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解讀】
記敘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敘述和描寫,而適當(dāng)?shù)氖闱楹妥h論就像一幅人物畫的眼睛,向讀者透露出一定的情感和思想。抒情和議論是兩種表達方式,但在記敘文中,它們似乎很難分清彼此。如季羨林的《幽徑悲劇》:“在茫茫人世中,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哪里有閑心來關(guān)懷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作者批評了那些不關(guān)愛自然的人。抒情意味很濃。同時,作者也表明了這樣一個觀點:人類要熱愛大自然。議論的意味也很濃。
在記敘文中,要想運用好抒情和議論,就必須弄清楚它們與敘述描寫間的關(guān)系。
一、總分關(guān)系。敘述描寫是花瓣,抒情議論是花萼,花萼包著花瓣,與花瓣構(gòu)成“總分”關(guān)系。如《幽徑悲劇》中的一至五段,描寫了幽徑的四季美景,這是分。第六段則作了如下議論:“這一條神奇的幽徑,情況大抵如此。”這是總,有力地收束了以上幾段內(nèi)容。
二、形神關(guān)系。敘述描寫是形,抒情議論是神,后者由表及里地從更深處揭示出前者的內(nèi)在含義。如《幽徑悲劇》一文,全文主要敘述了幽徑中那棵古藤的生死,這是形。結(jié)尾則寫道:“但是,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這是神,表明了作者維護真善美的堅強決心,有畫龍點睛之效。
三、骨肉關(guān)系。敘述描寫是血肉,是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抒情議論是筋骨,是支撐全文內(nèi)容的骨架。如杜衛(wèi)東的《明天不封陽臺》一文,開頭一句“明天要封陽臺”獨立成段,表明了作者鮮明的觀點。到第七段又有一段議論,起始句是:“是的,明天還封陽臺嗎?”行文內(nèi)容發(fā)生轉(zhuǎn)折。結(jié)尾一段仍是抒情議論,起始句是:“我決定明天先不封陽臺了。”文章內(nèi)容又落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上。這三個句子支撐起了全文的三部分內(nèi)容,前后照應(yīng),一線貫通,使文意層層遞進。
四、因果關(guān)系。敘述描寫是因,抒情議論是果,感情由景而生,觀點由事而出。如《幽徑悲劇》中的第十三段,作者先敘述了古藤被毀的具體情形,這是因;接著直抒胸臆:“此時,我簡直是悲哀至極,哪里還有什么閑情逸致來欣賞幽徑的情趣呢?”這是果。
了解了抒情議論與敘述描寫的關(guān)系,我們在寫作記敘文時就可以靈活運用,并能讓其為敘述描寫錦上添花。
【習(xí)作看臺】
留住那份純真
秦培嚴
遠處的浪花一層又一層,海灘上清涼的海水沒過了我的腳丫。大海在凈化著我的靈魂。(既有景物描寫,又有陶醉之情,引出美好回憶。)
櫻花爛漫
我心中的櫻花雖然不如日本的櫻花那樣美,但它卻是我的精神寄托。(議論,表明心中的櫻花另有深意,領(lǐng)起下文。)
波浪形的葉子,白色的茸毛,綠得讓人看不清的葉脈。它的莖是那樣的筆直挺拔,好似芭蕾舞者的雙腿,纖細而又不缺乏剛勁。黃色的小花好像陽光一般,常常溫暖著我的心扉。在我的童年里,黃色就是陽光的顏色,它帶給我無限幸福。(描寫生動,突出童年心中櫻花的美麗。)
我終于明白,純真就是少時的天真爛漫。(議論,點明純真的第一種含義。)
螃蟹情緣
夏夜的天空,星星眨著眼睛,明月披上了黑色的輕紗,美麗而又深邃。(描寫迷人夜景,烘托美好心情。)
我喜歡和爸爸一起到海邊去抓螃蟹。每當(dāng)夏夜來臨,螃蟹就喜歡爬上岸,有時成群結(jié)隊。我們就舉著手電筒或電瓶燈照岸邊,一旦照到螃蟹,它就一動不動,好像專等著我們?nèi)プニ?/p>
那一夜,我和爸爸抓到了很多螃蟹,我很得意,與它們嬉戲。突然,一只螃蟹鉗住了我的手指,我疼得大叫。爸爸讓我趕緊把手放進水里,螃蟹一遇水,就松開鉗子,逃走了。爸爸說:“如果你使勁掰它的鉗子,它就會使勁夾住你不放;你放了它,它也就放了你。”(敘述被蟹鉗又放走蟹的過程,暗含哲理。)
我終于明白,純真就是寬容地對待別人。(議論,點明純真的第二種含義。)
噴薄火焰
我和他時敵時友,有時吵得不可開交,有時卻又聊得難舍難分。
他是我最好的同桌,嚴厲又不缺乏耐心,在我遇到困難時,他總是盡全力幫助我。
一次考試,他的成績不盡如人意。看到他那憂慮的神情,我也很著急,我終于找到了幫助他的機會。
我悄悄地將一顆西紅柿塞進了他的書包里,希望這顆西紅柿讓他看到噴薄的火焰,喚起他的熱情。果然,他明白了我的用意,向我會心一笑。
我終于明白,純真就是不露聲色、真心細致的關(guān)愛。(議論,點明純真的第三種含義。)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感受過各種各樣的純真,每一份純真都是一顆糖果,都值得反復(fù)品嘗。(結(jié)尾抒情議論,照應(yīng)題目,表達懷念之情。)
【精彩點評】
這篇文章的成功之處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結(jié)構(gòu)完整清晰。全文三大部分,中間三個小層,這個“三三式”安排得很得體。中間三小層各用小標題,每一層都是先敘述描寫,后議論抒情,點明純真的含義。結(jié)尾使用抒情議論文字,有力地收束了全文。
二是描寫用得恰到好處,有烘托感情的景物描寫,有流露心理的神態(tài)描寫,使文章內(nèi)容有血有肉,細致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