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鄉,有一座老橋,家鄉人親切地稱呼它“官渡勝利大橋”。它雖然沒有特別響亮的名字和屬于它的一段美麗的傳說,但我特別喜歡它。
官渡勝利大橋建在官渡場鎮的中心位置。橋下的官渡河把官渡場鎮分成南北兩面,然而又是這座橋把兩邊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因為此橋的特殊位置,也使它周圍成為官渡場鎮的經濟中心。
官渡勝利大橋全長51米,兩端寬10米,是一座堅固的石拱橋。這座橋在設計上很有特色,不僅科學合理,而且美觀大方:(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由10道拱圈拼成,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會受到影響。大拱呈半圓形,就像一輪彎彎的月亮匍匐在官渡河上。(二)大拱的左右兩肩上,各有三個小拱,像六扇小圓門。這個科學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三)橋面是用混凝土筑成的,它與河面平行,這有利于過往車輛快速通行。橋面兩旁原有石砌的護欄,不過因為年代久遠,又在其外側加了一層鐵護欄。石砌護欄的內側雕刻有五角星,每邊各有10顆,星星的體積由中間向兩邊逐漸縮小,星星上涂著鮮紅的顏色,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我曾十分好奇此橋為什么叫“勝利大橋”,后來經過調查與了解,終于知道了“勝利”二字的由來:官渡勝利大橋建造于1958年,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家鄉取得的又一個勝利成果之一,為慶祝此橋的成功修建,取名“官渡勝利大橋”,此乃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1958年的官渡場鎮資源缺乏,尤其是糧食極度匱乏,饑餓讓官渡人難以生存,人們特別期盼能戰勝饑餓,戰勝貧窮,所以用“勝利”二字來寓以其意。
這就是我家鄉官渡場鎮的勝利大橋,我愛它!
(選自《白帆》2014年第5期,有改動)
閱讀賞析
《中國石拱橋》以“中國的石拱橋”為說明對象,按“由概括到具體”的邏輯順序來全面介紹其四大特點。《官渡勝利大橋》是以“官渡場鎮的勝利大橋”為說明對象,按“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來介紹它的“位置特殊”“結構堅固”“形式優美”和“歷史悠久”這四個特點。與《中國石拱橋》不同的是,它重點介紹的是橋的形式優美,還介紹了橋的位置和橋名的由來,從而體現了“官渡勝利大橋”的獨特性。
思考練習
1.用簡潔的語言說說“官渡勝利大橋”與《中國石拱橋》中介紹的“趙州橋”在結構上的共同特點。
" " " " " "
" " " " " "
" " " " " "
2.結合上下文思考作者為什么要詳細介紹“官渡勝利大橋”的形式優美?
" " " " " "
" " " " " "
" " " " " "
3.本文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舉例說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