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枕的濤聲驚破曉夢,我起身推開房門。時值明治二十九年十一月四日拂曉,身處銚子水明樓中,樓下就是太平洋。
剛過凌晨四時,海上灰蒙蒙的,只是不時傳來陣陣濤聲。遙望東天,水平線上泛出了淡淡的樺樹皮色。一勾彎月高掛在頭頂上黛藍的蒼穹中,宛如鎮守東海的金弓,散發出皎潔的清光。左面黑黝黝的犬吠海峽的盡頭,燈塔的回轉燈在陸地和大海之間劃出一道道白色的光環。
片刻之后,凜凜的曉風掠過漆黑的海面,夜幕悄悄地從東方被揭了開來。熹微的晨光踏著波濤走來,拍打著磯岸的白浪漸次清晰可見。舉目仰視,曉月不知何時從金弓幻化成了銀弓。混沌的東天也變得澄明,很快就系起了一條錦帶。浩渺的海面上翻動著白色的浪花和黑色的波谷。夜夢仍在海上徘徊,可是東邊的天際卻已張開了眼瞼。太平洋的夜幕即將拉開。
突然,曙光似蓓蕾初綻,如漣漪四泛,天空、水域豁然開朗。海面愈白,東天愈黃。彎月、燈塔的光芒漸次暗淡下去,最后消失在茫茫之中。此時此刻,人們會不由自主地聯想起候鳥啼叫著掠過海面的情景:大海中的所有浪濤全部踮起足尖顧眄東方,一種飽含期待的喧囂——無聲之聲充溢著四際。
又過了五分鐘至十分鐘,眼看著東方的天空放射出金光。忽然,大海的盡頭浮現出一點猩紅,那么迅疾,竟令人無暇想及日出。屏息定睛,只見海神輕展雙臂,使僅露出水面的紅點化作金紅、金梳、金色的馬蹄,旋即一躍而脫離了水面。初升的太陽早在離水之前就已噴出萬點金滴,一瞬千里,猶如長蛇飛騰在太平洋上,由遠而近。驀地,眼前的磯岸突然濺起兩丈多高的金色雪浪。
(選自《德富蘆花散文選》,有改動)
閱讀思考
1.作者在具體描寫海上日出前,先從哪些方面寫了海面的情況?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 "
" "
2.文章描繪了日出瑰麗、雄壯的景觀,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 "
" "
3.請賞析“大海中的所有浪濤全部踮起足尖顧眄東方,一種飽含期待的喧囂——無聲之聲充溢著四際”的表達效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