。
剛上微博,有很多人非常惡毒地攻擊儒家。對這樣的人,我也用比較刻薄的方式還擊。這個時候,喜劇出現了,那些攻擊儒家的人,你為什么不能溫良恭儉讓。這就是自相矛盾而不知。后來,我發現,其實,跟那些人爭辯,毫無意義。為什么要做沒有意義的事情?現在,刻薄的回應,幾分鐘后,我就會后悔,刪去。這也算是內自省吧。
儒者也是人,有七情六欲。儒家只是要人對自己有所反思。我跟學生講《論語》課,反復強調一點,儒家只是要讓人自覺地生活,就是省,反省。有了這樣的自我反省的意識,生命就是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當然沒有盡頭,這個過程也是悅而樂的。也只有這樣的過程,才可能養成溫之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