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選智慧星教研組,給教研組的建設以及教師的專業成長指明了方向,對于推動教研組建設,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智慧星的顯著特點是學習、探索、反思,在學習中吸收智慧,在實踐中磨礪智慧,在總結中升華智慧。這種以評促建的效果十分明顯,具體做法如下:
評選智慧星教研組
智慧星教研組的評選每學年評選一次,教研組先自評后申報,學校職能部門依據《智慧星教研組評選方案及評選條件》,初步考核后報學校考核領導小組審查、審批,公示后予以表揚和獎勵。
智慧星教研組的評選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教研組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過程,評選智慧星教研組既是一個結果性評價,也是一個過程行評價,更是一個發展性評價,評選是一面鏡子,在評選過程中,教研組能客觀地發現組內教師的進步與所取得的成績,同時也可以冷靜地認識自己的不足,確定以后自我發展目標和方向,實現教研組可持續發展,促進教師專業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長。
制定評選方案,引領教師發展
在充分醞釀和調查的基礎上,學校制定《智慧星教研組評選方案及評選條件》。制定出的方案和條件多方征求意見,進行深刻的討論,確保評選方案和評選條件的科學、合理和可操作性,使得評價方案得到廣大教師認可。
師德建設 全組教師師德形象好,教研風氣濃,協作意識和團體凝聚力強,無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現象;教研組幫扶結對工作開展有效,年輕教師成長快;服從工作安排,出色完成各項任務;教研組長工作務實、有創新精神,在本組內威信高。
常規管理 教研組每期工作有明確的目標、具體的計劃,教研活動切實可行又具創新精神,并能落實到位;學校教研組每月考核記載、學區教研聯組每學期考核;能有效開展教研組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地點、有分工、有記錄,主講成員做好充分準備;每學期組內教師互相聽課不少于15節每人;能協助中心校和學校教導處做好教學管理工作,嚴格要求、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間教研活動,并完成布置的相關內容。
校本教研 重視通過校本教研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加強集體備課、實現資源共享;加強理論學習和集體研討,開展以本組教師為主體解決教育教學中實際問題的教學研究;善于反思總結和提煉,校級教研組內教師每人每月撰寫課后反思、教學隨筆兩篇以上,每學期完成一篇以上優秀教學案例或教研論文,并有一定數量的教師在中心校及以上網頁或組織的教研活動中交流或發表,每年有一次以上的教研展示活動;學區教研聯組的主要成員每學期完成組內教研活動課和一篇以上教學案例或科研論文,并有書面的教研工作總結,有一人以上的教學案例或科研論文在中心校及以上網頁或組織的教研活動中交流或發表。
學科研究 認真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學校教研組要有校級以上的研究課題(小課題),并能持續開展有目標、有序列、有成效的研究活動,有階段性或終結性成果發布,積極開展研究(探究)型課程的研究和實踐;積極開展分層次的因材施教,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興趣愛好、培養學有特長的學生和組織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輔導等方面成績顯著,積極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積極參與學校課程管理和校本課程開發,并有成果呈現;中心校教研聯組也要有學區級教學研究小課題,并有計劃、有序列、有成效的開展研究活動,有確定的主研人員、課題小組成員的具體任務和參與形式,要有階段性或終結性成果。
承擔任務 認真參加各級教研活動和培訓,外出培訓回來必須上匯報課或開展二級培訓;完成學校安排的公開課和送教活動。
教學水平 組內教師整體課堂教學水平較高,教學實績顯著;“三率”和平均分達區平均水平。
特色指標 能充分應用現有信息技術設備,具有較強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力,有一半以上的教師能夠下載并利用網絡資源輔助教學,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師能夠制作課件;主動及時發現學科教學中的問題,組織團隊進行針對性的研究,教研結果對改進教學產生積極作用;能及時分析學科教師教學情況,積極提出改進教學的有效對策;教研活動切合學校和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六認真”的各個環節中有保障措施并落實;組內能夠充分發揮骨干教師或學科帶頭人的作用,在促進伙伴特別是年輕教師共同進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方面成效顯著。
合理使用評選結果激勵教師
智慧星教研組的評選本質上是為了加強教研組建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是對教研組綜合實力的評選,是對教研組內教師專業成長平均水平的評選。能夠評上星級教研組的一定是教研氛圍濃厚,研究意識較強,能夠不斷學習、不斷完善和超越自我的教研組,一定是組內教師專業成長較快的教研組。合理使用評價結果,讓評價結果與教師評優、評先、年度考核、職稱晉升等掛鉤,可以進一步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激勵教師專業的進一步成長,從而促進學校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關注教研組建設,不斷開發組織潛能,要把教師個性特長與教研組的群體優勢融合在一起,形成團體優勢,建立良好的學習機制,實行教學資源共享,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和業務能力;發揮教師的團隊精神,協同合作的靈活新型教研方式,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作者單位:重慶市萬州區余家中心小學)