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分: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一、積累運用(27分)
1.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3分)
冬天用嚴酷拒絕怯懦的猶豫,卻用熱情迎接勇敢的擁抱,躲進溫暖的小屋qí pàn春天的溫情,一定無法品味到冬之深韻。拒絕了冬天的嚴酷,也就拒絕了鑄就堅強的良機。
夏日用fán zào拒絕急切的奢望,卻用茂盛回報辛勞的投入,躺在月光明朗,清風微動中夢想金秋的豐碩,極有可能被夜半忽來的風雨驚個不知所措。拒絕了夏日的fán zào,也就拒絕了支撐生長的土壤。
(1)請根據拼音寫出上面兩段文字中相對應的詞語。(2分)
qí pàn( ) fán zào( )
(2)根據語境,用一個成語替換語段中畫橫線部分。(1分)
躺在 中夢想金秋的豐碩……
2.下列各組詞語中,書寫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綏靖 地窖 取締 轉彎抹角
B.陰慘 交卸 焦灼 窮愁潦倒
C.拂曉 瑣屑 愧怍 張皇失錯
D.贓物 塌敗 伎倆 低眉順眼
3.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句子。(5分)
(1)室中更無人,____________。(杜甫《石壕吏》)
(2)坐觀垂釣者,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3)杜甫在《春望》中借助藝術形象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陋室銘》中從反面寫出作者厭棄世俗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寫出了桃源人的熱情好客。
(6)我們喜歡登山,是喜歡登山那種堅定信念、勇攀高峰的過程,也喜歡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功感覺。(用《望岳》中的句子回答)
4.下面句子中,黑體詞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德國隊7:1戰(zhàn)勝了巴西隊,進入世界杯半決賽,球迷們聽到這個消息觸目傷懷,喜極而泣。
B.山東招遠幾名“全能神”信徒在大庭廣眾之下公然殺害一位素不相識的女性,他們的暴行再次激起人們對邪教的強烈憤慨。
C.沒有了信念,生命的動力便蕩然無存。
D.生命中某些珍貴的片刻,其實都來自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5.下面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望岳》和《石壕吏》都寫于安史之亂初期,此時杜甫已步入中年,從中可以看出這位大詩人創(chuàng)作風格的變化。
B.《蠟燭》是一篇通訊,贊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國之間的戰(zhàn)斗友誼,謳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lián)紅軍的深厚感情。
C.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她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
D.突出背影,是朱自清《背影》寫作成功的一個主要因素,由此我們得到一個啟示:寫人記事,應該選取特定的角度,抓住最動情的瞬間。
6.下面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qū)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
B.藝術有兩個來源,一是理想,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幻想產生東方藝術。
C.他們殺孩子、老師;也殺牧師、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純樸勤勞的普通市民。
D.但不知為什么?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因為吃了他的香油和雞蛋?因為他來表示感謝,我卻拿錢去侮辱他?都不是。
7.下面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3分)
A.見義勇為就保送,無疑不傷害了高考公平競爭的規(guī)則。
B.有毒有害物有獎回收的開展,幫助村民們認識了有毒有害物,從而有效地引導他們增強垃圾分類的意識。
C.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對巴西進行首次國事訪問,意義非常重大,巴西政府高度重視。
D.建設生態(tài)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8.綜合性學習。(4分)
(1)請為下面這則新聞擬一個簡明的標題。(2分)
本報訊(記者戴紹志)從現在開始至10月31日,滄州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蔬菜農藥殘留超標專項整治行動。
這次專項整治以葉菜類、茄果類、根莖類蔬菜為重點,著重監(jiān)管韭菜、茴香、番茄、黃瓜等蔬菜品種;同時將克百威、氧化樂果、水胺硫磷等禁限用高毒農藥及毒死蜱、百菌清、腐霉利等易超標農藥作為農藥整治的重點,檢查農藥生產經營單位,蔬菜、食用菌生產企業(yè),專業(yè)生產合作社和種植大戶。
整治行動中還將開展農藥市場整治行動、摸清蔬菜生產單位底數、強化蔬菜生產科學用藥技術指導、加強生產記錄監(jiān)督管理、加大蔬菜產品檢測力度以及查處違法違規(guī)行為。重點整治“瘦肉精”、獸藥殘留、生鮮乳、水產品、農資打假等,全力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2)為配合這次行動,學校打算到社區(qū)去作一次宣傳,請你幫助擬一條富有感染力的宣傳語。
(2分)
二、閱讀理解(43分)
(一)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9~11題。(5分)
落日悵望
□[唐]馬 戴
孤云與歸鳥,千里片時間。
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
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
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9.這首詩的題目是“落日悵望”,從全詩內容來看,詩人惆悵的原因是:
和 !(用原詩句回答)(1分)
10.下面對全詩內容的理解中,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詩歌首聯(lián)以“千里”與“片時”作強烈比照,寫出云、鳥的自由無礙和飛行之速。
B.詩歌頷聯(lián)由外界景物的描繪自然轉入內心情感的抒發(fā),不言惆悵而滿紙生愁,不言歸心似箭而實際上早已望穿秋水。
C.詩歌頸聯(lián)中的“微陽”指微小的太陽。
D.本詩為游子懷鄉(xiāng)之作。詩人抓住了秋天日落這一景物特點,寫出了自己此時此刻微妙復雜的思想活動。先“悵望”云去鳥飛之景,觸動鄉(xiāng)愁旅恨;再“悵望”夕陽余暉之景,加重鄉(xiāng)愁,進而觸發(fā)內心深處年華老去的感傷。
11.全詩煉字藝術形象傳神,試簡要分析“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中“入”字的煉字效果。
(2分)
(二)比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題。
(13分)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愛蓮說》
【乙】余憶年少時,住西湖。每至夏日,臨①湖賞荷,便欣然②忘食。一日,偕③數友,觀荷于湖邊亭中。興正濃,忽有大雨傾盆而至,湖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tài)。少時,雨過天晴,波瀾不驚④,湖天一色。荷花為雨所洗,鮮妍明媚,婀娜多姿,清麗雅致,實⑤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詩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余以為妙絕。
——李盛仙《夏日賞荷》
[注釋]①臨:靠近。②欣然:高興的樣子。③偕:陪同。④驚:這里是“起,動”的意思。⑤實:實在。
12.解釋下面的黑體詞語。(2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余以為妙絕
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2)每至夏日,臨湖賞荷,便欣然忘食。
14.甲文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3分)
15.甲文周敦頤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盛贊蓮高潔質樸的品質;乙文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用原文回答)(2分)
16.甲文用“花之君子”贊蓮,乙文用“花中仙子”頌蓮。你更喜歡哪一種贊譽?請聯(lián)系文段內容加以分析。(2分)
(三)閱讀下面《蘆花蕩》選段,完成17~21題。
(12分)
老頭子向他們看了一眼,就又低下頭去。還是有一篙沒一篙地撐著船,剝著蓮蓬。船卻慢慢地沖著這里來了。
小船離鬼子還有一箭之地,好像老頭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轉了一個圓圈,又回去了。鬼子們拍打著水追過去,老頭子張皇失措,船卻走不動,鬼子緊緊追上了他。
眼前是幾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樁子,日久天長,也許人們忘記這是為什么埋的了。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鬼子們追上來,看看就扒上了船。老頭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風一樣繞著鬼子們轉,蓮蓬的清香,在他們的鼻子尖上掃過。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亂轉著身子,抓上抓下。
一個鬼子尖叫了一聲,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東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鋒利的鉤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別的鬼子吃驚地往四下里一散,每個人的腿肚子也就掛上了鉤。他們掙扎著,想擺脫那毒蛇一樣的鉤子。那替女孩子報仇的鉤子卻全找到腿上來,有的兩個,有的三個。鬼子們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動彈了。
老頭子把船一撐來到他們的身邊,舉起篙來砸著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
他狠狠地敲打,向著葦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在那葦塘的邊緣,蘆花下面,有一個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葦葉遮掩著身子,看著這場英雄的行為。
17.請簡單概括選段的故事情節(jié)。(用四個字)(1分)
18選段中畫線句子有何作用?(2分)
19.請分析下面句子所使用的描寫手法及其作用。(4分)
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20.請結合具體語境,賞析下面句子的表達效果。(3分)
那替女孩子報仇的鉤子卻全找到腿上來,有的兩個,有的三個。
21.你喜歡《蘆花蕩》中的“老頭子”嗎?請說明理由。(2分)
(四)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22~26題。
(13分)
青 團
□李 晶
①在童年里,我永遠餓著。仿佛,我的手里滿是一把把長在春晝里的甜草的蕊心,喉嚨里卻想正好咽下一些長在清圓荷葉上的水珠;我的懷里,兜滿了從秋天的高枝上搖落的野果,嘴里卻又想著含一枚從冬日屋檐上垂下的冰凌。我總是對世界細節(jié)處的美食情緣充滿了默契,更不用說村子里不時升起的曼妙炊煙了。我一直在等那些美食像小魚一樣游到我的面前——比如外婆的青團。
②那必是一個雨天,外婆在河對岸呼喚我的母親劃船過去,她的手里是一只精致的竹籃。母親的篙在岸邊一點,水中一撥,船便到了對岸。我坐在船頭,像只小小的鴨子。
③外婆的籃子里便是青團了。
④青團的綠色是讓人一見就會愛上的,以至于一往而情深。這種綠色,是把山間過于濃密的綠色變得柔和了,又把水底過于清淡的綠色變得稠郁了一些。它是一種有香氣又有甜味的綠色,卻不是自然界本身就有的。我的外婆需要到遠處的野地里去,刈來一蓬蓬的初春的艾草,細細地切碎,用葛布濾出青綠的草汁來,然后敷上一層糖精粉,再糅進嫩白的糯米粉中,便有了青團。但這還不是真正的青團,還要放到鍋中,隔水慢慢地煮了,這時,綠色的山融化了,綠色的水凝固了,仿佛整個春天都溶解在這幾個小小的丸子中間了。揭鍋的那一個瞬間,像極了是漫天春風中最靈幻的那一陣,將濕潤田野中最馥郁的那一縷花香帶了進來,沁人心脾,不經意間將春天的絕美揮發(fā)到了極致。
⑤在春天,我們那里家家戶戶都愿意做青團,而且每家每戶都能夠做得很好。田里面的艾草多得割也割不完,我們都把新鮮的艾草交給母親,然后跑到豆腐店老板那里去借葛布,老板總是囑咐一定要把做好的青團帶幾個給她嘗嘗。我們滿口答應,卻從來不曾記得。但第二年,老板還是愿意把葛布借給我們。我們這些孩子手里面拿著剛熟的青團,想跑到田野里去放風箏。但是我們沒有風箏,雜貨店的老板那里卻有許多極漂亮的。我們買不起,就悄悄地把貳分錢硬幣上的“2”的數字改成了“5”,然后就一臉正經地跑去買來了風箏。雜貨店的老板從來不說什么,帶著憨厚的笑靨把“5”分錢收下來。于是我們就順利地來到了田野上,把風箏放到天空中,抬起頭看著它漸漸遠去。
⑥我的外婆卻極不愿意我跑到田里去。她說田里那些毒蛇,正漸漸醒來了,等著我們去。有一年的春天,我的外婆自己卻回不了家了,她去湖邊割艾草,倒在了回家的路上。
⑦春天的雨還是不約而至,繼續(xù)給河面披上一層輕紗,漫溢出曖昧而朦朧的半透明來,可我的外婆已經不在對岸了,外婆的竹籃也不見了。家家戶戶還是堅持做青團。我的母親早上去地里做農活,晚上就會帶回一些艾草來。這些艾草上沒有濕漉漉的露水,卻滿是涼涼的暮色,到了第二天,又瘦了一些。我的母親于是改變做法,仍舊要濾出一些草汁來,糅成面團;她把面團先搟扁,放入一些餡料,再包好去煮。我們家里慣用的是素蓉,就是把筍絲、香干絲、木耳絲、金針菇、雪菜絲放到一起煮咸了,再包到青團里面去。
⑧青團顯然變了味道。春天變得多么含蓄啊,它藏到了一個角落,或是天空的一角,或是大地的一角,我必須要細細地咀嚼才能體味到。只是我母親再也不能對我外婆說:“娘,我把青團帶來了。你來吃一吃。”
(選自《青年文摘》2014年第6期,有刪改)
2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與青團有關的幾件事。(2分)
23.文章開頭為什么從“在童年里,我永遠餓著”寫起?(2分)
24.請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下面句子中黑體詞語的表達作用。(3分)
我的外婆需要到遠處的野地里去,刈來一蓬蓬的初春的艾草,細細地切碎,用葛布濾出青綠的草汁來,然后敷上一層糖精粉,再糅進嫩白的糯米粉中,便有了青團。
25.文章開頭寫外婆給我們送青團是在雨天里。在文章第⑦段,作者再次寫到“春天的雨”,有什么用意?(3分)
26.聯(lián)系朱自清《背影》中的兩個片段,談談你閱讀上文的感受。(3分)
片段一: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么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片段二: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我北來后,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唯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我的感受:
三、寫作(50分)
(一)27.根據情境,按要求寫作。(10分)
校學生會準備出一期“獻給身邊好人”的專刊。主編邀請你以一個學生的名義為“感恩”欄目寫一段話,向在生活中幫助和關愛過你的人表示感謝。請你從路邊交警、賣報老人、清潔工阿姨中任選一個,表達感謝的心意。
要求:①先選定你要感謝的對象;②內容要真實具體,語言要準確得體;③字數在150-200字之間。
(二)28.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40分)
湖南衛(wèi)視推出的《爸爸去哪兒》,將創(chuàng)新視角對準親子關系,喚起人們對兒童成長中“父愛缺席”問題的思考;馬年春晚王錚亮的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讓無數人流下眼淚,在淚眼蒙眬中大家開始關注年邁的父母……
請以“ 去哪兒了”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把題目補充完整;②要寫出自己的真實體驗與感悟,不得套寫抄襲;③除詩歌、劇本外文體不限;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⑤書寫正確,規(guī)范,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